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京剧名家王佩瑜无法像郭德纲繁荣相声那样把京剧振兴起来?

王佩瑜和郭德纲岁数差不多,都是四十多岁,从事的行业也都是曲艺这个范畴。王佩瑜的起点可比郭德纲高了不止一星半点,出身名门的王佩瑜自幼便在舅舅的带领下接触京剧艺术,11岁就获得了江苏省票友大赛冠军。全国的各种京剧比赛冠军拿到手软,长大后,考进了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在校期间就是特别培养生,可以说从接触京剧开始,王佩瑜走的就是一条开挂的人生。 郭德纲靠着一己之力重新振兴了相声市场,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在全国遍地开花,相声演员拥有了巨大的市场,观众也开始纷纷走进剧场听相声。过去只能在晚会上听到的相声,如今成了主流的大众娱乐活动。同样都是年纪相仿的从业者,王佩瑜获奖无数,却难见到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得到更多的认可。京剧如今依旧是一门阳春白雪的行业,除了大型晚会平常压根看不到。 过去还有中老年这个年龄段撑着,京剧我们在公园老年活动中心还能听见,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中年这个年龄段被广场舞霸占,京剧被挤出了中年的活动范围,老年人如今热衷于各种养生讲座,养生知识,谁有功夫听你的京剧去。如今老郭开办的麒麟剧社虎视眈眈的想要抢占京剧市场,倒真像是老郭说的,修自行车的恐怕真要恨卖早点的了!
  • 为什么有人说京剧名家王佩瑜无法像郭德纲繁荣相声那样把京剧振兴起来?-图1
  • 为什么有人说京剧名家王佩瑜无法像郭德纲繁荣相声那样把京剧振兴起来?-图2
  • 为什么有人说京剧名家王佩瑜无法像郭德纲繁荣相声那样把京剧振兴起来?-图3
18回答·4192阅读
蔷薇看中国

2019年12月20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我是蔷薇看中国,我认为,京剧和相声是两个相差甚远的艺术门类,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

京剧是一门吹拉弹、唱念作打的综合类艺术形式,戏文和戏词、唱腔、曲牌、服装、道具都含有极高的知识学问,一个京剧影员需要七到八年时间,才能基本上具备一个演员的基本能力。有句行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京剧。它对观众的欣赏力要求比较高,它不是一门通俗艺术,它需要观众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对综合艺术的鉴赏力,否则是看不懂的,更无从谈到能喜爱京剧。

京剧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是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促进了京剧的形成。尤其是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受到追捧,建国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京剧也非常受追捧,连毛主席在革命将要胜利时,都曾鼓励战士时说:“我们进北平去,去看梅兰芳的演出。”这里很大的因素是由于国家的上层建筑喜欢这门艺术。清代皇家设有专门的升平属机构管理京剧,从皇家到王公权贵都以看京剧为时尚,都以懂戏为自豪。所以上行下效推动了京剧市场的红火。

国家在相当长时期里,对戏曲和文化艺术不够重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文化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西方的文化比较浅显通俗,尤如快餐一样,而中国的戏曲,尤其是京剧像是吃中国大餐,不那么平民化。加上近四十余年,中国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严重的缺乏,所以使年轻几代人都跟自己的本土文化脱节了,这是倒致京剧观众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中国文化发展和宣传需要有长远目光,不能只图眼前的利益,倒致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断代危机。

郭德纲只属于个体现象,不代表相声界整体状态。相声本身比较接近生活,不是综合艺术,是单一的语言艺术类,一二个人就能上场,演出成本低,演员培养周期短。而京剧正与之相反,演出成本大,演员培养周期长,而且培养难度很大,且对观众的欣赏要求较高,因此一二个王佩瑜,哪怕有再高艺术的造诣,也是难以扭转乾坤,如果不改变文化氛围,社会气候,既使是梅兰芳大师重生,也难以振兴京剧。一个角儿可能会因自身的名气去吸引一部分观众去,但绝不能带动整体这个行业的兴盛。

京剧的兴盛必须是国家的有力扶持,培养表演人才,培养观众,才能使京剧成为兴旺的文化艺术产业。


王道知识局

2019年12月19日

我来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吧。

首先说相声, 我确实承认郭德纲先生靠一己之力,把相声事业重新振兴。我想这一点也是很多人能够认同的。郭德纲先生和德云社,让整个相声市场再度繁荣,各路社团也终于都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但是,这里有一个事大家要清楚,相声曾经“没落”,确实不假,不过没落的是相声的商业市场。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相声仍然是一个深受喜爱的曲艺。尤其在京津一带,即便是没落的年代,也会有类似天津相声频道这样的存在。每个大学,也几乎都有自己的相声社团。所以,相声最大的问题是没人买票,而不是没人听相声。

郭德纲先生的功绩之二,是让相声重新回归草根,回归小剧场。众所周知,过去的电视相声依然是以歌颂型为主,这其实和相声本身的幽默讽刺属性格格不入,所以老百姓不爱看这样的相声, 也是自然。郭德纲先生凭借自己的专业功底,还有早年间闯生活积累下来的经验,创造出了经典的《我字系列》《你字系列》,这些作品都能够牢牢的吸引用户。

反观京剧,王珮瑜先生无论是专业功底、背景履历还是对京剧的热爱,都不亚于郭德纲。但京剧没有二次振兴,最大的问题,是京剧真的落寞了。

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随便找一个人,你让他听几段经典的相声,绝对能听懂,而且可能不少人还觉得有意思,会笑。但是换一个方式,随便找一个人,你让他听一个京剧选段,那真是要了命了。别说听出故事来,就算是对白都不知道说的是啥。稍微看过京剧的人,都知道京剧有很多字的发音和普通话截然不同,这就造成了很大的理解障碍。

我不否认京剧真听进去了很有意思,包括我本人也有这种体验。这就好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文学,我也觉得很好,很精彩,但是更多的时候,当我下班回家,累了一天躺在沙发上,我可能更想看的是网上的修仙小说,而不是莎士比亚。

所以,京剧在现如今,不适合再作为一个全民普及的品种了,他的各种特性,只能让京剧成为一个美好的艺术种类,让专业的人去继承和欣赏。

郑捕头

2019年12月21日·喜剧评论人

在振兴京剧方面,王珮瑜已经做出了很多京剧人没有做出过的贡献,她让很多年轻人从根本不了解不愿了解京剧到愿意去了解,其中一部分人因此爱上京剧,这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这样一个时代,京剧注定无法像相声那样获得那样的关注,这不是王珮瑜的问题。

即使郭德纲当时从事的不是相声而是京剧行业,他也无法凭一己之力将京剧振兴到相声如今的受欢迎程度。

京剧更死板,相声更灵活

首先从与时代贴近的方面看,京剧想贴近当代人,是不像相声那么容易的。京剧的表演内容多为古代的事情,一部戏成熟之后基本就不会再有大的变动,观众听的是那些不变而不是变化,听老唱腔才觉得有味道。京剧不太适合排演现代戏,十年非常时期的样板戏只是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例。

一门艺术想要永葆艺术生命,还是要引发当代人的兴趣,而京剧没有办法很轻松地做出改变,以适应当代年轻人的口味。相声就不一样了,虽然现在很多演员也说传统相声,但它的内容已经与过去的老段子有了很大改变。相声是天然要与时代贴近的,否则就没有办法引发很多观众的兴趣,而这正是相声最为擅长的事情之一。

相声行业内管相声段子叫做活。什么意思呢?相声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活的,尤其在剧场演出的时候,演员要根据观众的反应做出适当调整,很多时候还可以有现挂。在这方面,京剧是很难做到的,不管观众的反映如何,现场该怎么演还要怎么演,一招一式很多场演下来都一成不变,这是京剧的规矩。

京剧是知音艺术,相声是大众艺术

其次从互动性来看,京剧本来就不是一个充满互动的表演形式,除了台下喊几声好之外,演员和观众基本没有什么交流,各自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如今看来,京剧差不多已经成为一门知音艺术,就是说它的很多特点决定了它注定无法像相声那样具有超广的观众群。听一段相声20分钟结束,听一出京剧一两个小时,很多人付不起这样的时间成本。

相声并不是知音艺术,它更是一种大众艺术。在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带领下,相声的受众空前扩大,其中当然有虚假繁荣的成分,但总体来看相声的受众面就是比京剧扩大很多。从现场表演来看,相声不太忌讳台下观众搭茬,演员还要根据这些变化做出调整,相声表演可以说是演员和观众在一个剧场共同完成的。

王珮瑜做了一般京剧人做不出的贡献

王珮瑜为京剧推广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她坚信这个世界上只有喜欢京剧的人,和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我相信很多人如果花时间好好听听京剧,可以发现其中之美,但问题在于欣赏起京剧来不如相声方便而随意,因此它注定无法成为相声那样的大众艺术。

郭德纲算是有能耐的,几乎以一己之力振兴了相声,让相声开始被更多人关注。但即使是他,他也无法像振兴形式这样将京剧振兴到这样的程度,这不是他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京剧和相声这两门艺术的特质决定的。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王珮瑜热爱的是相声,而且具有郭德纲那样的能耐,她照样能够把相声振兴起来。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老夫比较2

2019年12月19日

实在是对不起,真是听不懂国粹。还是郭德纲相声,赵本山的小品来的实在。不过我不排斥京剧,只是不喜欢!

文化笑笑生

2019年12月19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我想这两者没有可比性,但京剧名家王佩瑜无法将京剧振兴起来,原因不在于王佩瑜,而是京剧院配合不配合,名家能否走进生活的问题。

很多人说王佩瑜无法让京剧振兴,但大家似乎忘了这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的原因,这首先就在于各大京剧院。京剧院是依靠国家补助的,生存在其中的人并不会担忧生活问题,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说实话,京剧振兴不起来的原因,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这些人有着好的本事,却没有很好的传播出去。他们在干什么平常,我们无法得知,但最起码的他们没有走入民间表演节目,没有做到传播自己继承文化的本责。

曾在一档节目上看到一位深爱京剧的表演者,从小就学,能力也很强,想从事京剧行业可现实却有一把冷水,他怎么养活自己。对于一些没有名气,没有处于身世名家的背景的人来说想要在京剧里发展几乎没有可能。如果想要发展除非有背景,有名师。所以他的母亲不同意,但还好结局是他拜了名师走了下去,可现实中和他一样的不在少数,又有多少人能和他一样幸运呢?

所以京剧振兴缺的是什么?是放低门槛,是让名师走进生活去传播京剧,而不是寄托在王佩瑜一人身上,因为就算王佩瑜带动了一群热爱戏曲的人,结果依旧是因为没有人教,没有人培养,没有背景而放弃。

另外一方面,京剧院里的人做不到与市场和生活融合,没有创新。王佩瑜是在用自己的力量为京剧做宣传,可是没有想到创新,没有想到生活里年轻人需要的是什么。在很多年轻人眼里京剧是中年一辈的热爱,可现在连中年一辈的阿姨都喜欢上了广场舞,叔叔都去广场练太极拳,那是什么让京剧失去了中年一辈的受众,因为长期以来京剧就像消失了一样在人们的世界里,老的曲目没有,新的曲目更谈不上,所以人们的视线转移了。而不愿意与市场结合也是京剧无法兴起的原因,京剧人守着自己的老一套方式,有些人对喜欢戏腔的人排斥着,但不想这是否是一种让京剧走向兴起的开始呢?不是人们对京剧文化的继承吗?如果只以之前的方式年轻一代如何喜爱。

所以我认为京剧名家王佩瑜无法让京剧兴起不在于其个人,而是每个京剧人。这与郭德纲繁荣相声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