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晚年生活,重新审视自己,更好地活在当下。近年来,“终活”一词在日本变得越来越受关注。展会设置殡葬设备及运营支持、祭奠服务、寺庙运营服务、遗产继承服务等展区,去年共吸引130多家企业参展,12000人参观,成为业界最大规模展会。
2022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有超过50%的老人都患有各种的疾病。同时需要长期卧床照顾的老人,更是突破了4000万。这个数字,也相当于每3个老人中就有一个被困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而反观欧美国家,虽然老龄化程度比我们国家更早更严重,但很少见到老人卧床不起的现象。
鸟类对于自己栖息地的选择看起来似乎带有一些随意性,比如斑文鸟。付恺曾经在一份报告中看到,它们最喜欢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的墓地中栖息。事实上,安静又多树木花草的墓园一直以来都是鸟类的选择之一。在他的老家汉堡,当地最大的Ohlsdorf墓园正是一些猫头鹰的家园。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在疫情期间有些人看国外觉得疫情放开了都在嘲笑他们,认为他们不尊重生命,还认为在我们封闭期间对生命安全是相当的有保障,所以他们觉得国外那些人做法非常的愚蠢,西方豁达的生死观念在于,他们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恐惧,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即便就是过于的去恐惧也没有什么必要,因为人们越是恐惧了,越容易在离开的时候不舍得,害怕失去还不如去想开看淡了。
导读之前听说过一句话,人从出生地那刻起,就在等死。乍一听很悲观,但却是事实。而这种事实是国人无法理解和接受地,在国人的观念里“好死不如赖活”好像是维续生命的真理,但如果我们将“好死不如赖活”变成“好好的离开”人生会不会轻松很多。
手里的这本《相约星期二》是2020年11月面世的,版权页上写着:第30次印刷,印数348350。1998年12月,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由米奇·阿尔博姆创作、吴洪翻译的《相约星期二》,封面上写着:“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离世前,施老先生曾带着文晶参加了一场关怀科组织的活动——同样是在这间“温室”里,医护人员、志愿者、患者及家属围坐在一起,谈论死亡。这种让参与者在舒适氛围中诉说自己对死亡的经历、见闻、看法的活动形式,被称为“死亡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