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男孩每天睡在狗窝,而他的姑姑们却住在隔壁两层小洋楼里,面对如此大的反差,众人一时间都纷纷猜测起小男孩的身世背景。有人说小男孩的家人都是铁石心肠,竟让一个孩子住在狗窝,而也有人说小男孩可能是捡来的,所以才会这般区别对待。
纪实篇:男孩名叫潘必成,原本他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在他一岁的时候,他父亲因为心脏病去世。一年后,因为扛不住生活的压力,其母亲也将他抛弃,改嫁他人,从此潘必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潘必成眼光清澈 时间来到2007年左右。
#文章首发挑战赛#“你怎么能嫁人呢?你都快40岁了,又能找到怎么样的人家呢?你把倩倩带好了,以后倩倩会给你养老的。你现在嫁人了,以后倩倩不会给你养老的。”晓芸那改嫁的大嫂得知晓芸嫁人,跑过来,不愿意她嫁人。“我抚养倩倩有10年了,她已经考上高中了。我从来没有指望过倩倩给我养老。
自幼失去至亲,成为孤儿,这样的事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塌天之事。可这种事就发生在孙伟俊的身上。孙伟俊3岁父亲出车祸,2个月后母亲不辞而别,3年后爷爷奶奶也相继离世。此时的孙伟俊只有6岁,他面对的选择就只有被送往孤儿院。幸运的是,他姑姑孙彩霞想要收养他,不愿意他被送往孤儿院。
“我的姑妈阿玉是全职家庭妇女,不怎么识字,这样的人的付出容易被忽视。”对作家陈丹燕来说,爱的教育,来自姑妈阿玉——一个没有上学读书、嫁人生子,照顾一家三代七口人长大,并给予他们爱的能力的家庭妇女。今年,她将自己和阿玉的故事写成了非虚构作品《阿玉》一书,出版后引发读者共鸣。
“亲人们需要我!”从2003年至今,这句话就是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星兴社区居民董萍撑起一个大家庭的全部力量源泉。面对弟弟家庭变故,她把侄女接到家中抚养,既当“姑姑”,更是“妈妈”;面对父母公婆4位需要贴身照料的老人,她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压缩到极致,全身心尽孝道。
记者 李咏 通讯员 汪淼 李钧10年前,因兄嫂离异,她把8岁大的侄子接到家里代为抚养;4年前,弟弟家又遇变故,3岁的侄女也成为了家庭的新成员。武昌区白沙洲街涂家沟社区居民宋君梅,被当地居民称为“最美姑姑”。53岁的宋君梅,是武船附属企业的退休职工。
扬子晚报网10月30日讯(记者 王塞塞)最近,一个姑姑姑父抚养侄女,被侄女叫“爸爸妈妈”的故事多次引起大家关注。这个女孩名叫“小石榴”,因父母离婚无人照看,出生没几天就被姑姑接回家,受到姑姑一家人宠爱的小石榴会说话后,开口叫姑父和姑姑为“爸爸妈妈”。
来源:【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昱 通讯员 张路冰 孙霜)夫妻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往往成为争夺的焦点。但婚姻关系的解除仅是夫妻双方感情的终止,而非孩子失去父母任何一方的开始,家庭对于孩子的责任与爱不能丢失。离婚后子女是否只能由父母一方直接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