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211回答·26万阅读
阿里河的云

2022年11月11日

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撤出赫尔松城区,军队和平民从第聂伯河右岸后撤到左岸,实为俄军在冲突中权衡战区态势作出的动态性、战略性调整。并非是当年“敦克尔克大撤退”。至于克里米亚,乌军要想占领,必须要吃掉俄在赫尔松的近5万部队,若真达到俄军5万军队团灭的话,俄方不排除会动用大杀器,所以克里米亚地区是不会有乌克兰军队近身的。如果克里米亚都要失守,那么俄罗斯本土之地,又能撤到哪里呢?大帝率领的战斗民族会被追到家门口打吗?不会的。

乌克兰军方无休止对第聂伯河上游的卡霍夫卡大坝的炮轰,让身处第聂伯河右岸的俄军官兵和平民立于危墙之下,俄军官方给出为了军队和平民的生命安全,不得以做出撤退的艰难决定。此次撤退也是战线的后移,撤出的部队更利于俄军依靠第聂伯河天堑之利,做好赫尔松州地区的防守。克里米亚是俄军据有多年,防御工事成型,易守难攻,如果俄军真的溃败到克里米亚时,乌军也是强攻不下的。

俄军此次胜利撤退。个人理解可。是俄罗斯军方作出战略性的军事调整。第一、利用第聂伯河做防护修筑工事,以静制动,做好防守。第二、集中军事强将,对征召新兵进行强化培训指导,减少新兵上火线不必要的,无畏的牺牲。第三、撤出精锐部队,可灵活转战其它战区,实现避免被过度牵制。第四、得以让长期冲在前线的官兵得以休整轮换,第五、便于充足后勤军备的补给供应。这几点第二点是最为重要,新兵上线,难免影响战场心理素质,武器装备的高效使用。军事命令的服从等都是俄军的痛点,相比乌克兰的北约正规军和雇佣兵,相差甚远。

俄军要想克里米亚局势不被动,必须全力保住第聂伯河上游的卡霍夫卡大坝,因为在此地有克里米亚赖以生存的水源源头。是从第聂伯河分流的引至克里米亚。克里米亚的淡水资源匮乏,俄军年初攻下赫尔松,才得以开闸放水,让克里米亚近乎荒废多年的土地得以充分灌溉。若水源地失守,对克里米来的供水又要回到俄乌冲突发生前的俄罗斯轮渡模式了。

总之,个人认为,俄罗斯的此次撤退是明智的决策,本着生命至上原则,尤其是俄军前线有着大部分是没有过强化培训的新兵,撤退也是重整为了将来更好的进攻。赫尔松州必保才能确保俄军后路克里米来的安全。有了克里米亚的安全,才不会上演当年二战时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所谓“从赫尔松大撤退”,其实是俄军从赫尔松州的第聂伯河右岸撤退至左岸,以宽阔达几千米的第聂伯河作为天然屏障,守住赫尔松州的大部分地盘(如图)。

从目前战场局势看,乌军要想突破第聂伯河防线,进而在赫尔松全州巩固军事实力,以形成对克里米亚的威慑,看来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目标。

蓝风破晓

2022年11月13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俄罗斯从赫尔松撤退,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欢欣鼓舞,有人摇头叹息,还有人认为“俄罗斯不过如此”。

有人问:俄罗斯为何要撤退?会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我们一一分析。

1、俄罗斯为何要撤退?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俄罗斯是打不过了,还是使出了“空城计”?

从各方资料来分析,其实都不是。

这次的撤退,无非两个原因。

一是,俄罗斯大军处在赫尔松州第聂伯河的西岸,风险很大。

打开地图,我们发现,赫尔松州的首府赫尔松市在第聂伯河西岸。

俄罗斯大军驻扎在西岸,看似掌控了赫尔松市,但从现阶段看,俄军在这里面临着两大风险。

首先是赫尔松州西边的乌克兰军队实力不逊,俄军并不能给对手造成致命一击,这就增加了俄军的潜在风险。

当然,这一点还不是最重要的。

其次,赫尔松地区北边有一个大水库,同时,它也是个水电站,这就是卡霍夫水电站。

卡霍夫水电站的大坝如果被炸毁,赫尔松地区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将会有80个定居点被淹没,其中就包括第聂伯河西岸的赫尔松市。

这不是假设,已经发生了。

10月下旬,乌克兰向卡霍夫水电站的大坝发射了火箭弹。

乌克兰如此“反人性”的行为,确实让俄军非常担心。如果待在那里,难保不出现“水淹七军”的场面。到时候,别说作战了,坦克、汽车行走不易,很多俄罗斯战士将会非战斗减员。

俄罗斯军队不敢冒这个风险了。


二是,俄罗斯大军在西岸的赫尔松市附近,运送补给物品其实不容易。

赫尔松地区被第聂伯河穿越而过,将赫尔松地区分割成了东岸和西岸。

如此情况,给俄军造就了一个大问题:“将补给运送到赫尔松市并不容易,必须要过桥,如果桥被炸毁,西岸的俄军就会面临巨大困难。”

俄罗斯军队的吃的问题,自然是能靠赫尔松市解决。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吃白食那也是不好的。

关键是,如果第聂伯河上的桥出了问题,那些武器弹药如何补给?

另外,补给的距离、补给的道路情况等,都不容忽视。

从战略部署的角度来看,敌人凶悍,补给线路风险巨大,卡霍夫水电站大坝又成了悬在驻赫尔松市头上的一把利剑,这种情况下,从西岸撤退到东岸,绝对不是大撤退,而是战略性转移。

2、俄罗斯从赫尔松撤军,会带来哪些影响?


俄罗斯从赫尔松撤军,会有如下一些影响。

对俄罗斯的影响:

1、打击前线士兵的士气,打击俄罗斯人的信心。这点很重要,打仗就是打士气,士气低落,兵心就会受到影响,战绩就会受到影响。

2、赫尔松地区俄军的安全度增加了,但是,赫尔松州的首府赫尔松市,俄罗斯短期内无法再掌控。

3、“四州入俄公投”时,赫尔松入俄的支持率最低。在俄罗斯撤军之后,势必,会影响赫尔松人对俄罗斯的信心。

对乌克兰的影响:

1、乌克兰军队的士气高昂了起来,他们对未来完全收复国土的信心变大。

看俄乌战争的过程,乌克兰在欧美的支援下,竟然越战越勇,这让人惊讶。看来,只要支援跟得上,乌克兰就很难主动结束战争。现在,俄军 从赫尔松撤退,会进一步助长乌克兰人的气焰。

2、可以争取更多的欧美支援。这就不用多说了,看见了曙光,就不会放弃拼搏,就会努力获得更多的支援。

3、有利于掌控赫尔松地区西岸。据最新消息,赫尔松市已经被乌克兰掌控,这会影响更多的赫尔松的百姓。


对欧美国家的影响:

1、欧美国家更加确信,俄罗斯并不是不可以战胜的。

从接近9个月的战争来看,俄罗斯在核武等重型武器上优势明显,但在常规战争中的优势一点都不明显,反映出俄罗斯军事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可以用“落后”二字。

想象一下,昔日的军事强国苏联多么牛,到如今,接了苏联军事遗产的俄罗斯在战场使用的无人机竟然是从伊朗进口的,可想而知,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多么一般。

只要不是使用核武器,在欧美支援下,俄罗斯很有可能被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2、欧美国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大造舆论氛围,制造“俄罗斯败退”的狂欢,给予俄罗斯以压力。

3、乌克兰的表现,让欧美国家赞赏,他们有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理由。


综合来看,俄罗斯从赫尔松撤退,对俄罗斯军民来说是“利差”,对乌克兰和欧美来说是“利好”。

但是,这次撤退并不会完全影响大局,就像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说的,这就是战略性撤退。没错,一支优秀的队伍,是能进能退的,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强攻。

这就像我们老一辈伟大的革命家说的:“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

3、俄罗斯上演“赫尔松大撤退”,克里米亚能守住吗?


这是有些人多虑了。

俄罗斯只是从第聂伯河西岸撤退到了东岸而已,而赫尔松地区的大面积区域都在东岸。

这样说吧,克里米亚是乌克兰最难攻破的,守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为何这样说?

第一,克里米亚是个半岛,除了有俄罗斯大军在前面当铠甲保护,还有黑海舰队。

克里米亚作为一个半岛,安全性甚至要比“公投的四州”还要高。

除了挡在前面的俄罗斯大军,克里米亚还有黑海舰队护驾。除了黑海舰队,俄罗斯大部队还可以通过刻赤海峡上面的大桥,源源不断过来支援。

第二,克里米亚半岛的军民对俄罗斯的认同度极高,内部的抗争就够乌克兰喝一壶的。

克里米亚在2014年就进入了俄罗斯的怀抱,公投时支持率非常高。克里米亚半岛上大多数人都是俄罗斯族,作风彪悍,非常排斥乌克兰政府。

就算俄罗斯在赫尔松整体失利,乌克兰也没本事把克里米亚轻松拿下。

这样说吧,如果克里米亚被乌克兰拿下了,只说明一个问题:俄罗斯完蛋了,要么被分裂,要么被彻底打垮了。

但是,一个拥有6000枚核弹的军事大国,怎么会被他国轻易推翻?毕竟,把俄罗斯逼急了,也是会使出狠手段的,正如普京所说:如果没有了俄罗斯,要这个世界有何用?


所以说,俄罗斯守住克里米亚是没有问题的,请去掉题目“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中的“还、吗、?”,请换成肯定句:俄罗斯上演赫尔松撤退,克里米亚一定能守住!

萌哒嘛啊

2022年11月11日

这个可是无知白痴级别的问题。了解一下解放军的战使,你都不知多少次这么问了。当年国军占领一处我军撤离的地区就欢呼什么大捷。演员这次都比你聪明,都没认为这是“大捷”所以军队都不敢紧跟进驻。也不知你们怎么比他还清楚乌克兰的真实状况。俄军又没经历大战没什么损失就这么败了,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认为有问题。还撤什么克里米亚守不守得住,想太多了,脑子有问题了吧!就等着俄军收拾吧!战略战术演员和普京差的可不是一点。

用户一溪云

2022年11月11日

〔原创〕

俄乌战争是把火,

凡事有因必有果。

无缘无故大撤退,

内里文章正在做。

咱们只是看外表,

不管对错说一说。

西伯利亚寒气重,

俄乌两地早入冬。

御寒棉衣缺口大,

俄军弹药需补充。

以退为攻是手段,

养精蓄锐再冲锋。

兵法也有口袋阵,

请君入瓮更可行。

也许重布天罗网,

或是空城再利用。

到嘴肥肉吐出来,

傻子也能乐开怀。

何况两国来交战,

寸土都是鲜血换。

克里米亚算后方,

赫尔松州摆战场。

斗争局势变数多,

新型武器或定夺。

也许明日阳光照,

硝烟散尽和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