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客户端 王亚同 解小溪 实习生 唐靖岚 黄倩▲8月1日,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讲述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的故事。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旧址资料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42号,包括惠宇楼、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地磁测点碑等4处文物建筑。
为传承弘扬卢作孚爱国企业家精神,着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惠企纾困作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三个一”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中新社重庆8月22日电 题: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有何价值?——专访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卢作孚研究中心研究员任蓓中新社记者 刘相琳今年是卢作孚先生诞辰130周年。作为爱国企业家典范的卢作孚,一生致力于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国之路。卢作孚的企业家精神给新时代企业家带来什么启示?
情况万分危急之时,一位清瘦的中年人出现在宜昌,利用长江水路,指挥24艘轮船和1200余只木船,冒着日军的狂轰滥炸,用短短40天的时间将3万余人和6万余吨物资设备从宜昌经川江抢运到重庆及四川后方,被称作“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4月20日,由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主办的纪念卢作孚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北碚举行。座谈会以“弘扬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为主题,旨在学习和传承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贡献力量。
1938年,武汉沦陷,日军沿着长江向西南大规模进攻,防御的129个师、110万国军被打得七零八落,至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一线希望,却是滞留在宜昌城内的9万吨重要战略器材,如果不是民生轮船公司的卢作孚科学部署,舍命运送,导演了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历史或将被改写。
1925 年,32 岁的卢作孚筹办了民生公司, 从一条船起步,用了不到10 年时间,民生公司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在宜昌大撤退中的表现足以让其名垂史册。
悠悠长江,奔腾不息,见证着沿岸变迁,记录着时代发展。千年文脉赓续,浪花淘尽英雄。一位名叫卢作孚的重庆人,凭着自己的一颗爱国之心,在时代的大潮中奋力搏击,从一艘民生轮起家,通过与外国航运势力竞争,统一了川江航运,收回了内河航权,有着“中国船王”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