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胎教都是莫扎特,贝多芬,但是出生后却是爸爸的爸爸是爷爷?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 为什么胎教都是莫扎特,贝多芬,但是出生后却是爸爸的爸爸是爷爷?-图1
24回答·4266阅读
malaxiaolongxia

2020年07月07日

莫扎特如果知道中国妈妈用他的音乐来胎教,可能会哭着马上改名叫“莫扎心”[吐血]。(已附上莫扎特本尊的头像)

作为一名理论不够拔尖、实践也不够底层的腰部妈妈,我想说音乐胎教是蜜汁自信[笑哭]。

音乐胎教更像一种给孕妈自己的积极暗示。拜托,不要再打扰肚子里的宝宝,也不要再给孕妈增添不必要的教程了好吗?安安心心养胎,顺产,有奶,比啥都强。

再说有多少家长真的能欣赏得来西洋古典音乐?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喝几碗鸡汤。真的鸡汤。

还有,比起没来由的莫扎特,更需要一个针对奶爸的“爸教”,洗奶瓶换尿布哄睡,熟能生巧。(图据百度)


末w未

2020年07月07日

孩子听什么音乐是由家长决定的,孩子出生后也可以一直听莫扎特、贝多芬。

家有玩童

2020年07月07日

朋友,为什么你的问答可以发语音?


在很多小超市门口,我们经常见到颜色大红大绿高饱和度配色的摇摇车,很少有小朋友会抗拒摇摇车散发的魅力。挑选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然后投入一块钱硬币。顿时世界只为你一个人摇摆,音乐只为你一个人歌唱,这个感觉,就这个feel倍儿爽。至于音乐是“爸爸的爸爸是爷爷”还是“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这都不重要了,让孩子别哭最重要,毕竟一块钱和孩子的哭闹比起来,一块钱微不足道嘛。




然后你给孩子买了带音乐的玩具,玩具打开,又是那熟悉的配方,那熟悉的音乐,“爸爸的爸爸是爷爷”又来了。然后爷爷奶奶说,“这个好,这个玩具不错,宝宝,我们一起来唱:爸爸的爸爸是爷爷,爸爸的妈妈是奶奶。”看着这和谐温馨的家庭时刻,你能怎么办?




一方面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很多人听不懂,受众少。一方面是洗脑的土味歌曲,听一遍就记下了,受众广,商家必然要用土味歌曲来招揽生意。


别说小孩子的玩具了,就连我们成人世界不也是被土味歌曲充斥着吗?某音上的歌曲,比如《嘴巴嘟嘟》、《野狼disco》等等,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哼上两句。虽然你不喜欢,但是你悲哀地发现,你竟然可以哼唱自如,这就是土味歌曲厉害的地方,洗脑于无形之间。


柏拉图曾经说过:“体操和音乐二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真正地好音乐是可以抚慰心灵的一味药剂,是享受快乐是的欢呼,是心情低落时的安慰,是孤单寂寞时候的陪伴。洗脑式的土味歌曲,除了口嗨,还剩下什么?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不是我们某个家庭可以解决的。




当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大环境的时候,我们就从自身做起,带孩子聆听美的音乐。周末带孩子去剧院听一出古典音乐的演出,网上给孩子播放一些优雅的音乐,和孩子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

落叶知秋69

2020年07月08日

胎教=理想,出生后=现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里的奇葩多又多

2020年07月07日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这是我见过头条少有的高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