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学篆隶和《争座位帖》,图三为尝试创作,是否得法,请赐教?

  • 最近自学篆隶和《争座位帖》,图三为尝试创作,是否得法,请赐教?-图1
  • 最近自学篆隶和《争座位帖》,图三为尝试创作,是否得法,请赐教?-图2
  • 最近自学篆隶和《争座位帖》,图三为尝试创作,是否得法,请赐教?-图3
9回答·5356阅读
金星753

2020年01月24日

看了你的作品。其中一幅临的是清代篆书大家邓石如的千字文,写的很好。此帖我临过多遍。从照片上看,你同时在学习篆隶和行书。对此我的做法是先学一样,学精学透后再学其他。附我写的篆隶,请指正。


神韵轩书法课堂

2020年02月03日

颜真卿《争座位》帖,用笔苍茫浑厚,有篆籀之气,篆籀气从篆书和隶书中汲取,所以在学此帖时,结合练练篆隶是有帮助的。

历史上学《争座位帖》的书家不少,苏轼说它"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

以下这些书家,都是以《争座位》帖为底,作的二度创作,有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注入其中,有的豪放、有的朴拙、有的劲健、有的宽博大度……在形式上,通过线形、线质、线律、结构和章法的变化来改变原帖。仍保留了原帖的一些风格因子。

一,苏轼意临《争座位帖》

二,何绍基意临《争座位帖》

三,启功意临《争座位帖》

四,清代铁保意临《争座位帖》

五,清代翁同龢意临《争座位帖》

六,林则徐意临《争座位帖》

千千千里马

2020年02月02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最近自学篆隶和行书《争座位帖》,还有一幅行书创作,是否得法”?很高兴看到你自学书法。你的临摹非常广泛,有隶书、篆书还有行书,还有一个创作是行书 作品。


我觉得你提出是,问题太多了,除了临摹还有创作问题。

所以,我就从自学书法如何从临摹进入创作来谈谈你的提问。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而且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

我看了你临摹的书法有隶书、篆书还有行书。以“最近”才自学来说,应该说还可以。但是,没有一个书法是规规矩矩学的。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走上正轨。

你临摹的两个隶书,《张迁碑》稍微好一点,是不是隶书是从《张迁碑》开始的?这一页《张迁碑》中的“张是”两个字,那个“是”是一笔误的字,本来应该是“氏”,正确的文字应该是“张氏”。当然,这不是你的错,是碑刻的错。《张迁碑》里有还几个字是错误的,有的还特别严重。希望你也了解一下。


但是,今天我们不涉及《张迁碑》中文字的问题。我对比了一下,你的两个隶书和篆书临摹都是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吃透笔法。

学什么书法什么字体,都要把笔法放在第一位重要去练习。

无论是隶书行书还是篆书,我们都要找准每一个字的笔画是如何做到起笔、行笔、收笔的用笔方法的,这一点非常关键。

再看看你临摹的颜真卿《争座位帖》,也是没有把笔法吃透。


颜真卿的笔法非常丰富,他的用笔与王羲之的不太一样。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有隶书的厚重和篆书的韧劲,没有深厚的书法基础根本难以理解他的用笔,这是《争座位帖》与《圣教序》很大不同的地方。我们不能拿《圣教序》的,方法临摹《争座位帖》。

但是,这并不是说,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的难度就比《圣教序》大。

要写好行书《圣教序》和颜真卿的《争座位帖》都是一样难的。


但是,颜真卿的笔法比较少见,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颜真卿的用笔特点。我看了一下你的《争座位帖》的临摹,用笔与《圣教序》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学习书法有一个定律:无论你在那个字帖临摹中没有做到的,下一个字帖你同样做不到。


所以,我建议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把一个字帖的临摹入门以后,再去学其他字体。

就目前情况看,你学隶书、篆书、行书都可以,毕竟你的基础还可以,千万不要一个字体也不入门。首先从一个字帖入手学精,才能把书法写好。

要学好书法,就一定要深入研究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这是学习书法基础的基础。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初级的的学习。书法的笔法都是通过起笔、行笔、收笔体现出来的。初学要这样做,就是书法大师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字帖,你看看哪一个大师的笔画不是很厉害?那么,他们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其实就在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之间。

书法创作是一个完整艺术整体,与临摹字帖有很大的不同

书法创作本来就没有这个说法,现代书法家认为用书法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书法作品,就叫书法创作。例如,只


张旭的《古诗四帖》都是六朝的古诗,诗歌不是张旭写的。但是,张旭用古诗四首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书法艺术是张旭创作的,所以,《古诗四帖》是一个书法创作。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包括三大内容:

1.正文

2.落款

3.印鉴

一幅书法创作作品在形式上必须具备这三个内容。

你的这件唐诗书法作品,正文是孟浩然的《春晓》,落款是“唐孟浩然春晓,庚子年元月叶书”,印章有引首印和名章,虽然看不清楚,但是,基本上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


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一般书法作品上押印,最好是见单不见双。也就是说,印章数要奇数不要偶数。

从形式上来说,你确实具备了书法创作的要求,是完成了一件书法作品。

但是,这件作品的质量还需要很大的提高。

正文的的字和落款的字好不好,我就不多评论了。

但是,落款格式和押印必须要说说。

第一,你的落款是两行,这两个的距离有点大,在整体布局上就散了。

正文是大字,落款是小字,一般是把两行落款当做一行大字写的。


第二,两行落款的章法,不能一行高一行低,起码不能错落太多。这是你没有临摹过完整的书法作品的原因之一。以后要创作就多看看清代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赵之谦、吴昌硕的书法作品的落款,都是经典要经常看看。

第三,你的名章的钦印位置上完全错误的。落款后面的钦印位置,绝对不能与正文的底线平齐。一定要最少高于落款两个字左右。

如果落款已经与正文的底线接近,那么,押印就不能押在字的后面。

最后说说,你的这个书法作品的安排布局。

首先,你没有计划好正文和落款的比例,按你现在这个作品,显然正文的布局少了一点,所以,给落款的空间就太大了。

出现这种情况,书法家一般会把落款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这样就可以多写一行或者两行,以平衡空间布局。

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内容,就裁掉一部分纸,以保证书法作品章法的合理。

书法创作是对学习书法的全面考验,内容很多,根据你现在的学习情况,还不适合创作,主要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字体把临摹水平提高以后,创作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华山论书

2020年02月04日·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按一般要求,你的书法就不错了。如果再往高要求,似乎总感觉缺点什么,这里我谈一下我的直观感受。

孙过庭《书谱》说"书道之妙,神采为上",这个神采是什么,有许多解释,其实大白话解释,就像一个人一样,要有精气神,要有气质美。

落实到你的书法,就如上面所说,书法的基本功,基本要求对你来说已经没有问题。下一步就是对书法神采,内涵,骨力的更高的训练,而在这一标准下,你的这几张书法似乎就处于这个平台或者叫瓶颈期的状态。

用笔方面:你的临习字,缺一种颜真卿行书的浑厚刚拙。米芾曾说:“《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於意外。”按理你学了这么多汉隶篆书,应该有一种高古之气,但似乎你的书法正缺少这种气息,偏于纤弱,流美的帖学一路。也许你以前主要学习王羲之或者临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帖学风格,你希望通过对汉碑如《张迁》《乙瑛》的临写,來克服你的不足。

所以想强调一下,《争座位帖》行书作品在章法笔法和流美一路的二王有很大不同,尽管都说颜真卿也出自王羲之笔法,但他打破了以“二王”俊秀规矩的用笔特点。篆籀笔法所表现出来的,字的大小、点画粗细变化悬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如帖中的“一时挫思明”(见图)的大小和粗细对比,还有它和另一行"当人臣之极地"的大小粗细对比。这在视觉章法上都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还有这种篆籀笔力,更多是来自古大篆的笔法,比如《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等。看你的篆书基本走的是李斯《铎山碑》小篆一路,而且是临摹有清代邓石如,吴昌硕的笔法在里面。还是偏于娟秀一派。这样也没有不可,只是追求篆籀感,最好临摹原汁原味的古大篆为上。三代以上越高古越有收获,甚至可以临摹现在人较少提到的《夏小正碑》提炼笔力笔法。它们的用笔要比清代小篆有趣且丰富自然得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临习日久,不想有高古篆籀之气都难。

二,从章法上看,你的临帖,只是对临,并没有深入读帖,没有体会到《争座位帖》错落有致的行笔节奏,比如下图"不伐天下莫"和""弗衿天下莫",你并没有关注原帖的错落穿插。特别是左边"不伐天下莫",行笔成了向左下斜去,失去了原帖的章法节奏。

临帖方面建议:颜真卿《争座位帖》最典型的特征是极具篆籀感, 起笔以藏锋逆入为主,中锋行笔,线条则变方为圆,取圆劲内敛篆籀气。尽管你刻意追求篆籀感,但看到还是笔力不到位。特别是汉隶的感觉多于篆籀感,比如下图,你的"争,书,勤,言"更接近于汉隶笔法

为什么?我觉得可能是你急于求成,多管齐下,既临汉碑,又临小篆,而且汉碑里又同时几个碑帖同临,这样分散精力,最后就会导致啥都学,啥都没学到。

还有就是隶书,因为它以“展促之势”为主,是人为的刻意的雕琢蚕头燕尾之笔。虽然都有金石气,但还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隶书结构和笔法破坏了篆籀气的审美感受,破坏了天然之趣和古法。你学的这几个碑刻,特征是"方,阔,"《张迁碑》是内放外收,追求整齐划一。这正好和《争座位》的篆籀体笔法相矛盾,所以你的字体,篆籀感不多,汉隶八分的笔势倒不少。

所以如果想通过汉隶增强篆籀笔力,建议可以临习《好太王碑》《文殊般若碑》,这两碑融合汉隶与大篆于一体,据说颜真卿的用笔方法和《文殊般若碑》有很多相同地方,甚至有说颜真卿可能借鉴过《文殊般若碑》用笔。

张老师9

2020年01月23日·中小学美术一级教师

你好,收到你的问题邀请,我想给你回答一些心得体会:

看得出,你是一个勤奋认真的书法爱好者,我也和你一样,好像一位苦行僧,也在书法的道路上默默求索。看到你发布的习作,有两幅不同碑帖的隶书和一幅篆书,临写的也很认真,这里我重点说一下你的创作方面,总体上字写得有一定功夫,但是,个别字写得较浮躁,书写的力道没有送到,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整幅作品之间所体现的感觉,学得谁,要有谁的影子,所有这些,书写时每一笔都要有所讲究,有始有终,起行止都要有,不能有起行,而“止”不注意,部分笔画的“止”明显没有送到笔端,另外,行书,楷书书写时应做到“楷要有行,行应有楷”,点画、结构、笔意要有传统,尽量抛开个人书写习惯,这又是人们所说的“心追古人”,我个人觉得尽量不要急躁搞创作,应先走进传统,在从传统走出来,当然,我们经常这样说,但是做起来,确实有很多难度。但是难度越大,我们越是必须迎难而上,一旦苦尽甘甜自来,谁叫我们爱上书法呢,哈哈,自己的一点感悟,随便就写到这里吧,不知对你有没有用,说的不对的地方,请你见谅,我是山东枣庄的,最近想做书法方面文章,你有兴趣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