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早期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吗?

17回答·8391阅读

《大红灯笼高高挂》当然有艺术价值了,通过影片中主人公颂莲的一举一动和无奈之举的表现反应当时封建社会女人低贱的地位,讽刺了当时社会不平等的人权以及黑暗的社会。 以及这部电影对色彩的运用结合影片的镜头把内容体现的淋淋尽致,在艺术上展现了不一样的效果。


湘乡小燕子

2019年12月11日

大太太甘于沉寂,二太太活得太累,三太太通透确仍然是戏散曲终空繁华一场

酒鬼老范

2019年12月11日

记得小时候在电影院看这片子,除了隐隐有些压抑外基本不明所以。所以所谓重温,之前却并没有在心里留下多少记忆。所以再看过后还是觉得惊诧,这惊诧不再是来自所谓的意识形态,而是忽然发现老谋子的形式感、象征性着实是太强、太强、太强了。甚至在他自己的片子中,什么《菊豆》里的染坊、《英雄》里的色彩同此一比,简直相形见绌。灯笼、锤脚的形式感和象征意味自不待言,一声“掌灯锤脚”便会让四房妻妾的尔虞我诈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按说中国是个标榜礼仪廉耻的国度,这种窑子里挂牌待选的手段实在不太可能出现在这样的大户人家中。而三姨太梅姗的居所装饰着数面大大的京剧脸谱就更显得与中国的老派家庭格格不入了。老谋子不可能不了解其中的意味,但他还是做了,而且明目张胆。可见他已经将形式看成了纯粹的象征指向,面对明显的与情理不符也无所顾忌,如果不是为了取悦老外,那就只能说是走火入魔了。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真正的大师必然是要疯魔的,只有沉浸其中、超脱其外,才能弄出真正的经典。而《大红灯笼高高挂》更像是沉浸其中,而未超脱其外的作品。刻意为之的地方何止如上所述,阴森的封灯黑裹布、从不正面示人的大老爷、夏秋冬夏的轮回……如此大规模地摆弄形式,在老谋子的片子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但我更愿意将之理解为老谋子的一次有意识的实验。其实从他的成名作《红高粱》算起,虽然形式感也是极强,但却很好地圆融在故事和思想里,显得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堪称完美,我迄今仍认为这是老谋子最好、最成熟的作品。而后期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虽然依然形式感十足,但都基本服务于思想与故事,不似《大红灯笼高高挂》这般突兀、凌厉,完全凌驾于故事之上。这样的实验在中国电影里真是微乎其微,玩的如此精绝的则几乎就没有,所以威尼斯电影节才不吝授予了老谋子又一座银狮,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几近到手。对于大师来说,并非需要每一个作品都是经典,而是要有不断的创新能力和先锋实验精神,或者说,真正的经典往往都是在当时被人所瞠目不解,甚至是诟病的。从这个角度看,那时尚未被体制笼络的老谋子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表现还是值得嘉奖的,而不能片面地断定其是匠人之作,虽然有些地方真的看起来还是那么突兀。时间过了这么久,回头再看此片,那种强烈的形式感和象征意味依然震撼人心,这也许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吧。

灯笼,本是驱散黑暗的明亮,却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温馨的栖息之所,却成了勾心斗角的杀戮之地;雪地,本是纯洁祥和的平静,却成了上演死亡的布景;戏子,本是优雅唯美的象征,却成了世俗宗法的牺牲。所有的反差,度量了一个深渊,一如片中“老爷”的面目身影,难见其形。

杰森的娱乐日记

2019年12月11日

#头条公开课繁星计划#由张艺谋执导,著名影星巩俐出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毋庸置疑是电影艺术高价值、高水平、高水准的体现。

电影的艺术价值简明扼要的说其实就是通过电影而诠释出的精神价值,通过影像画面,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环境渲染等方面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引起人们对美好的渴望和共鸣。

第一、从影像画面来看,这个影片以安静且沉寂为背景,从周围环境映射社会大局环境。高墙下的密不透风,灯笼下的宁静和诡异,伸手不见五指般的漆黑夜色,地狱般的阴冷和暗淡。红色的灯笼映衬着名利的张扬和无情,映衬着傲慢与空洞。让影片从开头便进入看似雍容华贵却萧条凋敝,看似安静祥和却四面楚歌,看似一片欢悦却危机四伏的画面。

第二、从故事情节来看,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的封建礼教故事似乎再普通不过,张爱玲的小说中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社会现象。而《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当时社会背景和封建礼教的一个浓缩。大太太高居佛系,二太太阴险狡诈,三太太恃宠而骄,四太太倔强怜悯。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心思和有所图,每个人物的刻画鲜明而有张力,为名、为利、为权、为钱,为传宗接代、为拥有无上光荣,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和性格的扭曲。

第三、从人物刻画来看,身处高墙大院和富家宅门,作为一个个社会和民间中落魄的柔弱女性和让人瞧不起的底层女性。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背负着一种对自己的责任和欲望,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呈现复杂的双重甚至是多重的性格特点,这是那个年代女性的共同命运。有人选择了随遇而安,有人选择了奋起反抗,有人选择了勾心斗角,有人选择了争名夺利。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脆弱的,但每个人都又是倔强的,社会赋予了她们心狠手辣,但同时又留给了她们内心善良。

第四、从环境渲染来看,夜深人静的狗叫声,走街串巷的打更声,四院点灯的敲锣声,讽刺挖苦的奸笑声,看似是平常的夜晚中的循规蹈矩,却彰显了整个社会中人情的冷漠和麻木。整个电影以安静和暗淡的画面渲染为主线,让人看到了现实社会中的肮脏和无奈,看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总之,《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的问世,是封建礼教中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缩影,导演巧妙的把各种社会元素糅合和融入到一部片子里,是电影艺术价值里高水平的体现。


影剧舆乐

2019年12月11日

当然,《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我觉得在张艺谋所有的电影中可以排到前三,是国内电影史上辉煌的一笔。1991年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女性题材电影奖、《电影双周刊》十大华语片之一 、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 、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 。1992年获得第18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 、第36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奖 、美国国际影评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美国国际影评协会奖最佳摄影奖 、西班牙国际电影艺术节最佳摄影奖 。1993年获得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 (巩俐)、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比利时影评人协会大奖 、第4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这些优秀的履历让那个年代在国际电影界也能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什么是艺术价值?电影的艺术价值表现在所代表的作者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包括声音、画面、色彩以及表达等。《大红灯笼高高挂》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电影里面的颜色冷热基调的反差非常大,窒息的红色、恐怖的灰黑色、凄凉的白色。红灯笼本来应该是吉祥的象征,红色应该是让人感到幸福愉悦的颜色,应该是鲜明且活跃的,在影片中代表的却是代表着封建制度下一夫多妻,女人身份卑微低贱只能依靠男人生活的残忍和痛心,代表的是鲜血和死亡。在影片中始终看不清正脸的宅院主人和黑暗的宅院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束缚着这里面的所有人,与黑暗相映称的白雪看似是影片中唯一干净的存在,但实际上像一台明镜似的照着这院中所有的阴谋诡计和勾心斗角。三种颜色的搭配,凄凉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