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进食?

27回答·2461阅读
娱乐西米露

2018年11月30日

宇航员在太空还要吃饭吗?不都吃的压缩饼干吗,大米饭是不会吃的,全部都压缩了装进密封袋里,吃的时候和挤牙膏一样吃就行啦。

理性科普者

2019年07月29日·中学高级教师 科技领域创作者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小事情,在失重的太空中,宇航员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了,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方法、供给和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

专门设计的航天食谱。早、中、晚,每一餐的食物都不同。如果是短期飞行,食物中热量更重要,使航天员的体能保持在最佳状态,维生素不作过高的要求。如各种点心、牛奶、鸡蛋、巧克力、各类水果块、八宝饭之类,但对卫生的要求高一些。这些食品是专门设计的,饮料中还加入了中药成分。

如果是长期生活在太空中,航天食品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要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全面的营养。为了减小火箭发射时的推力,在推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火箭的有效载荷,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例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干化香肠等,吃饭时用水泡一下。航天食品要能经受住特殊环境中的冲击、振动、加速等因素的影响,要针对宇航员失重条件下生理指标改变来配置营养素。肌肉萎缩,要求食品能够补充优质蛋白质;骨质疏松,要求食品能够提供钙、磷、维生素等。

宇航员是如何进食的?为太空准备的食物,以前不少人认为都是牙膏状的食品,是一点点挤出来的,这是早期的航天食品,现在已经过时了。现在的航天食品残渣少、热能高,都把食品做成小块的,标准是一口能吃下去,这是为了减少太空舱内的食物颗粒,防止舱内污染,也防止颗粒进入宇航员的呼吸道,引起危险。

在失重条件下,容器中的水或固体食物都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放在桌子上的东西,只要你碰到,杯子连同水就会一起漂起来。所以宇航员吃饭时,要把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先是固定好,从食品柜中取出食品后,把食品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叉子或筷子伸进口袋里,夹着食品往嘴里送。这种食品都用小包装,方块与口大小相近的,吃时不必切开。宇航员喝水,吃汤、羹、汁时,直接从塑料口袋往嘴里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航员的食品丰富多了。湿食品,如带汁的火鸡、牛肉都可以带入太空。如今,太空舱里能够使用微波加热器了(微波加热器上面有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把加热的食物都固定在小格内,插上电源后,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香甜可口的红烧牛肉、炒鸡蛋、烧猪排了。

加点蓝吧

2019年07月28日

谢邀!

宇航员太空吃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保证营养。针对大空对人体的影响,平时饭菜要增加钙钾的成分,同时要保证营养。肉类占相当比例。如牛羊鸡肉每顿都有供应。二是保证吃到。主要是针对失重情况,对食品加以固定,并能方便入口。如放在类似大牙膏的封闭袋里,吃时挤到嘴里即可。食物等放在格子通电即可食用。同时要保证菜汤等营养水份摄入。

天文望远镜阿军

2019年05月15日

都是压缩的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菜鸟能源

2019年05月15日

在太空中,由于失去了地球引力,一切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如果不固定位置的话,都可以漂浮在空间。像“炒麦粉”之类的粉末状食物,极易飘得太空仓内到处都是,一不小心,进入宇航员的肺中,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所以早期宇航员吃东西的时候,就要像挤牙膏那样把食物挤进嘴里。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各国到太空中从事科学研究的宇航员越来越多,而且在太空中工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各国开始更为重视宇航员的饮食问题,航天食品也大为改观,压缩食品、脱水食物、软包装罐头食品等纷纷问世,除此外还设立了专门的简易食堂,不仅使食物更加科学、可口、营养,而且还增添了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