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据南方周末报道,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近日在社交媒体的几篇文章,让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李植记录了前段时间他“跨栏”进入学校,和保安上演一场“追赶大赛”的故事,呼吁北大打开大门。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近日,教育部公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答复指出,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近日,大学校园开放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网站1月2日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就《关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通过校园开放服务城市和区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案》进行答复。
近期,有关高校校园要不要对公众开放的话题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注意到,有郑大学生在郑州晚报官微评论区回复关于郑大校园开放的消息:记者联系走访郑州大学发现,该校正有序恢复对公众开放,访客可预约进入校园。来到郑州大学南校区实地探访,可以看到多人出入校园。
新华社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一些地方的高校仍对校园采取不同程度的封闭管理,人为阻断校外人员自由出入,百姓对这种懒政行为反映强烈。我国重点大学很大比例是公办大学,享受财政拨款。这些资金是全民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托举。
“为什么高校不让社会人员进去参观了?!”今年十一期间,山东枣庄的宗女士带孩子来北京旅游,本想去几所著名高校参观,让孩子感受下大学校园文化,不料却吃了“闭门羹”——需要提前预约,且需要由本校学生以“亲友探访”为名进行预约。“我记得以前不是这样的。
来源:【新华日报】在清华、北大等国内多所高校宣布开放校园之后,南京大学也发布消息,1月15日校门将再次向公众打开。与此同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相继宣布在寒假期间开放入校登记,访客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预约后进入校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记者 许革)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陆续发布通知,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的方式进入校园。大学校园开放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自行登记报备,甚至无需预约,刷身份证即可。近来,多所在京高校陆续宣布,面向社会开放校园。只需简单操作,校外人员就能便利入内,感知高等学府的魅力。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校园美景共赏,还带动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引得市民游客齐声叫好。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合肥4月17日电(吕欢欢)高校是否应该向社会开放,讨论由来已久。日前,就有安徽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高校应该有条件地、渐进地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开放和交流机会。
可能是因为3年疫情的关系,很多大学习惯封闭了,公众也快忘了大学本是可以进去参观的。现在距离2023年1月8日新冠肺炎纳入“乙管乙类”已过去4个月,很多领域已回归疫情前的日常,而深圳大学对公众的大门还紧闭着,家长们有此质问,似在情理之中。
随着暑期来临,大众对高校的参观需求日益增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均于7月8日面向公众开放。自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社会逐渐恢复三年前常态,高校是否应该开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不少讨论。高校开放,你怎么看? 南方+ 简仁山 绘图你支持高校开放吗?
海报新闻评论员 王红妮日前,山东大学校园对公众开放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山东大学济南、青岛、威海三地的八个校区纷纷敞开大门,工作日18时至22时,以及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8时至22时,公众可通过提前预约或现场登记的方式刷身份证进入校园。
“我来给孩子送被子,送进去就马上出来。”“那也不行,没有提前预约,车和人都不能进。”12月8日,刘倩出差青岛看望儿子时,在青岛理工大学门口保安那里吃了闭门羹。最终,她只能让儿子扫码租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将其带来的过冬被子和食物带回宿舍。
2月22日,山西大学保卫武装部发布了一条开启山西大学许坦西街校门(当地人惯称山大新校门,以下通称新校门)的通知,为缓解校内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行人的通行压力,方便教职工上下班交通出行,学校决定从2019年2月25日起采用定时定向方式开启新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