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为啥能千古传颂?

8回答·708阅读
随缘的小白

2019年06月12日

桃园三结义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不外乎一个义字,具体原因有三:

一、忠肝义胆,这是被世人传颂的首要原因。

二、功成名就,如果只是忠肝义胆,而一事无成,想必也不会闻名天下。

三、因身份特殊而被写进了历史,如果只是普通的拜把子结义,只是普通的功成名就,或许会闻名乡里,或许会当时传颂;但是写入历史的就不一样了,在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会流芳百世,代代相传

(当然还有一个附加原因,曹魏朝代短命,晋朝与川蜀矛盾不尖锐,他们没有背历史黑化😄)

网上有很多所谓的专家,断然否定“桃园三结义”,说这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他们的依据是《三国志》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事实上,《三国志》明确说了刘关张之间是有盟誓的!

我不知道这些专家是怎么读书的,《三国志 关羽传》中明确记载: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关羽明明说“誓以共死”,这里有两个关键字:第一个是“誓”,誓的含义是“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例如誓师、誓词、誓愿、誓死等。第二个关键字是“共”,“共”表示的是群体行为,一定是两个人以上,才会使用“共”。

关羽说“誓以共死”,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都能够得出“关羽曾经与刘备一起发过誓”的结论。誓言是:共死!共死就是一起死,翻译一下,不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吗?

如此明确的记载,那些所谓的专家偏偏就是看不见,非得要标新立异、断然否定他们曾经结誓。

那么,刘关张“誓共死之盟”的地方在哪里呢?

桃园结义,为什么一定要说桃园,而不是别的什么树园果园?

这是因为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古中国人认为桃有辟邪的作用,从先秦到东汉、直到近世,我们一直延续了对桃木的崇拜,称之为“仙木”。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成语、俗语都与“桃”有关,例如:鬼画桃符、新桃换旧符,春联又称桃符等等。

在东汉还有个特别的习俗,《后汉书 仪志》记载说:腊日“驱逐瘟疫”之后,皇帝要赐公、卿、将军、特侯、诸侯“苇戟桃杖”。苇戟,就是用芦苇做的戟,桃杖就是以桃木制作的杖,都是贵族祭祀用物品。注意,在东汉,桃杖只有贵族才用哦!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帝室之胄,有高贵的血统,他与关羽、张飞“誓共死之盟”,仪式一定是严肃的、庄重的,一定有桃杖在场。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刘关张的“誓共死之盟”为“桃杖之誓”呢?随着历史的久远,“桃杖之誓”慢慢地演变成了“桃园之誓”了。所以,“桃园之誓”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关羽、张飞有什么过人之处,让刘备与他们盟誓呢?

《三国志 关羽传》一语道破:“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刘备在涿郡乡里招兵买马,而关羽和张飞“为之御侮”, 御侮就是不让别人欺侮的意思。刘备起家是很艰难的,他到乡间去发动部队,有豪强、地痞来欺负他,关羽和张飞则担任了保镖保卫的工作,在这个期间,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刘关张“誓共死之盟”!刘关张开创的“结拜文化”后来经过种种演绎,成为中华民间精神的核心,从元朝以后,影响了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与信仰。

儒家有一个理念,叫做“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一直停留在口号上,只是一个高大上的理念。直到东汉末年,由于刘关张的“桃园之誓”,人们才找到实施这一理念的方法。特别是元代以后,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们一旦结拜、结义,就意味着生死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成为有组织的力量,“讲义气”成为民族的传统精髓。

我为刘备关羽张飞的结义而感动!想想吧,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个桃花绚烂的园子,三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山居不记年

2019年06月11日

因为桃园三结义代是古代兄弟情义的最佳代表。

中国古人很重视这个“义”字,也有不少英雄好汉义气相交,结为兄弟的,如梁山泊有聚义厅,108好汉指天为誓结为异性兄弟,共同替天行道。然而梁山泊的结局呢?宋江招安后,大部分兄弟死在了征讨辽国、方腊的途中,还有几位退隐,剩下忠心跟随宋江的李逵,还被宋江偷偷喂了毒酒,这能算兄弟吗?瓦岗寨四十六友在贾家楼结义,结果呢?秦琼、徐茂公、程咬金等归顺李世民,单雄信归顺王世充最后被李世民所杀,曾经聚义的兄弟最后也落得兵刃相见、反目成仇的下场。因此后人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烧瓦岗一炉香。为啥?瓦岗结义跟刘关张三人根本没得比啊。

说回桃园三结义吧,当时刘备是破落贵族,集市上卖草鞋的摊贩,关羽是杀人后跑出来的亡命徒,张飞则是一个卖肉的屠夫,这三人身份背景等天差地别,但由于意气相投,为了共同实现报国的理想,于是在张飞家后园进行了名垂青史的桃园三结义,立下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的誓言,刘备还说了:“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样的话。

历史上也有很多所谓兄弟,只可共享福,不可共患难的,但刘关张三人从市井中杀出自己的天地,直到刘备进位汉中王,关张二人也加官进爵,关羽更是一跃成为独领荆州的大将,可谓是刘备之下万人之上。

而当关羽被吴国杀了之后,先是张飞为了报仇遇害,然后刘备不顾众人劝阻,全力伐吴,最终导致夷陵之败,托孤白帝城。这就是三人情义的体现。更别提中间还有关羽“千里走单骑”寻找兄长的佳话了。

总结一下,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具有传奇性,其次三人也的确做到了情同手足,最后三人的结局更是让人扼腕叹息,这当然会千古传颂了。后人想要表达兄弟情义,也会选择桃园三结义。

虽然桃园结义只是《三国演义》中写的,但正史也记载了三人的深厚情谊: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蜀书·关羽传》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立删,谢谢合作!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希望给在下点一个赞,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山居不记年”,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善知士

2019年06月11日

张飞屠夫,哪朝哪代,为食肉者服务的都混的还可以,张飞是养得起庄客伙计的小财主。

刘备买草鞋,关公打铁的

当然这都是《三国演义》里,戏剧故事里说的。

陈寿《三国志》等史料里搜寻,刘备大约是持贱业的平民(离中山王刘胜几十代,太远了),张飞好像是商贾之家,关羽好像是盐枭。

桃园,大酒,创业。

三个性格互补,有勇气,有智慧,有信心的青年中年人,即将开启震铄古今的英雄大业!

多么令人神往

至少六零七零后吧,哪个没有少年时热血沸腾燃香歃血拜把子的经历?

少林寺,霍元甲,陈真

三国水浒七侠五义

至少在1980年代以前,历史上每一代的少年们都差不多吧

后来是港台金庸武侠电影

日漫,美国队长

我们古代的英雄故事,大多就断了吧。

桃园故事,是发生在春天的,英雄群起伟大时代的序幕。

不能至矣,心向往之!

十月送暖

2019年06月11日

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的虚构情节,却被千古传送,因为这是近乎完美的兄弟情义,肝胆相照,有始有终,荣辱与共;名载史册的宏图霸业,兄弟同心,共同开创,共同成长 ;加之无可置疑的核心魅力,构成了刘关张羡慕了后人几千年的神话。

近乎完美的兄弟情义。刘关张兄弟桃园结拜,肝胆相照,张飞散尽家财追随刘备,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寻兄,刘备不要皇帝为兄弟报仇。试问世间几人做到?更可贵的是他们的结拜有始有终,荣辱与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是兄弟的真实写照。如果不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一事件,造成兄弟相继惨死将是异性兄弟结拜的完美结局。

名载史册的宏图霸业。三人的结拜不但是脾气相投的人格亲近,而且有共同的远大理想作为人生价值追求,那就是上报国家 ,下安黎民。在霸业的开拓中,三人不断成长,有屡战屡败到经典战例无数,有无立锥之地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张飞有勇无谋在经过义释老严严,打赌胜过诸葛亮后变成了智勇双全的五虎上将。关羽更是有单枪匹马成长为水淹七军,吓得曹操要迁都的无敌将军。刘备在三顾茅庐变访贤士后 ,不断开疆破土,得荆州,取西川,收汉中,事业越做越大。兄弟的不断成长,促进了事业的加速发展,看到了光明的未来,也更加深了兄弟情义。

无可置疑的核心魅力。刘备是兄弟三人的大哥,他以兴汉为旗,事业为基,兄弟为臂膀,展现了超人的核心魅力。他志向远大,礼贤下士,爱民如子是完美的君王形象,引来关张誓死相随。在对待诸葛亮的问题上也是关张十分不服和不满,三人分歧严重,但刘备耐心的说服兄弟,终于请出诸葛亮,才有了后来的霸业。兄弟们也更加尊敬和信服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