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有什么深刻内涵?

知易而难行。又如何能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执行? 有人说,只要真正理解了这句诗的深义,世界便会减少诸多争议,人生便会自在得多!是真的吗?
12回答·1950阅读
河畔云边拥泊城

2019年10月26日·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这句诗,单从字面理解:横看是岭,侧看是峰,远观为低,近观为高。其深刻内涵道出人们观察事物处的角度位置不同,那么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自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认识观点也就不同。比如对于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开发商主张建别墅旅游渡假村,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价值,这样的话势必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而政府则强行治理无序开发,乱圈乱建行为,以保证山常青,水常绿。商人以商家的眼光,以取得最大利益链为目标,政府则以大局为重,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遗产!正是: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德雨1958

2019年10月28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北宋苏轼《题西林壁》,全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哲理诗,借用庐山美景,来表达一种人生的哲理。

苏轼,字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但一生仕途坎坷,三次被贬。这首诗写于第一次被贬,由黄州贬赴汝州,经过九江,游览庐山,即兴创作。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了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表面意思从正面看,它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它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险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这句告诉我们,人们观察事物立足点、立场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主观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真面目。

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丫丫恰恰

2019年11月01日

横看成呤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有什么深刻内涵?这句诗是北宋诗人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涵深远:在告诉我们看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要让表面现象所迷惑,也符合那句俗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要从多个方面去考量,去观察,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笫一首资料,还原事物的本来真容,才不会被假大空所迷惑。

LN盧徫

2021年04月18日

这是道家的隐意,就是一个事物,在你眼中的释解,因为角度不同,事物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有不同的视觉,自己感觉是这样的,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是那样的,就像铁轨,你视觉看到的,都是上宽下窄,等到了终点……就是平行∥

一块石头,你看到的是长的,而对方也许看到的是椭圆[捂脸]

翟文滔

2019年10月26日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