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去自己学校的附属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自己的师哥师姐甚至老师看病,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感觉
43回答·15万阅读
医学界小学生

2021年05月02日·神经科住院医师

我的几次小病经历:

1.老教授冷冷的看着我说:“这样的小问题也需要来附属医院吗?自己不会给自己看吗?”老教授开完药安排好用法用量,又慈祥的说:“学生没钱,父母供你上学也不容易,今天就不检查了,按我的经验给药吧,不好的话再来找我进一步检查”。千恩万谢后准备离开,又听到老教授说:“回去好好上课、好好看书”[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2.去找一师兄看病,师兄听我说完症状,鄙视的说:“回去自己给自己开药治疗,不行再来找我”。

3.找亲爹看病,亲爹听我说完症状,大吼:“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此处省略一百万字)”,然后惺惺的离开,进了隔壁伯伯的诊室……

4.找亲娘看病,亲娘听完症状,慈祥的 说:“这是我的卡,药已经开了,去拿药吧,记得按时吃……(此处省略一万字)”

小熊健康科普

2020年11月24日·三甲医院主管护师

我已经不是一名学生了,但是作为一名在医院上班多年的医护人员,今天我就来说说自己的体验。

我在一家三甲医院上班,人吃五谷杂粮,作为一名护士也有生病的时候。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选择自己就职的医院。

一、在自己就职的医院去看病,当然是觉得非常亲切了,特别是碰到熟人的时候。

二、自己对医院医院的环境和流程很熟,可以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就诊、检查等,节约时间。

二、如果是自己工作过的科室,那肯定是比较方便了。自己熟悉的同事,而且同事之前也比较好开口说自己的担心与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是自己工作过的科室,也可以找认识的人帮忙推荐不错的医生,自己看病也比较放心。

三、看病时就算医生不熟,但是看到你是同事,知道你也很忙,会尽量地帮你节约时间。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一些比较好的体验。但是不管你去哪里看病,还是要做好排队看病,预约检查,按常规缴费的准备,所以去自己学校的附属医院看病也不要有过多的期待哟。

农民工说古道今

2021年01月30日·三甲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

医科生去自己学校的附属医院看病时是什么体验?没什么特别的体验!跟其他人一样,老老实实挂号、排队,甚至比其他人还要拘束。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给别人看病的只是医生,给自己看病的不仅是医生、而且还可能是自己的老师,甚至有可能是学校的校长、临床医学院的院长……

当然,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之后相对要好得多。我们实习那会儿都是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实习的,没有去其他地方的。实习的时候看病就相对简单一些了,穿着白大褂直接去病房找位老师帮忙看看,老师们一般都会比较客气地给看一下。

其实,医科生去附属医院看病与普通人去医院看病并没有多大区别。无非就是医生知道你是本校的学生,说话比较随意一些,有些专业术语懒得再用白话解释一遍罢了。不过,到校医院看病就不一样了,还是有很多“笑点”的。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校医院与附属医院不是一回事。比如本人当年就读的四川大学,校医院是隶属四川大学本部的,而附属医院之一——华西医院则是与临床医学院合署、是以前华西医科大学的。校医院与其说是医院,倒不如说是大点儿的“校医务室”。

记得读书那会儿有一次去校医院看病,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消化内科的博士生(本人恰好认识这位学长),给他看病的是一位本科学历的主治医师。于是,“经典”看病场景出现了……医生:“你觉得是啥子情况喃?”病人:“应该是……吧。”医生:“那你觉得该咋个处理喃?”病人:“先查下……吧,”医生:“好的,单子开好了,你去做吧。”检查结果出来之后。病人看了看结果:“问题不大。”医生:“啥子结果?我看哈嘞。”病人:“……(具体病情分析略)”医生:“你觉得咋个处理比较好喃?”病人:“问题不大,吃点……就行了。”医生:“好的,开好了,你去取药吧。”

长这么大,第一次知道医生原来可以当得如此轻松!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那会儿校医院给学生诊治有国家补贴,费用比较低,所以才出现了前面的情况。那位师兄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去看病无非就是去做下实验室检查、开点药罢了。不过,这样“经典”的看病场景还是相当“新奇”的,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平凡的乐乐

2021年05月04日

不禁想起三个事:一是04年自己感冒,校园内靠家属区是学校卫生室,老教授看的,最后看完才结账,原以为再便宜总得几十块吧,结果加拿药总共花了0.8元,其中挂号费0.1元。主要是有上岁数老教授不愿去附院(离学校大概十站路),又喜欢发挥余热,不计较收入,便在学校卫生室值班。这大概是我这辈子看得最便宜的专家,顺便又学了知识。二是我同班同学,夜间腹痛被同学送到附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身上没带够钱,医院知道是本校学生后,问了问辅导员姓名,一分钱住院押金没交,就给做了手术。三是有个学弟和学妹晚上11点谈恋爱,专往人少的小道走,结果碰上抢钱的混混,被爱情冲昏头脑学弟为了保持在学妹中的形象,迎面上去勇斗持刀歹徒,结果胸部被捅数刀(具体情况不详)。学妹拨打120,就近送入一医院急救。该院当时已与学校有合作关系,是学校教学医院(后来成了非直属附属),但实力水平不如附院。医院领导得知是我校学生后,当即通知学校领导,并说明危急,要求支持。学校主要领导闻之,害怕无法给家长交代,大半夜亲自打电话开始调集直属附院麻醉、心外、急诊等各路大佬陆续赶赴该院,临床学院院长、所在医院领导也都到场坐镇指挥抢救。听第二天给我们上课的骨外教授(也是半夜赶到的一位专家)说,加上所在医院闻讯赶来的专家,到凌晨两点最后一位专家赶到时,各科专家到场的总计有20多人,算是当地最顶尖的专家团队了。所在医院短缺的药物也直接从附院用救护车调送。最后直属附院的专家团队史无前例的在外院反客为主,接手抢救,并实施手术后,学弟转危为安。后来我们不少老师和辅导员说,这孩子命大,要不是本校学妹懂点急救专业知识,要不是临近就有医院且与学校有联系,要不是医学高校的学生,而是旁边其他高校的学生遇上这种事,大半夜不可能联系到这么些业内大牛,也根本过不了这一关。

粒粒海

2023年03月05日

规培时候有去过自己规培的医院看过病。

一天半夜在寝室睡觉时突然右侧腰部隐隐作痛,翻来覆去好像更加严重了。

突然想起前些日子体检右侧肾窦有一大小约4mm的结石,当时不以为意,这年头,谁还没一两颗结石?

却没想到这么快它就掉出肾窦,往着输尿管前行了。

我呲牙咧嘴爬起来,捏起拳头往自己肾区一锤,嚯,对的,这肾区叩击痛。

看了看还在熟睡的室友,毅然决定悄悄自行前往医院。

到了自己规培的医院,因我也曾在急诊轮转过,轻车熟路先找到分诊护士,说自己结石发作了。

护士也捏起拳头往我肾区一锤,我发出一声叫唤,护士满意地点点头,立马call了急诊外科医生。

出来的医生一看,哟,熟人啊,是以前一个组的老师,问我怎么了。

我说结石,老师眼睛一亮,让我坐下,也兴高采烈地来了一锤,我一脸痛苦地点点头,他一脸肯定地点点头,“来,我们还是验个尿先。”大手一挥,一张检查单递到我面前。

我再次轻车熟路地缴费检查,很快拿到了结果,一切阴性,除了红细胞+。对的,结石活动损伤了粘膜引起的出血。

老师看着单子再次肯定地点点头,“B超要上班了才能打哈,你说,现在来点啥?”

“间...间苯三芬。”我顶着被突然提问的压力含糊地说。

老师继续点头,“看来还不够疼哈,都不要杜冷丁。”

我憋出一个假笑。

很快,一针打完。我蜷缩在急诊室的椅子上等待药效。却迟迟不见效果,反而疼得我坐立不安,心想,这应该是在过输尿管的生理狭窄处,至少是第二个狭窄了。

念头刚过,感觉胃肠涌起一阵风云,不好,反射性肠道痉挛。我赶紧冲到厕所,一顿呕吐。

从厕所无精打采地出来,刚好遇到老师,“吐啦?”他一脸意料之中,我也无奈地点点头,“挺典型哈。”他笑眯眯地说。

吐完感觉又好了一点,没有刚才那么疼,但不适又没有完全消失,还有最后一个狭窄了吧,我暗暗地想。

终于等到上班时间,我拿着急诊B超单子排着队,正要到我时却感觉剧烈的疼痛感再次袭来,这次疼痛史无前例,无以复加,我扶着腰,面色铁青、大汗淋漓。心里却在想,对的,这才是仅次于分娩的疼痛感。

就在我犹豫是坚持打完超声,还是立马奔赴医生办公室要求杜冷丁时,疼痛突然消失了,仿佛一颗流星滑过,只带了一丝光尾。

我直起腰,左右转了一下,再次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教科书诚不欺我,它应该走完了输尿管的全程,现在已经安稳到达膀胱了吧。

不出所料,B超结果显示膀胱小结石,肾区、输尿管未见结石及扩张。

后来,这颗小结石是多久排出来的,我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

只是,在我此后的行医生涯里,遇到结石疼痛的患者,我都会默默投去一个眼神:我懂你。

(该经历只是我个人体验,并非所有肾结石病人都能自行排出结石。若有不适,一定及时就医,遵听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