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影片《伊甸湖》?

1回答·87阅读
破镜

2020年06月05日

我最近重温了一遍经典电影《伊甸湖》,影片讲述的史蒂夫和珍妮无缘无故被虐杀致死的过程。整部电影给人人又带来了一种憋屈的感觉。当男主角被绑起来,几个少年一边拿裁纸刀虐杀一边拿手机拍摄的时候,相信每个观众都有想踢死这几个无知无畏的乡巴佬孩子的感觉,希望有主角光环的男主从车里掏出把AK-47射死这些熊孩子们。但遗憾的是,在这部影片中,不管男主还是女主统统没有主角光环,没错,就是被这几个乳臭未干的,偏僻角落的,无知无畏的恶少年先是言语挑衅,再是偷车,后来当男主无意杀死他们的狗时,事态向不可控的方向变化。领头的小屁孩布莱特领着小喽啰俨然变成了追杀主角。这可能是我所见过的最憋屈的主角了。如果有个最佳倒霉奖绝对要颁发给他们。就在男主死了后,女主开启无敌模式杀死两个小孩驾车要逃离的时候,大家仿佛看到了逃出小镇的希望时。导演偏偏又让女主碰见布莱特父母。子不教父之过,少年们的父母偏信布莱特说的话,把女主杀死。

当看完这个细节,我感到了恐怖,这种恐怖不是看那种贞子般的恐怖,而是基于现实的恐怖。我不禁想起了以前一条新闻,四个十几岁的少年虐杀36岁妇女原因仅仅为了取乐,4名少年发现在站台下避雨的丁女士后,假装嬉闹接近丁女士,其中一女孩多次碰撞丁女士。丁女士出言指责后,4少年将丁女士挟持到附近一拆迁房屋内,用棍棒殴打全身、脱光衣服、烟头烫、火烧头发和下体等极为残忍的方式,将丁女士杀害,并抢走其随身携带的112元钱和一部小灵通。当法院判决共判处57年后,死者的妹妹跪在地板上大声痛哭为什么不判处死刑。当时外界给出的推论是他们都是心态发育不完整的辍学少年,往往会用暴力来发泄心中的郁闷。我觉得这样的解释和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主题相比就显得有些肤浅了。不管是现实中的命案还是影片中的惨剧。都折射出这样一个主题——人性本恶。更准确的说是少年本恶。

这是一部少年犯罪题材电影。切入点小但挖掘的却很深。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阶段你有精力你有时间有无知者无畏的心态,这些都是今后获得良好自我发展的基石。但同样的,如果缺乏约束,缺少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甚至可以说缺少必要的恐惧,少年时期就很容易走歪,影片中布莱特及他的同伴们,就缺少这种约束,以至于形成他们暴力的性格。影片中有不少小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当男主角在餐厅跟服务员说到这几个坏孩子时,服务员脸色变得难看,说道:这不是我的孩子。另外,当男主停车在布莱特的家想向他的父母告状时,却没碰见布莱特父母。后来布莱特父亲开车回来碰到占位在他们家的男主的车时大骂蠢货。什么样的家庭诞生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诞生什么样的孩子。从布莱特的父亲最后杀害女主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布莱特那么乖张暴戾了。少年本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约束恶的教育。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令人憋屈的电影,当最后那个叫布莱特的少年扮酷似的戴上已被杀害的男主的太阳镜时,我深深感受导演所揭示的人性的无知与野蛮。做恶的少年不仅存在与影片中,或许就存在在我们身边,另外这部电影给我最好的启示就是,平时一个人不要去荒山野岭,就算去也要带好自我保护的工具,保护自己的时候一定不要懦弱。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