三国的公孙瓒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呢?

  • 三国的公孙瓒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呢?-图1
9回答·524阅读
战争历史研究所

2019年04月03日

我是小林,我来回答。


公孙瓒,出生年月不详,辽西人,出身官僚家庭(“家世二千石”,见《后汉书》),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他从底层崛起,最后称雄北方,占据幽州一带,并图谋冀州,但是最终被袁绍打败。

(公孙瓒剧照)

我们来看看公孙瓒的一生和他的败亡。


一、胡人的克星

公孙瓒早年就加入了东汉帝国的军队,镇守北疆,一次他遭遇了鲜卑骑兵,几十骑兵对战鲜卑的几百骑兵。结果是,公孙瓒杀出重围,但是自己的骑兵也伤亡过半。由此可见,公孙瓒是一员猛将。(“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瓚乃退人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瓚左右亦亡其半”。)


在北疆,公孙瓒和胡人(游牧民族)作战不遗余力,不惧死亡。因为战功,公孙瓒被朝廷任命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


历史书上记载:公孙瓒经常带领几十名善射箭者,都骑白马,作为左右翼,自称“白马义从”。乌桓互相转告,避开白马长史。于是画了公孙瓒的像,骑在马上射它,射中了就高呼万岁。敌寇从此远逃塞外。(《后汉书》原文:瓚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瓚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公孙瓒是一员猛将,狠狠打击少数民族武装)


如果早生几百年,公孙瓒在卫青、霍去病的带领下,横扫漠南漠北,说不定真能青史留名,为后世敬仰呢!但是公孙瓒的后来的人生却是另外一副画面。


二、投身军阀混战,并独霸一方

公孙瓒靠战功,成为了朝廷倚重的边陲战将。此时公孙瓒并不是北边的封疆大吏,他的上级是幽州牧刘虞,皇帝的宗室亲戚。刘虞的观点和公孙瓒有较大的不同:他不认可对少数民族一味动武,而是采取招抚为上的手段。这与公孙瓒的观点大相径庭。

(幽州牧刘虞,他是东汉皇帝的近亲,本人也很有才能,主张对少数民族不能“一味打击”)


史书上说“瓚志扫灭乌桓,而刘虞欲以恩信招降,由是与虞相忤”。公孙瓒和刘虞结下了梁子,后来二人更是发展到了兵戎相见,最终刘虞被公孙瓒击败并杀死,而公孙瓒最后也在袁绍集团、刘虞残余势力、少数民族的联合进攻下走向灭亡。此乃后话。


在公孙瓒与胡人或边境的叛乱势力战斗的时候,与刘虞产生分歧的时候,东汉帝国内部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巾起义的爆发,让东汉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地方上的实力派纷纷割据。军阀混战的年代开始了!


公孙瓒也加入了军阀混战。此时,不仅是军阀之间的战乱不止,如董卓集团与反董卓联盟的战争、反董卓联盟的内讧,还有黄巾军余部和各地农民武装也在各处攻城略地。天下大乱,豪杰并起!


在北方,经过多年的战争,公孙瓒有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其精锐力量为“白马义从”的骑兵,他们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少数民族骑兵都怕他们,可想而知公孙瓒在北方的势头有多强势了。


他先打败了黄巾军的余部,声名大振。不过,刘虞和公孙瓒的分歧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深;刘虞在幽州很得民心,在少数民族中也有一定的威望。最终是两人矛盾最终激化,刘虞为了节制公孙瓒而发兵攻打公孙瓒——公孙瓒此人虽然作战勇猛,但是纵容部下抢掠百姓。但是刘虞显然不是公孙瓒的对手,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被公孙瓒打败并被砍掉了脑袋。

(公孙瓒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和麾下的“白马义从”骑兵,成为北方霸主)


公孙瓒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他靠的是自己的勇猛和麾下精锐的部队。


可是霸主也有劲敌,那就是在南面冀州的袁绍。


三、遇上劲敌——公孙瓒与袁绍势不两立

袁绍是谁?袁绍,字本初,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

(袁绍剧照。袁绍在东汉末年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关东联军解散后,袁绍夺得冀州,与公孙瓒的地盘接壤,也拉开了二人多年的纷争。


起初,公孙瓒势头强劲,袁绍并不愿意与他发生正面冲突。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对于野心勃勃的袁绍和对冀州虎视眈眈的公孙瓒来说,绝对不可能和对方“和平共处”的。


那公孙瓒和袁绍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呢?


反董卓联盟分裂后,袁绍和其弟袁术二人分道扬镳,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虽然兄弟二人并没直接大打出手、兵戎相见,但是彼此都拉拢对方的敌人。公孙瓒和袁术“结盟”,派自己的堂弟公孙越率军和袁术并肩作战。袁术派遣公孙越和孙坚攻打袁绍的部将。结果公孙越战死。公孙瓒将自己堂弟的死怪罪于袁绍,于是两家撕破脸面大打出手了!


袁绍和公孙瓒二人的势力早晚会有兵戎相见的一天,公孙越的死不过是给了公孙瓒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罢了。


袁绍一开始不愿和公孙瓒发生正面的冲突。他怎么做的呢?


袁绍非常惊恐,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给了公孙瓒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南皮,想以此与公孙瓒结援。不料公孙范背叛袁绍,以渤海兵力协助公孙瓒,公孙瓒挥师南下攻打袁绍的冀州,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今山东金乡县西北)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准备与袁绍大战一场!


(《三国志》记载:绍惧,乃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绶授瓚从弟范,遣之郡,欲以相结。而范遂背绍,领勃海兵以助瓚。瓚乃自署其将帅为青、冀、兗三州刺史,又悉置郡县守令,与绍大战于界桥。)


四、屡战屡败,错误不断终失败

一开始,公孙瓒凭借自己那支久战北疆的部队,给与袁绍巨大的压力。但是在界桥一战中,公孙瓒的大军被袁绍手下的麴义打败。公孙瓒的声势大损。

(界桥大战,公孙瓒惨遭失败)


但是此时的公孙瓒实力仍强,袁绍并不能进兵一举消灭公孙瓒,双方反复拉锯。不过,后来袁绍逐渐占据上风——毕竟袁绍手下谋士、武将都强于公孙瓒的下属。是的,袁绍此时归附他的人很多,毕竟“四世三公”的人望不是公孙瓒能够比的。


在和袁绍大战的同时,公孙瓒似乎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仍然四处树敌。193年,公孙瓒杀死了幽州牧刘虞。


刘虞是汉室宗亲,在幽州牧的任上,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同时也安抚少数民族,促进了北边的稳定。


公孙瓒和刘虞的交恶,一方面是公孙瓒主张对少数民族穷追猛打,另外一方面是公孙瓒连年用兵,穷兵赎武,对老百姓的压榨与日俱增。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发兵攻打公孙瓒。结果刘虞兵败不敌反而被杀。


刘虞死后,他的旧部以及少数民族武装和袁绍联合,共同对付公孙瓒。


公孙瓒的地盘日渐萎缩。到最后,公孙瓒干脆闭门不出,被动挨打了。此外,公孙瓒还对手下的谋士(其实也没几个叫得出名号的谋士)和将领起了疑心,双方貌合神离。


公孙瓒的末日不远了。


199年3月,袁绍大军合围了公孙瓒。公孙瓒在外无援兵的绝望境地之中(注意:公孙瓒的援兵其实就是黑山军张燕,农民起义军,战斗力和袁绍阵营相比差很多,援兵援救失败),引火自焚。同时公孙瓒也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姐妹。


一代名将公孙瓒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五、公孙瓒败亡的原因

1.公孙瓒虽然有些文化,但是谈不上智谋。历史书上说公孙瓒早年和刘备一起拜卢植为师,卢植是个有学问的名士。公孙瓒不是文盲,但是似乎没学到太多的智谋,打仗几乎靠的是勇武。


2、公孙瓒兵强马壮,但是缺少谋士。公孙瓒手下的谋士几乎没几个叫得出名号的,反过来看袁绍阵营,田丰、沮授、许攸等人都是一等的谋士。袁绍此时还没有官渡之战时那么“高傲自大”,对这些谋士还是言听计从的。没有好的谋士,公孙瓒战略目标模糊不清,反之袁绍阵营就强多了。


3、公孙瓒一味树敌。杀刘虞,和少数民族武装打到底,对待百姓残暴,公孙瓒在北方已经有很多的敌人了。在公孙瓒实力强大的时候,这些人当然不敢做什么,但是公孙瓒遇上袁绍以后,这些人自然会站在袁绍一边,袁绍势力大过公孙瓒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完全和袁绍联合起来。事实上,刘虞的旧部和少数民族武装真的和袁绍联合起来打公孙瓒。


4、公孙瓒后期采取“龟缩”战术,导致地盘越来越少,自己无路可退,坐以待毙。如果公孙瓒采取主动出击,也不见得是必败的,但是他却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让人。

(公孙瓒剧照。他有些“生不逢时”)


也许公孙瓒应该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以他的勇武,追随卫青、霍去病,也许能建立一番功勋,留名千古。可惜,他生在了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自身智谋和能力有太大欠缺,只能早早出局。

星际旅行号

2019年04月03日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自《刘宽碑阴》 ,《三国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孙瓒为刘宽门生,参与了刘宽的葬礼,碑阴为当时人甚至本人签名,故当从碑)其名与字的对应当是取自“圭瓒”一词,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新三国》公孙瓒

我来读历史

2019年04月03日

在三国演义中,公孙瓒是被写成了陪衬的,所以他在书中基本上也没什么名声。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在公孙瓒刚出现的时候是和袁绍手下的大将文丑在打斗,他居然挡不住文丑三招,要不是有赵云的拼死护救,这个人就在此时去世了。另一个是在十八路势力反对董卓的时候,吕布就曾一人一骑在虎牢关拦住联盟大军,当时公孙瓒就非常生气,于是他就亲自上阵和吕布打斗,没曾想还是没有几招就败下阵,反倒成就了刘关张三个人,让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样看来,小说中的公孙瓒就是个无能的人好在小说没什么历史价值。在真实的史书记载中公孙瓒也是虎将,他还在年轻的时候他就带着十几名骑兵遭遇几白百名鲜卑骑兵,但他丝毫不慌张,对这几百名鲜卑骑兵发动进攻。最后自己损失过半,也把对方杀退了。而且,鲜卑骑兵再也不敢打公孙瓒了,由此看出,公孙瓒本事还是很强大的。他在守卫边境的时候每次听到敌人来袭,他都声疾厉,带着自己的白马义从去迎敌,他的作战方式也是从早上战至深夜,从此,游牧民族都很害怕公孙瓒的勇猛和凶残。虽然他威震华夏,鼎盛时期有十几万骑兵,但是他后来采取消极策略,修建战壕和易京,囤积粮食和清退宾客。这样公孙瓒的地盘被袁绍慢慢吞并了。他在城池被袁绍抢走后,在城下用大火自尽了。那么作战如此骁勇的的他为什么有如此凄惨的下场呢?公孙瓒虽有杀的少数民族不敢南下和杀了黄巾军十几万活捉七万。但是,他和刘虞和袁绍打仗的时候接二连三的被击败。特别是在界桥之战中,他的精锐白马义从被袁绍 屠杀过半,由于这次被击败的压力,从此就失去了称霸的野心。在我看来,公孙瓒这么落魄的下场,并不是他能力的强弱,而是他自己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他如果像刘备一样有屡败屡战的心,我相信就凭他的势力,一定也能笑到最后。

公孙瓒的水平也只是一个领军大将,做一方诸侯缺少相应的政治能力。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