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摄影记者 邹斌通讯员 王夫之 熊利兵海报制作:朱睿怡 实习生 张雨瑶 胡一民坐在位于深圳宝安区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陈永洲想到了1993年的春天。那一年,他辞去湖北电信局广水分局局长职务,赶着“下海潮”,只身前往深圳特区创业。转眼一瞬间三十年过去了。
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运涛、通讯员田勇)6月27日至29日,“向新而行 向上生长——2024企业家江夏行”活动在武汉市江夏区举行,包括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在内的500余名各界嘉宾汇聚江夏,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和交流合作。
老乡坐在大巴上一起回家 王夫之摄袁腊秀和女儿坐上免费大巴 王夫之摄老乡坐在大巴上一起回家 王夫之摄文/长江日报特派记者 翁晓波“免费坐车回家过年,过去想都不敢想。”昨天下午2点,江夏区山坡街光星村村民袁腊秀带着4岁的女儿,在深圳坐上免费的回乡大巴,笑得合不拢嘴。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摄影记者 邹斌通讯员 田勇智会大湾区,才聚汤逊湖。10月30日,湖北同乡会联谊暨武汉市江夏区招才引智推介活动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百余名在大湾区的湖北籍企业家齐聚一堂,为江夏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摄影: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通讯员 王夫之 田勇5月19日,武汉江夏·京津冀双招双引系列活动之“京楚同心 共商发展”商会专场活动在京举办,现场签订了“江夏·京津冀商会——投资促进工作处”合作协议,并为4名“武汉江夏·京津冀商会——投资促进大使”颁发聘书。
本报讯(通讯员王夫之 记者胡义华)经过30多个小时的旅程,230多位在深圳和珠三角务工的江夏老乡,乘坐深圳江夏商会的爱心专车,前天晚上安全返乡。江夏区有近18万人在外务工经商。其中,仅深圳和珠三角地区就有6万多人。每年春运期间,很多务工者为买票难而发愁。
本报深圳讯(记者翁晓波 通讯员王夫之)“免费坐车回家过年,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昨日下午2时,江夏区山坡街光星村村民袁腊秀带着4岁女儿,在广东省深圳市坐上免费的回乡大巴,笑得合不拢嘴。袁腊秀乘坐的是深圳市武汉江夏商会出资6万元从武汉租来的大巴。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摄影记者 邹斌见习记者 杨月妍通讯员 田勇 熊利兵 潜晓宇 邱枫历时四百多天、行程近三万公里接力奔走,与扎根在雪域高原、贺兰山下、蒙古草原、大湾区等奋斗在祖国天南海北的25位武汉江夏人对话,通过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探寻他们的成功之道,展现他们浓浓的爱乡情怀。
来源:环球网 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转移和人才回流重大决策部署,加强与沿海地区交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合作、引进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武汉市江夏区近日发布,“智会京津冀 才聚汤逊湖”武汉江夏·京津冀双招双引系列活动将于5月18日——19日在北京举办。
10月3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智会大湾区·才聚汤逊湖”——武汉江夏·粤港澳大湾区招才引智系列活动之“欢迎校友回家”活动上了解到,江夏区聚焦“高精尖缺”人才需求,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引导各类人才与江夏结成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成长共同体。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通讯员 王夫之 熊利兵摄影/剪辑 邹斌海报设计 朱睿怡 实习生胡一民许多年后,杨粤依旧清晰地记得,15岁那年跟着远房亲戚离开家乡江夏,第一次来到深圳时的场景。面对眼前从未见过的高楼大厦、马路上车来车往,从武汉偏远农村出来的他“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稀奇”。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摄影记者 邹斌海报制作 朱睿怡通讯员 王夫之 熊利兵 实习生 胡一民春日里的广东清远阳光和煦,北江边上,58岁的熊瑶安静地望着粼粼江面,突然她转身对着摄像镜头唱起了楚剧,高兴地亮出专业的唱戏身段。12岁时,她在武汉江夏楚剧团学唱过戏,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段高光时刻。
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运涛、通讯员田勇)4月13日,“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产融升级”沙龙活动在北京举办,发布武汉江夏招商引智新动作:江夏区将于5月18日-19日在北京举办“智会京津冀 才聚汤逊湖”武汉江夏·京津冀双招双引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