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再推2万亿美元大基建,真的要大通胀吗?怎么办?

4回答·140阅读
崔老师谈国际

2021年04月02日·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首先,美元超发的后果是全球承担的。超发货币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但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以及美元的全球流通性(在美国境外流通的美元现钞占比高达60%),却决定了美国并不需要完全承受超发货币带来的通胀,美国印钞所带来的通胀是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的。这也意味着,在疫情肆虐的今天,全球各主权政府都在量化宽松刺激经济之际,各国人民除了分担本国货币超发所造成的通胀外,还要承受美元超发所带来的后果。这将使得本已困难的其他国家经济复苏的道路更加漫长。 其次,美国大规模印发美元,势必带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目前全球正处于大宗商品上涨的周期中,美元的超发,将加剧这一趋势。目前,虽然美国货币发行量增加,但由于疫情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量化宽松释放出来的资金还未被市场有效利用,真正的泡沫还在路上。这也就意味着美国超发美元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后果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未来极有可能会导致全球性通胀。 再次,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强势地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今天,非但没有走弱,反倒会加强。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的进度要相对快于欧洲、日本的西方发达经济体。美元作为金融市场避险资金的首选,对欧元、日元的强势地位在危机中更得以加强。美元在美国经济和美国政策的双重支持下有可能会借疫情危机,实现对世界经济的新一轮收割。 美联储历次量化宽松救市的逻辑基本如下:美联储放水——美元走弱——经济复苏——美债收益率回升——资产回流美国——美元走强——美国资产上涨——经济回到正轨。 美国超发货币标志着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即将开启。而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复苏对全球经济的复苏会起到很大带动作用。这可能是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唯一有益的影响。但是,在全球经济重回正轨之前,世界还要经历一次美元的收割。

乌蒙金融号

2021年04月06日·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拜登上周在匹茨堡公布本届美国政府的基建计划,总投资2.3万亿美元,旨在通过重建传统基础设施、更新数字基础设施、改造社区环境、提高制造业研发投入等方式在美国本土创造数以百计的工作岗位。拜登基建计划包括8个版块,其中:电动汽车和交通2360亿美元;残疾人、老年人、居家和社区护理4000亿美元;制造业3000亿美元;改造和建筑房屋2860亿美元;公用事业2660亿美元;就业岗位创造和创新2800亿美元;教育1370亿美元。整个基建计划实际总投资4万亿美元,持续时间8年,看上去拜登政府是在抄中国的作业,但他的基建计划涵盖的范围比中国传统基建还要广,该计划一但实施,无疑将为美国经济打造新的增长基础,拉动美国经济走出疫情低谷,持续扩大美国国内需求,为经济成长提供强有力支撑,带动美国国内产业升级,最终会提升美国整体竞争力。

美元是世界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美国的基建计划会不会给世界带来通货膨胀,让全世界为之买单?这要看美基建计划的资金来源,因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货币超发的现象,如果基建计划靠增加财政赤字和美联储购债,基建计划势必推高全球通胀水平,从而削弱各国货币的购买力。美国随此次基建计划公布所涉的增税方案只有公司税部分,据测算该部分增税方案在15年内能增加2万亿美元。在拜登竞选方案中,增税方案一是向富人增收所得税和工资税,二是将公司税税率由21%提高至28%,并遏制跨国公司避税行为。如果增税方案实施10年内美国财政增加收入勉强可以覆盖基建投资计划所需资金。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世界各国货币宽松的恶果已经显现。今年2月份国际粮价指数同比上涨26.5%,达到2014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至数年来高位,国际油价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随着美国基建计划的公布,强劲需求带动的美国经济向好预期加强,反映通胀预期和加息预期的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不断上行,这给债务率高企和依赖出口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带来巨大的贬值压力,那些依靠国际热钱平衡本国国际收支的国家面临热钱流出的压力,为了应对本国债务危机,不得不超发货币,进而引发国内通胀,这才是美国此次基建计划的可怕之处,用小沈阳的话说,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