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初到印度时也非常不解,号称有数千年历史的印餐,为什么端上来如此“草率”——无论是国宴的庙堂之上,还是市井的下里巴人,由各种豆类或羊肉组成的“糊糊菜”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有说法认为,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达22摄氏度以上。
印度人一家,多的可能十几口人,甚至几十口人,菜做的颗粒分明,这么一大家子掌厨的人根本没办法分匀,互相抢菜吃不像个样子,还不如都做成糊糊,每人都是吃糊糊,至少不会因为吃的东西不一样家族产生矛盾,这样就没人说开小灶什么的。
最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网上关于印度菜的调侃只多不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印度菜是以“糊糊”的状态呈现的,卖相实在令国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好好的料理,非得用炖煮甚至挤压的方式强行弄成这副模样呢?这还得从印度菜的起源说起。“印度糊糊”种类丰富,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咖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