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4日报道据日本《产经新闻》4月21日报道,睡眠尚有许多不解之谜,其机制仍未弄清。人类为什么需要睡眠?日本筑波大学国际统合睡眠医科学研究机构主任柳泽正史因睡眠研究而举世闻名,他在去年荣获被誉为诺贝尔奖敲门砖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11日发表题为《人们睡觉时大脑中会发生什么?》的文章,作者是乔·费伦。全文摘编如下:我们的大脑精巧复杂,有数十亿个神经元,直到我们25岁才发育完全,能产生大约25瓦的能量——足以照亮一个灯泡。
深夜刷剧、凌晨加班、报复性熬夜、周末补觉……看似自由的作息选择,实则让许多人陷入“白天困倦、夜晚清醒”的恶性循环。生物钟好似睡眠领域的指挥官,精准发号施令;同时也是激素分泌与代谢平衡幕后的操盘手,掌握人体的昼夜节律。然而,现代生活的无序化,正在让该系统失衡。
摘要:为什么我们总在早上精神抖擞,到了中午又开始意兴阑珊,开始犯困。到了傍晚又开始容易生气和烦躁?为什么有时候睡得时间长并没有得到好的清醒状态?这些看似普遍的情况,本后都隐藏的生物节律和睡眠规律的影响。我们很多看似自由控制的行为,其实都受着身体内各种激素的控制和影响。
本文内容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不可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凌晨3点准时从睡梦中醒来,然后瞪着天花板,满心疑惑自己是不是失眠了?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陶稳阅读提示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等睡眠问题困扰不少人。睡眠医学科医生表示,睡眠问题的形成涉及遗传、生理、心理、环境及行为等多因素的交互作用,改善睡眠质量,需要纠正不良的睡眠认知和行为习惯。良好的睡眠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世界睡眠日”,是一个旨在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认识的特殊日子。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优先之选”,更是直击当下人们对睡眠重视不足的痛点,强调了优质睡眠在提升生活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