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张扣扣为母报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那对于他的行为我们究竟该持以何种态度?

671回答·114万阅读
嘉佑tx

2019年04月13日

这个问题以前我在类似的问题有做过回答,很多条友都做过一些评论,我也仔细的看了下大家的评论,这里再整理整理下,如果有什么不对的也欢迎大家指点。

张扣扣一案为啥会引起社会强烈影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为母报仇”,这个名词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无论从古至今来说就是铁血男儿的一种体现,其实这里我是不敢苟同。第一张扣扣的遭遇对于绝大数的我们来说是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很难去想象张扣扣幼年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被杀,又目睹母亲被解剖,这等精神折磨20几年的他来说最后选择谋杀张家父子三人是什么样的感受。第二,张扣扣最后选择杀人报仇来解脱自己最后也搭上自己的性命,这是他在世父亲和过世母亲希望看到的吗。第三,我也看到了很多同情张扣扣遭遇的人希望法律能够宽恕张扣扣,不杀能留条活路。这里我也跟大家说说,杀人就是犯法,犯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试想一下,如果张扣扣一案因为“为母报仇”而得到法律的宽恕,是不是以后的刑事案件中所有报仇性质的都能被赦免惩罚或者从轻发落,这将会是何等恐怖的局面。

张扣扣一案已经定性,虽然我们有很多的同情和无奈,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所以无法真正的去感受张扣扣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也无法对这件事有什么帮助,那我们应该从中获得有益启发,避免出现更多类似的悲剧。造成着一系列悲剧的起因就是因为1996年那场架,不管当时双方谁对谁错,如果都能退一步是否就不是有今天张扣扣的悲剧了,扣扣是否就能像我们一样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了?设想一下。

龙泉林哥

2019年04月14日

人与人构成的社会,本来就是有强弱之别。弱者要争取平等,而强者要鱼肉弱者,社会的纠纷、矛盾、斗争就因此而产生。如此的争斗事件中,大量的弱者,最终选择退却,选择忍让,积怨恨于内心底处,随着时间而消恨。但也也有极少数的弱者,面临强者的棍棒受伤甚至死亡,他就觉得这个社会对他的不公平,怨恨永远积储于心,伺机报复解恨,以争取社会的平等。这是个体之间的事件,以施报复行为争取公平,那是要受法律的度量、制裁。因为是弱者,他本身就是没有价值,没有可以威慑别人而保护自己的本钱,最终就只能用他的生命、躯体为代价。所以,张扣扣他自己接受法律的极刑是无憾的。他觉得他值得,用自己的死刑告诉人们一个严酷的道理,以极端方式,争取平等、争取人格尊严,心理会得到平衡,但法律是不会同情你的。

张扣扣为母报复案件,其实不复杂,杀王家之心蓄谋已久,行凶时经过周密策划,手段麻利残忍,致三条冤家之命于黄泉。只要稍懂法律的人都知道,张扣扣处以死刑是无疑的,是必须的。

张扣扣事件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其实也不是为张扣扣接受极刑而鸣不平。大多是呼吁社会要保护一点弱者,不要屡屡出现以强食弱的现象。但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没有一个政府社会能真正做到弱者不会受到欺负。

那怎么办呢?我觉得只有人与人之间,尽量不要产生矛盾纠纷;有了纠纷彼此都要克制,不要深化;作为政府必须公平对待任何一个人,不要因接受强者的贿赂而助纣为虐,不公平对待弱者;文明和谐社会才是平等的重要基础。

行稳致远——

2019年04月15日

劝君莫打架,打输进医院,打赢进监狱。

现在有些舆论支持张扣扣的做法,我认为这种倾向不好,不利于正确舆论导向,会对其它类似事件产生误导,国家法律肯定不会向暴力行为妥协,如果大家想帮助张扣扣,必须换个思路。

一 客观公正评论此事件

1 张扣扣为母报仇的心情可以理解,情有可原。我对张扣扣也深感惋惜。

2 法律对张扣扣的量刑无疑议。

3 请求法院改判张扣扣死缓。因为当年王家儿子也没判死刑,并且进了监狱7年改成了3年出狱,提出改判,张王两家有参照对比性。

4 张扣扣22年的精神压抑,可能患有精神障碍。

二 张扣扣事件为何成为公众热点

1 张扣扣曾是军人,并屡立战功,平时为人憨厚。所以大家认为可以以功抵过,免除死刑

2 当年杀母事件中,参与斗殴王家人员有在政府工作的。

3 当年王家入狱者服刑7年变成3年。

三 整个事件的几点假设

1 当年纠纷中张母如果不提前使用扁铁,肇事王某是不是必被判死刑。

2 如果当时张家对判处不服,提起上诉会怎样?

3 如果身处强势的王家退一步结果会怎样?

4 如果张母忍一下会怎样?

5 如果张扣扣只杀一人,只杀肇事者是不是能免于死刑?

可是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

四 事件留给我们的启示

1 人与人相处要互相包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步风平浪静。矛盾的双方,强势的一方更应高风亮节,主动退让。“兔子急了还会咬棵草”,如果把人逼入绝境,后果不堪设想。

2 任何人都不得超越法律或凌驾于法律之上。

3 舆论对法律有监督功能,有利于执法的公平、公正,但舆论绑架不了法律。

两家打架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冲动是魔鬼,遇事要三思,免于后悔。任何事只要动用我们的智慧,是可以解决的。

如果张母泉下有知,绝不希望儿子做出这一举动 。

希望大家从血案中得到启示: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生命只有一次。


吃喝玩乐aaa

2019年04月14日

张扣扣案己尘埃落定,杀死偿命天经地义,何况还杀了三个,报复杀人的后果也将自己送上断头台。至所以引起热议"为母报仇"这四个字,从公开的案情看,是有预谋的,不存在精神上的问题。大家从案子本身讨论,认为被害者害死了张扣扣的母亲,而同情大于法制,有的盆友认为法律的审判有失公正,判罚过轻,这也加重了同情心。要是张扣扣在事情发生以后的人生道路走的顺畅点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贫穷是万恶之源,当在社会上吃饭都成了问题也加重了他的报仇之心,他会把所有的不顺怪到被害人身上。如果张在社会有所作为,有一番事业,有个爱他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家庭的温暖可以融化他心中的仇恨。希望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有法律做了断,让我们都用包容之心善待彼此!

牧牛农夫

2019年04月14日

张扣扣案,法院的判决是公正的!

一身三命,在任何国家的法律框架内判决都应该是死刑!除非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或“精神病患者”!

我们同情张扣扣悲情的童年境遇,但这并不是可以抵消其故意惨杀三人极大罪行的“挡箭牌”!

“为母报仇”,也只是本案始未的“导火索”,并不是什么可以“以人代法”去犯罪的“本钱”!所谓的“为Ⅹ报仇”,也只会是出现在虚假影视剧中的情结。而出现在法制社会的今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非常不理智的犯罪行为。

法不能容情,这是立法治公的根本。如果人情、感情、同情都可以去动摇法律的准绳,那何以有“司法”的独立;何以有“法律”的公平公正!

在任何时侯,以个人为主体认为的所谓“公平公正”,都是存在着巨大的角度偏差的,只有用法律所秉持的公平公正才具有广普性。我们应该相信法律的判决公正,而不是用“情感”去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