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轴心时代’文明与当代社会”展开思想交流,发出尼山声音、贡献智慧力量。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各抒己见的场景,在两千多年前的稷下学宫与希腊的柏拉图学园都曾上演过。
主持:宋庄傅佩荣,著名哲学家,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与人生》是您的经典代表作,曾经是深受台湾大学师生欢迎的通识课,每次开讲课堂都座无虚席,被誉为“台大30年来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也是“台大最受欢迎的网络公开课”。您觉得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溯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诸侯割据、礼崩乐坏,山东却成为孕育诸子百家的温床。一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发明家诞生、汇聚到山东,也因此有了“诸子百家半山东”之说。“诸子百家半山东”绝非虚言。
来源:【海报新闻】沿着济宁曲阜东南方向行驶25公里,就能瞧见郁郁万木中的尼山。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今天(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5年纪念日,我们一起走近孔子,看看他是个怎样的人?探索这位“顶流”,何以火了2500多年?
一谈起自由,人们往往与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这是完全错误的,这是认知上的误区。西方文化不仅包括自由、正义、和平贸易、尊重权利、法治等思想,同时也含有强制、盗窃、奴役、种族灭绝、战争以及其他根本不是自由的观念。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热爱自由。
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这个人物并非是神话中的虚拟人物,而是真正存在过的历史人物。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为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其生卒年代稍早于我国的孔子,是“轴心时代”重要的文明根系创造者之一。
汉学是什么[1] ——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汉学大会2007”开幕式上的讲话 (2007年3月26日) 大家上午好!“世界汉学大会2007”的主会场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我们深感荣幸,而在我看来,明德堂之于这次大会的主题,或许也是别有意味的。
中新社成都11月5日电 题:孔子与苏格拉底如何影响东西方哲学的“底色”?——专访四川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教授熊林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地处欧亚大陆两端,共同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苏格拉底遇见孔子,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
来源:中国青年网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宋绍兴二年至三年(公元1132-1133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资治通鉴》、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山东博物馆藏“工典”卜骨……这是一个漫溯中华典籍长河的展览。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被思想史家视作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当时中国出现了以孔子、老子等为代表的精神导师,雅斯贝尔斯就发现“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中新社山东曲阜7月12日电 题:大学——个人与全球共同体何以成其大?——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劳悦强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史元丰 王宗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凝聚于一篇《大学》之中,“大学之道”,千年流传,为世界所共有。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孔子何以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