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脾气特别大,还总是用言语攻击家人,怎么办?

8回答·881阅读
女孩的喜欢

2020年03月10日

习惯了,怎么去说,怎么去做。要看个人问题[捂脸]

月月在抖音

2020年03月10日

唉,没办法,只能忍着,或者刻意保持安全距离!

雷子学电脑

2020年03月09日

看到这样的问题:这使我陷入了回忆。

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印象中小时候正常的情况下,父亲比较温和,也会面带笑容,只是你无法预测,下一秒他会怎样。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特别是打算出门干活时,他就会立马变脸色,看什么都不顺心,小到桌子上的东西看着不对、刷碗用多了热水。不顺心就大声喊,大声骂,眼睛瞪得很大,手摆出一副要动粗的动作,咬牙切齿,仿佛全世界都和他作对。

而我又是个任性、固执的孩子,实在忍受不住的时候,会对他大吼:到底怎样你才满意?!然后,摔门而出,任后面传来更大的骂声。

关于他,在心底,我早已经放弃了任何幻想。当时我最多的想法就是,等我长大了,我就离开,再也不回来这个不像家的家,离开这个让我十分讨厌的男人。

而我最心疼的母亲,一直在为家庭默默付出,还要一辈子忍受这样的男人,她会在受不了的时候,和父亲大吵一架,然后出门,自己默默掉眼泪。

小时候怨恨母亲不带我离开,后来再长大点,我也懂得她不过是委屈求全,一是因为我,二是源于一个没怎么念过书的农村妇女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大学毕业后,我终于如愿地远远离开了老家,去了祖国的最南方学习心理学,我可不想变成我的父亲。

可是在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逐渐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我精神分析中,在我的家庭雕塑里,父亲,还是永远不能抹掉的角色,我只能选择去面对。

多年后,当我回首往事,我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开始想着原谅,想着理解当初那个让我每天都仇恨不已的男人。

后来我重新回到了离家近的地方工作,回到家时,竟也能心平气和甚至偶有玩笑的进行父女间的交谈,虽然我心底仍有一道疤痕,但是却不再那么无法触碰,那些所有的认为不可饶恕的愤怒,那些高高垒起的心灵壁垒,有时候真的可以以为一句话、一个笑容,轻而易举心甘情愿的被推倒。

这可能也是学心理学给我带来的最大益处,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上网后才发现,这样的父亲,太多了。

她24岁,女生,读研。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因说了一句父亲不爱听的话,又被父亲破口大骂。已经记不清,在短短两周,这是第几次被骂了。

初中之前,她是在父亲的家暴下长大,很多时候,都不清楚到底为什么挨打,哪里又做错了。她记满了整整一个笔记本,写满了挨打的时间地点。可让她更受伤的是,父亲每一次提起笔记本这件事,都是带着不屑的笑意。

初中之后,父亲延续着对她的破口大骂,语言暴力带来的是令人绝望压抑的伤害。这使她迫不及待想远离这个家庭。

高考后的假期,去参加一个夏令营,她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听母亲说,父亲打开来看,读着读着,转身去了卫生间打开了水龙头,水声也盖不住父亲的抽噎。她以为,和父亲关系会变得好起来,至少可以心平气和地说话,而不是通过暴力镇压。

大学四年,每年的寒暑假回家,这样情况的频率降低。她也总在恍惚,是不是人年龄大了心就会变得柔软起来,甚至偶尔会回个玩笑过去。大四,意外保研,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过的漫长又难熬,而父亲的脾气与性格似乎并没有变好,只是刚好他发脾气,她没在家。

她说,她在父亲的暴力下养成了内心懦弱、神经敏感的性格,一直到大学才发现,这早已严重影响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她努力变得看起来外向开朗,乖巧积极。可是依然不善言辞,不善表达,内心恐惧交际,恐惧与人相处却又格外害怕孤独。交心的朋友并不多,内心的恐惧依然无法被压制,她时常会期盼着长大,期盼着有个始终能够站在我这边的爱人。

读研期间,很想去工作挣钱,因为在她看来,这是停止继续受伤害的唯一办法,根本没有人懂得,她的压抑和迫切想逃离的内心。自卑自傲,敏感痛苦,过得异常艰难,但她从不曾埋怨过父亲,她只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强大。

她说,她很羡慕,那些在爸爸怀里撒娇被宠溺的小公主,羡慕那些说着爸爸是大树是导航是铠甲,是能够无话不谈的朋友的人……

她说,很多事情,不是你哭你闹,结果就能改变。而很多既定的已成型的人格属性,不是你想扔掉就能扔的干干净净。

“就让我这一生潦草的过完吧。也希望这一生,没有人能爱上我。”在一个渴望幸福的年纪,在一个幻想爱情的年纪,她说:“希望这一生,没有人能爱上我”。

这让我们不禁沉思,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父亲在,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自己的家人?

父亲,作为家庭的一个重要角色,承担着整个家庭的重要责任,在中国人的文化里,常常扮演一家之主的角色。

作为子女,我们总是会羡慕别人家的爸爸:在外雷厉风行,回家关爱家人,与妻子相亲相爱,对子女教育有方。可现实情况是,这只是“别人家的爸爸”。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爱自己的爸爸,在我们眼里,爸爸是我们整个童年高大的英雄,可,坦白来讲,我们真的理解他吗?理解他坏脾气背后的语言吗?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一般来讲,对于性格暴躁的人,千万不要被表面上的专横、无理、霸道所迷惑,揭开这“气场强大”的面纱,真实的情境,只会让我们更加心疼。

1、 脾气暴躁的人,外表强悍,内心住着一个自卑、无助的小孩。

脾气暴躁,常常表现为情绪爆发力强、容易生气愤怒、语言带有一定的破坏力,甚至会出现身体上的暴力倾向,严重者发展为反社会性人格。这样的人,一般心情容易波动,遇事容易着急焦虑,同时带有一根筋、固执等特性。

但是,千万不要被表面的这一切吓到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脾气呢?

从心理学来讲,脾气暴躁只是一种保护伞,一种内在的防御机制。

他们内在住着的,是一个感觉自己不够好,不被认可的受害者,悲观、无助,外表的强悍只是用来维护权威感,与某种角色的形象;

这样的人,一般责任感其实很强,给自己的标准也比较高,所以在达不到个人期待,或面临生活工作的压力时,他就加倍否定自己,这样的暴躁情绪,正是一种自我的宣泄。

这种宣泄表面上是对外界环境、对别人的不满,最真正不满的其实是自己,自己的焦虑、无助。

2、 脾气暴躁的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

一个人的性格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遗传、原生家庭、社会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塑造。

原生家庭,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其中家庭中父母的性格、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处事态度、童年经验与心理创伤事件等,都会对我们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人子女的我们,可否了解过父母的生长环境,可否去倾听过他们的生命故事。每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子女,只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去爱。

3、脾气暴躁的人,情绪控制能力很弱,常常对自己的脾气会“无能为力”。

为什么脾气暴躁很难改变,从心理学上来说,脾气暴躁的人在潜意识中,常会因享受此行为带来的“好处”而产生依赖,如每次情绪的爆发可能被当作是一次释放、权威感的建立、达到某种心理需求的手段等。

只有真正发掘自己内在需求,明白自己对别人造成伤害,他们才愿意去尝试真正的改变。

而从意识层面的改变,到行为的改变,也要经过一个过程。在面临一定情境时,固定模式和习惯会反复产生,暴躁、易怒的情绪继而引发,事后又深深地责怪自己,后悔莫及。

小编觉得面对暴躁的人,其家庭成员或者身边的人,可能会对此产生畏惧、讨厌、生气等负面情绪,表现在日常接触中,会敬而远之。这样的做法只能会导致由爱生怨,关系越来越疏远,更会加重当事人的心理负担,产生被边缘化、自暴自弃等。反之,如果我们选择去理解父母,去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去懂得他们的艰辛与付出,带着爱、接纳与感恩,去陪伴、支持他,对方也会慢慢地反思自己,学习改变。只有当我们的心念转变了,一切看起来,都没那么糟糕了,那个发脾气的父亲,可能只是在告诉您:他需要家人的关心与理解。


风中百荷2565

2020年03月10日

每个人都有脾气,气大伤身,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种伤害。首先你要弄明白你爸为什么会生气,或者为什么要用言语攻击家人。是性格习惯还是三观不合引起家庭矛盾,或者是否存在健康问题,也可以询求心理医生来帮忙解决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