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挥细赏-小个子球员潘政琮凭什么赢美巡冠军?

上周RBC传承高球赛的赛果可谓是让华人球迷,尤其是小个子球员们士气大振。来自中国台北生于1991年、身高仅1.68米的潘政琮在四天比赛中稳扎稳打,以一杆优势打败众位大牌球手,成为继中国台北球员陈志忠之后,再次获得美巡赛冠军的华人,这也是华人获得的第2个美巡冠军,两冠之间足足用了32年。

那么1.68米的小潘是怎么力克世界第一DJ、联邦快递杯排名第一库查尔等一众名将呢?本期慢挥细赏,让我们一探究竟↓。

视频加载中...

(慢挥细赏-华人之光潘政琮)

视频中文字的整理↓:

潘政琮一周平均推杆排名第2位,综合得分排名第一位。小个子球员一样可以通过精准稳定的击球落点和出众的短距离击球赢得比赛。

站位:

潘政琮一号木站位,相比身材高大的球员们,前倾较少,膝盖弯曲角度也较小,身体更为放松稳定。

上杆:

在上杆顶点,手臂高于肩膀平面,通过增加上杆高度弥补身高劣势。

下杆:

下杆启动阶段与贾斯汀·托马斯类似,右膝盖有明显向前移动,这帮助他右胯更加积极参与到下杆转胯中,击球瞬间左腿向上蹬起,让地面反作用力增加身体旋转和挥杆力量。

收杆:

(得到充分释放的收杆动作)

在收杆时,肩膀(转动)幅度极大,球杆几乎指向目标方向,这说明他的转体力量释放非常流畅充分,其实小个子球员与大个子球员相比,在灵活和平衡上更有优势,因此小个子球员在日常训练时,可关注身体的灵活转动和挥杆的充分释放,从而提高自己的竞技表现。

自2016-17赛季获得美巡会员卡的小潘,不到3年时间,已获得一个冠军两个亚军,相信27岁的小潘还会为华人带来更多的冠军,未来可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