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6日)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形机器人的法治与伦理”展开讨论交流。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态度总是矛盾的,期待之余又怀有一丝担忧和恐惧,这在科幻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罗比·巴拉特《风景画》 资料图片最近,全球刮起一股强劲的AI艺术风潮。究竟什么是AI艺术?它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1、AI艺术关键词AI艺术是指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生成的艺术作品。
编者按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但它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引发诸多挑战——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人工智能提升了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然而,它也可能冲击就业、侵犯隐私、引发算法偏见等。如何握好这把“双刃剑”,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
【原文】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1955年出版的《永恒的终结》中写道时空壶是人类发明出来沟通过去和未来的机器70年后的中国深圳年轻的科幻发烧友、深圳时空壶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田力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研发出全球首款零按键操作、多语言实时互译的开放式翻译设备田力的团队不仅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
原标题:世界机器人市场迎来大发展图为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拍摄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从赋能工业生产,到辅助日常生活,形态和功能各异的机器人正在给人们的各类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预测未来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历史从不按套路出牌,预设的轨道经常出现意外。科幻小说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抓住未来的一角,划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虚线,并在若干年后变成实线,在科普和创作领域成就最大的是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
【按】科幻小说描写未来。其中遐想的未来科技,让人振奋,也充满激励;构思的精巧情节,带着读者走过一段关乎未来的思想旅程。深埋在酷炫科技与离奇故事之中的,是科幻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科幻最终所真正讨论的,从来都不是科技的未来;而是人类社会的未来,人类文明的未来,还有人性的未来。
【面面观·科幻文艺中的人工智能想象】 编者按前几期,我们曾探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如何介入文艺创作。事实上,人工智能本身也是文艺尤其是科幻文艺创作的一类耀眼题材。一方面科幻作品展示着智能发展的奇崛想象,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把想象变为现实,同时又激发起创作者新的想象力。
我们不妨从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开始:手术室内,灯光柔和却精确地聚焦在患者身上,一台精密的手术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械臂,完成组织缝合。它的动作稳定、流畅,甚至带着一种超越人类极限的精准感。周围的医生屏息凝视,监控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