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水浒》是骗子文化,嘴上兄弟长、哥哥短,聚义过程弟坑哥、哥害弟,你怎么看?

6回答·775阅读
烟斗杂弹

2019年08月05日

在古代,称兄道弟是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一些原本不相识的人为了共同的理想,歃血为盟,立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从此“兄弟”二字就把他们的命运绑在了一起,如桃园三结义。但细读《水浒传》我们会发现,梁山好汉虽口头上称兄道弟,但其情义却不像刘关张那么真切动人,为什么呢?

首先,他们上梁山的原因和过程不同。梁山好汉中,像林冲、武松等人是属于真正的“官逼民反”,他们上梁山是“替天行道”这竿大旗真正的响应者。但如朱仝、秦明、呼延灼等人,他们有的本身就是被宋江吴用陷害骗上山,有的是被抓无奈投降,即使投靠梁山后也心怀愤懑。最惨的是扈三娘,家人被李逵无辜砍死不算,宋江还把她嫁给矮脚虎王英,这算哪门子的兄弟姐妹呢?

其次,梁山好汉分成主战派和投降派,道不同心也必不同。如果说当初梁山好汉上梁山各有原因和私心的话,那么在宋江提出归顺朝廷后,就违背“替天行道”的初衷了。以林冲、武松、鲁智深为首的主战派,他们要求坚持正义,和朝廷死磕到底,直到推翻它。而以宋江、卢俊义为首的投降派则是为了维护朝廷统治,铲除各地的起义军。此时的梁山是暗流涌动,势弱者心灰意冷,所谓的兄弟情深成了一句空话。

当纯粹的兄弟情义被宋江这些阴谋家所利用时,当初的誓言就变了味,梁山起义也注定失败,成为一场悲剧。

无一

2019年08月05日

水泊梁山的三个发展阶段,也是其领导者价值观的展示。不同阶段,水泊梁山文化不同,不能一棍子打死。

在王伦时期,就是居家过日子,做个本分的强盗,不谈什么大志,也没有什么政治意识。王伦虽然是读书人出身,仁义礼智信却是不讲的,也可见王伦自己真是实诚的人呀,他自己不信,也就不说。用一个“怕”字形容王伦是最合适,你看他,招了林冲,怕他太强,晁盖来投,怕他们犯事太大。水泊梁山是风水宝地呀,王伦是守不住的,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晁盖时期,议事厅就叫聚义厅,明白的要聚天下义士,向不义人讨公义,为不平人争一方乐土。晁盖是忠厚长者,他举起义旗,也行义事,怎么说就怎么做。晁盖是为义而义,如果不是宋江举荐,王英之流是不敢来的,石秀杨雄时迁也可能成刀下之鬼,至于许多的朝廷将领,他估计是不会招降的。晁盖解决不了何处去的问题,毕竟没有多少投奔者是真正冲一个义字来的,所以没有人会“弟坑哥,哥害弟“来投奔他,晁盖做不大。

在宋江时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忠在义先,忠是体义是用。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制定了招安路线之后,向天下昭示了“忠”的去向,也定性了投奔他宋江的行为为“义”。这就很明白了,而且投奔宋江的好汉们也很明白,所以人相坑害而要投奔宋江,而美其名曰“忠义“。为忠义,亲情皆可抛;为忠义,兄弟,来一起入伙吧。

不能说是骗子文化吧,其实他们的言行确实是忠义的,只是对谁忠对谁义而已。改变的是文化,改变不了的是利益。

甄赶索

2019年08月05日

水泊梁山的一百单人将,确实有不少坑爹的主,名誉上江湖义气,称兄道弟,其实有时候干的事真不怎么样。如:林冲,老婆被人欺负,自己却当缩头乌龟。鲁智深仗义相救,自己却出卖兄弟。王伦虽然肚量小,容不下人,但终归收留了无家可归的林冲,而林冲反杀了王伦。白日鼠白胜,在官府的烤打下,不是英勇赴死,而是全盘出卖了朋友。顾大嫂,不仅卖人肉包子,还把仕途不错的大哥拉下水反了朝庭,而孙立为了给梁山献礼,出买了自己的朋友。桃花山,为了一个女子,兄弟差点反目自相残杀。最蹊跷的是,轻易不下山的晁盖,一下山就中了毒箭,而箭杆上竟然刻着史文恭的名字。晁盖中箭,竟然没有请安道全来医治。等等,很多很多。

川仔哥

2019年08月05日

水浒好比是个缩小版社会,你说的问题都存在。放眼我当今社会不也是这样吗?

龍36629205

2019年08月05日

没有跟对一个好大哥,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