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眉和孙中山是一奶同胞,孙眉年长孙中山12岁,少年时期,孙家家境贫寒,迫于生活压力,作为兄长,孙眉很早就担负起支撑家庭生活的重任,漂洋过海到了檀香山,先是为别人打工牧马,后来独立开发荒地经营牧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商业能力,牧场越做越大,并且兼营酿酒,伐木等商业活动,逐渐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有钱人,数年之后,成为当地首富,被称为“茂宜岛王”。
晚清革命党中,很多亲兄弟,在反清历史中颇具盛名,例如早在兴中会时期,广东就有学海军出身的程璧光、程奎光,随孙中山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黄花岗举义败后,广东革命党人在香港组建支那暗杀团,其中的骨干陈景华、陈自觉和郑彼岸、郑佩刚,以及李应生、李沛基,皆亲兄弟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大会上,用了三个“伟大”来评价孙中山先生,那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并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孙中山何以能从一个平凡的乡村少年,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 何以能引进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彻底结束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封建帝制,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他的早期经历。孙眉,名德彰,字寿屏,1854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翠亨村。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 年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中华民国,因而被人尊称为 “国父 ”。可谓是功 在千秋利在万代的伟业。在孙中山创建民国的过程 中其兄长孙眉给予其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陈炯明与孙中山从革命同盟走向决裂的历程,本质上是两种治国理念在近代中国转型期的激烈碰撞。这对曾并肩作战的战友,最终因对“革命路径”与“国家建构”的根本分歧分道扬镳,折射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激进与改良、集权与分权的深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