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仙子!哀牢山罕见发现9只白鹇同框觅食,有什么重要意义?

1回答·1283阅读
猎奇动物社

2022年10月17日·优质纪录片领域创作者

林中仙子!哀牢山发现9只白鹇罕见同框觅食!

近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意外发现了一段珍贵的视频,这个视频有两个珍贵之处:第一,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xian),第二,视频中出现了9只白鹇同框。

虽然之前,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中也拍到过白鹇,但最多的只有四五只,9只同框还是首次拍到。那么,白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鸟呢?9只白鹇同框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两个问题。


关于白鹇

白鹇是鸡形目雉科鹇属下的鸟类,所以广义上说,它算是野鸡的一种(雉科下鸟类的统称)。不过,它可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野鸡(雉鸡),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珍稀鸟类。

关于白鹇其实在古人眼中就是一种珍贵的鸟类,李白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中是这样描述的: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大意就是我愿意用一双珍贵的白玉,买你这对白鹇,白鹇白如锦,雪白的颜色令人自愧无容。除了唐代,在宋代的五种珍禽中就有白鹇,可见,白鹇在古代也是非常的受人喜爱的。


白鹇之所以受人喜爱,主要是它的颜值在线,它“林中仙子”的称号就是根据其栖息习性和外观而来的。在鸡形目下,尤其是雉科中,可以说是“美女云集”,比如有着“百鸟之王”之称的孔雀,长相最接近传说中“凤凰”的红腹锦鸡等等,而白鹇虽然没有多彩的羽毛,但是它们有着白且华丽的翎羽,上体纯白色羽毛密布还有细线般的黑纹贯穿其中,下体是金属的蓝黑色羽毛。

当然,与其他雉科的鸟类一样,白鹇也是雌雄两态的鸟类,上面我们描述的特征均是雄性的特征,至于雌性通体以棕褐色和黑褐色为主,翎羽也比较短,这种雌雄两态其实是能够大大减少雌性被捕猎的几率的(保护色)。

雌雄白鹇

除了羽毛外,雄性白鹇还有一个大大的羽冠,只不过它们的羽冠通常是向后披在头上的,呈蓝黑色。白鹇是亚洲独有的一种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缅甸、泰国以及中南半岛的森林之中,以常绿阔叶林以及雨林为主。

与其他雉科成员一样,白鹇虽然会飞,但通常是在地面上活动的,作为一种日行性的鸟类,它们只有在夜晚才会飞上大树休息。


白鹇属于杂食性鸟类,只要以昆虫、植物种子、茎叶以及果实为食,它们也是典型的群居性鸟类,通常3-6只集体活动,在繁殖期,它们会在灌木丛中的地面上挖一个浅坑铺上柔软的干草筑巢。

虽然这次哀牢山拍到的白鹇没有公布是几月份拍摄的,不过,从一个细节看,应该是在4-5月,因为红外相机拍到了两只成年雄性打架,而雄性打架通常发生在繁殖期争夺配偶时,毕竟胜者会拥有多只雌性。


虽然白鹇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现状分级中属于无危物种,但是原本就仅分布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白鹇有多达17个亚种分化,每一个亚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受人为破坏环境和捕猎的影响,它们中的许多亚种已经比较少见了,所以在我国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这次哀牢山拍到9只白鹇之前,今年的3月份,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也在整理红外相机资料时发现了白鹇的身影。

9只白鹇同框有何意义?

在云南栖息的白鹇是白鹇滇西亚种(Lophura nycthemera occidentalis),它们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潞西市和腾冲市,而哀牢山虽然也是它们的天然栖息地,但是并非主要分布地。

而且虽然白鹇是一种群居性的鸟类,但是鸟群通常只有5只左右,此时发现9只同框,显然是一个大的白鹇群,如果没有一定的种群数量,是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白鹇群的,所以,9只白鹇同框证明哀牢山已经拥有了相当的白鹇种群数量。

当然,这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个1995年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植被依然保留了原始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状态,这种环境恰恰是白鹇喜欢的。而且原始森林的保护,不仅让白鹇的数量增加,还成为了黑长臂猿、灰叶猴、花豹、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猕猴、黑熊、凤头蜂鹰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家园。

因此,如今的哀牢山是我国少有的自然宝库之一,里面的森林系统以及动物系统都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哀牢山一隅

总结

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这使得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保护野生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这次9只白鹇同框出现在哀牢山就是很少的例子,除了哀牢山,我国多个自然保护区在近些年都发现了“意外之喜”,比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前几天拍到了罕见的“三豹同框”等等。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