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

2022-10-28 15:42

成语“虚与委蛇”,我们都听过,但是为何“蛇”要读成“yi”,或许

成语“虚与委蛇”,我们都听过,但是为何“蛇”要读成“yi”,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

“虚与委蛇”这个词语我们时常都会在生活中运用到,一般的意思就是形容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一下。但是其实,这个词语在古代的意思并不是负面,甚至可以可以说是正面的,我们看一下“虚与委蛇”的出处就知道了。

《庄子》中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这句话讲述的就是一个故事,列子跟着壶子学习。列子看到郑国的巫师季咸,只要看一眼人的相貌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生死,他就觉得季咸比壶子更厉害。

壶子就去试探季咸的本事,壶子找季咸看相,壶子三次改变面色,季咸接连看错三次,最后羞愧而走。

壶子哈哈大笑,说:我还没使出真本领,只不过“与之虚而委蛇”,结果他就逃之夭夭。

壶子教导列子,做人不要自以为去卖弄学问,脚踏实地才是正事。

根据典故,可以知道“虚与委蛇”的意思,就是随意应变,顺着对方的套路去对付他的意思,所以,这也算是一个正面意义的词语。

但是为何“蛇”字不读“she”,反而要读成“yi”呢?这就是这个词语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虚与委蛇”,这个词语的化为是虚、与、委蛇,也就是说“蛇”不是一个单独的词,它和委是连在一起了不能分开,就好比我们说琵琶、葡萄,就是两个字合起来的一个词语,不能单独使用。

委蛇,是一种传说中的怪蛇,在《山海经》中记载,委蛇是一种人首蛇身,长着两个脑袋,头发呈火红色,身体却是紫色的一种怪蛇。这种蛇很讨厌雷声,每次打雷的时候,它都会不动。这里引申意为:敷衍了事。

委蛇有两种本领,第一种,她的身体非常灵活,可以像蛇一样蜿蜒曲折;第二种,就是它可以随意变幻自己的样貌,让人很难去看透它。

壶子说“虚与委蛇”就是说他像委蛇一样变化自己的样貌,让季咸看不懂。

委蛇既然也是蛇,为何它不能读“蛇”的音呢?这是因为蛇在古代就是一个多音字,如果蛇,表示爬行动物的时候,它就可以读原音“she”;如果“蛇”表示曲折通过的时候,就需要读“yi”,也可以被称作“移”。

这种情况还是很好理解的,即使相同的字,它在不同的情景中就需要读不同的音,就好比“省”字,如果我们说“省钱”就需要读“sheng”,如果我们说“反省”就需要年“xing”;再比如,“折”字,如果我们去买东西,就会说“打折”,这里就念“zhe”,但是如果有人被“打骨折”了,那么就需要年“zhe”。

“委蛇”不止在“虚与委蛇”这个词语中,读作“wei yi”,对在《古诗十九首》中,“东城高且长,委蛇自相属”,这句诗词就是说城墙曲折蜿蜒,那么就需要读作wei yi。

其实,随着汉字的不断完善,“虚与委蛇”的“委蛇”,其实等同于“群山逶迤”地“逶迤”。因为逶迤形容山川河流曲折,委蛇形容怪蛇曲折身体,异曲同工,两个词虽然写法不同,但都读weiyi。

关于“虚与委蛇”的读音,还有很一个很有趣的小笑话,出自明朝的笑话集《雅谑》。

说的是欧阳修有个好友叫刘原甫,他老年娶了少妻,欧阳修就调侃他,老牛耕不了地,刘原甫听了心中生气,就想要找一个机会报复他。

欧阳修和王拱辰是好友,他们都娶了户部侍郎士薛奎的女儿为妻。王拱辰娶了大女儿,欧阳修娶了二女儿。在大女儿过世后,三女儿又嫁给了王拱辰。为了笑话欧阳修和王拱辰,刘原甫想到一个故事。

刘原甫说:“一个私塾先生,告诉孩子们如果遇到“蛇”通通都要念作‘yi’。有一次,有个小孩上学晚了,先生就问他为何持刀啊?小孩说,我在路上遇到一个弄蛇(yi)的人,他弄完了大蛇(yi)弄小蛇(yi),多看了一会所以迟到了。”

王拱辰先娶了大小姐,又娶了三小姐,不等于就是弄了欧阳修的大姨子和小姨子。大家听完这个故事,都哈哈大笑,刘原甫也算是“报仇”了。

蛇字的使用只是中国汉字读音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除了多音字之外,还有很多同音字,好比“逶迤”和“委蛇”,音同字不同;

还有同音异形字,比如“报复”和“抱负”,这两个词语的读音相同,意思却完全不同,报复是指报复别人,抱负只指自己的理想;比如具体,恐惧,俱全,三个字都是同一个读音“ju”。

同音异义字,比如杜鹃 ,可以作为一种花,也可以作为一种鸟,都是同一个词语;上衣,可以作为穿在上面的衣服,也可以用作演员上妆。

汉语博大精深,不同的词语组合,甚至同样的词语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为了尽快普及知识,当时终究近代就尝试过将汉字拉丁化,就是用汉语拼音去代替汉字,但是这种做法完全行不通。当时近代学者赵元任为了反对汉字拼音化,专门创作了一篇《施氏食狮史》,这篇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可以念“shi”音。

如果把汉字换成汉语拼音的话,这篇文字通篇就是一个字,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读下来,所以我们的汉字就不能拼音化。而且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它们是其他任何国家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