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如何识别助听器的声音?

23回答·238阅读
来看世界呀

2019年08月12日

助听器并不能将声音信息直接输入大脑,主要是通过去除杂音、对声音增幅、加强声音焦点等方式增强损坏的听觉组成部件的功能,对听神经之后的听觉系统受损基本无用。

人类听觉系统的组成:

人类听觉系统组成相当复杂,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听觉中枢、言语中枢,外耳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声波并将其传播到鼓膜,鼓膜是中耳的组成部分,还有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通过震动的方式继续将声波向内耳传播,内耳则是对声音信号进行转换,将机械波转换为电生化信号,向内连接听神经,依次被刺激,神经元表面的电生化信号发生变化,将声音信息传播到大脑听觉中枢,将声波信号解译,最终获得声音包含的信息。另一个和听觉有关的是语言,听觉的损坏会影响语言中枢的功能,造成吐字不清等语言障碍。听觉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或组成部分存在损伤,都可影响听觉的形成。对于内耳(包括内耳)之后的听觉通路完好的患者可以针对听力障碍的原因采用特定形式的助听器助听。

助听器的原理及作用:

助听器包含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几个部分,传音器主要接收外界信号,利用磁线圈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再次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将声音放大,用耳机将声波继续向脑内传播,根据听觉损伤的类型的不同,外耳中耳等声音传导通路损伤并不是很严重的患者,放大声音就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部分损伤严重者则需要将声波直接输入深耳道,利用骨传导方式绕过外耳道等听觉器官,直接向听觉更深处的组成结构传播,配合着患者残余的功能健全的声信息传播路径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听觉中枢最终形成听觉。也就是说助听器面向的人群是有一定的听觉障碍,但是听觉的机械传导通路并不是完全受损的患者,若神经传导通路完全失效,那助听器则无用。

目前应用助听器也不能完全弥补听力的不足,这也是一些从小有听力障碍的患者在应用助听器之后说话吐字不是很清楚的原因。对于神经性的听觉障碍,可以植入人工耳蜗,适应的主要人群仍然是内耳耳蜗之前的神经传导受损者,对于听神经及之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受损者用处不大,且对此期望值也不要太高,有用但还不可能完全替代。

菏泽立聪堂

2019年08月15日

您好!助听器是收集声音处理放大声音的机器,也就是说助听器只能帮我们听到声音,但是听懂声音还是要靠我们的神经和大脑协作来完成的。助听器处理好的声音通过中耳的传导,传入内耳耳蜗里有数以千计的毛细胞,它们的顶部长有很细小的纤毛。在液体流动时,这些细胞的纤毛受到冲击,经过一系列生物电变化,毛细胞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再把送达的信息加以加工、整合就产生了听觉。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您好

大脑将如何识别助听器的声音?

我对您的提问理解是,大脑怎么区分助听器还是非助听器的声音,不佩戴助听器的话。自己讲话是气骨导振动。但是助听器只是气导而且经过助听器处理变成电子声有失真,所以自己听自己的声音不舒服。

爽朗的桃子妈

2019年08月15日

您好,助听器只是一个辅助的工具,好的助听会把声音给你处理好点,然后通过中耳的传导,传入内耳耳蜗里有数以千计的毛细胞,它们的顶部长有很细小的纤毛。在液体流动时,这些细胞的纤毛受到冲击,经过一系列生物电变化,毛细胞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再把送达的信息加以加工、整合就产生了听觉。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678中心123

2019年08月17日

助听器只负责听到,并不负责听懂,当所有的声音信号通过听觉神经系统传递到听觉皮层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