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排名

接触港圈大佬后 我对精英教育彻底怯魅了

最近和几个大佬客户聊天,一提到小孩教育的问题,大家基本都一个想法,上国际,去藤校,最后留在国外或者回来继承家业😂。乍一听好像没毛病,很多中产现在也在效仿这个路子,但今天我希望与依旧在卷精英教育、尤其对藤校有执念的朋友分享几个认知:

1⃣️ 藤校不是唯一解
对藤校高看一眼源自东亚人对单一价值体系内【线性排名】的刻板追求🙅。国内就是清北,国外就是藤校,但其实从教育资源来看,UCB、UCLA 等公立大学完全不差,而且录取的考核体系更接近中国高考(学习够好就可以),学费也低(尤其对州内学生)。其实很多美国家庭都会因为性价比的考虑,舍弃哈耶普、选择公立校。

2⃣️ 弄清楚精英教育的本质
想卷精英教育,必须先理解精英教育到底是什么,想达成什么目的,为了这个目的成为什么样的学生。以上藤校为目的来看的话,这些学校要找的是未来能给学校长脸、能给校友捐钱的,所谓“最有可能成功”的人🤔
再拆下去只有两类:世家门阀继承人(所谓z-list关系户),或按照藤校标准判断的有才华有潜力的人。【我们能卷的只有后者】,前者的人生本来就不需要卷😅

3⃣️ 标配育儿公式可能并不管用
爬藤是一场藤校筛选眼光和家长/学生刷履历之间的博弈。藤校希望找宝藏野生人参,而中国家长最擅长在大棚里培育整齐漂亮的激素萝卜。众所周知,亚裔名额是被人为限制的。

当【完美标化成绩】+【一门接近专业水平的乐器】+【一项非对抗性体育运动(花样滑冰、游泳等,谷爱凌之后的滑雪)】成为标配,那藤校一定有新的、不透明的偏好条件来实现极低的过筛率⚠️

4⃣️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爬藤并不难。本质类似打游戏,只要搞清楚任务胜利条件、所选角色、装备体系和资源分配,接下来按部就班地执行就行。【最难的其实是运气】,即使做到一切,最终是否真的能被录取也像抽奖

可以看出,所谓顶级精英教育光环并没什么用。这只是一种来自藤校的主观筛选,与是否成才顶多只有一些相关性,并没有因果性。换言之,如果你的孩子真的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去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