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放弃高薪,为进编制扫大街也行”,你怎么看?

哈尔滨市招聘457个清洁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 到底是人各有志,还是“编制”诱惑人心。大家觉得,出现这样的怪相究竟原因是什么?
  • “研究生放弃高薪,为进编制扫大街也行”,你怎么看?-图1
139回答·8.7万阅读
淄说淄话

2017年10月09日

这两天有两篇文章很火。

一篇是《有编制扫大街也干,“体制内”为何让人如此着迷?》

另一篇是《我那些从不买单的公务员同学》

前一篇反映了某些地方的年轻人,无论学历多高,都不想创业,拼死也要挤进体制内的怪现象。

后一篇则描述了那些体制内的基层公务员多么清贫多么辛苦。

两篇文章对照着看,是很有意思的。

到底,干公务员好还是不好,编制这个东西,到底是美酒还是毒药?体制是不是围城,城外有那么多人想进去,城里那些人可想出来?

在大城市里,相比那些外企精英之类的,公务员、事业事位工作人员可能是收入相对低,在同学中属于弱势群体,被保护起来不用买单。但是在我们这种二三线的小城市,“编制”可是多少人挤破头抢的香饽饽,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去年有则新闻报道“青岛40名大学生考上在编环卫工”就引起过很多争议。那些宁愿当有编制的环卫工也不愿去企业当白领的年轻大学生,是对是错,也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

身边有个研究生毕业的女孩,学的是文化研究的专业方向,为了得到一个有编制的身份,毕业几年内不停地学习,找人辅导,屡败屡试,经历了很多辛酸曲折,最后终于成功地考进了殡仪馆——和那些当上环卫工的大学生有的一比。

在我们这样的小城里,过得体面的中产阶级,有车,有几套房,优越感幸福感较强的,大部分都是体制内的人。

相比而言,体制有几大好处。一是收入稳定,旱涝保收。在小城市里,机关事业单位有编制的人工资收入属于中上水平,不像企业的员工,受形势影响不稳定,甚至有下岗失业的风险。二是工作清闲,压力不大。朝九晚五有双休日,工作忙与不忙都不会和效益收入挂钩,不像企业每周休一天,还要考核业绩,为完成任务总是加班加点。三是身份地位高,走哪都被人高看一眼。在社交圈里随便一个机关事业单位的科级干部,就属于下属单位和企业巴结拉拢请客送礼的对象。试问,当大家都求他们办事的时候,还需要他们买单吗?肯赏光就是大面子了吧。所以,“那些不买单的公务员”,不买单也有不买单的道理,当然,这个和同学聚会是两码事。

大家看过《中国式关系》这个电视剧吧,陈建斌演的那个马国梁,一个事业单位的副主任,被企业老总请客吃饭,在酒桌上人人争相敬酒,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逢迎和恭维,就是体制内的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后来这位老马辞职离开了体制不在那个位子上了,那些和他称兄道弟的人脸就全都变了。这就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就是社会现实啊。

我在机关单位工作了十几年,一直是收入只拿别人几分之一的编外人员,一朝跳槽到企业,待遇高了一大截,却还有人说我傻——在机关多被人尊重,到企业谁看得起你?

所以,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都热衷于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还有大量没有编制却在这些部门干着临时性工作的一批人,承受着身份的歧视和巨大的待遇上的差距,只为了等一个进入体制内的机会。虽说现在有编制的岗位逢进必考,但是有的人在各个环节上作弊花钱送礼想尽门路,被曝光的此类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这两年,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落马官员的增多、事业单位改革,你会听很多人感叹说,公务员风险大,不好干了。但是你们看到有几个人辞职出来呢?所谓的风险大不好干,就是不敢乱伸手了,不敢随便出来吃饭了,工作上不能得过且过混日子了,懒政变勤政了。

这难道不是从不正常回归正常了吗?即便如此,年年公考,仍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如果,体制内的工作真的不好干了,还有大量的年轻人去抢这些岗位,几百人争抢一个岗位去为人民服务,这才是社会的进步,是令人可喜的现象。

玉琉璃

2017年08月25日

谢邀。

笔者的观点是:个人追求,外人没资格多说什么。


很多时候,人都需要一种安全感。

编制,可能,就是一种这样的存在,给人一种保障。

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硕士研究生去当环卫工是一种资源浪费,而殊不知,对方很可能只是采取了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

现在的硕士文凭竞争力,已经远远不如从前。而冷门专业的硕士文凭从学校毕业,更难找到心仪的工作。

相比于500强,进入门槛较低的清洁工行业,会相对容易很多,有了编制,便赢得了时间和退路。

有了编制,便可以有时间进行下一步的打算,即便打算不成功,也不会失去保障。


如果,对方真的只是为了拥有环卫工的编制。那么,他想成为环卫工人的高管,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在环卫工人中,硕士的文凭和能力能让他瞬间脱颖而出,成长的速度能够加快很多。

没有人,会甘心一辈子当扫地工。

当年,985学子毕业,去当了工地的装修工,而一两年后,他便成了包工头,有了自己的装修团队。这也是曲线救国,达到目的的一种办法。

算是,知识改变命运吧。

Wang王顾左右而言他

2017年08月26日


=^_^=这就是没有风险的旱涝保丰收!这就是稳定压倒一切!这就是传统观念里的铁饭碗!



=^_^=这更是现代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投机心理在作祟作怪!因为相对于各行各业都存在着高投入才有高回报,风险大才利益高。而懒墮的现代人却不愿去冒风险……



=^_^=正犹如当今的啃老族们一样,习惯了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日子,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和生存环境,人人都在选择逃避现实……


=^_^=这些都是娇生惯养造成的最终结果!

快乐1963

2017年08月26日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理想,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奋斗,只想的轻轻松松混世界。研究生挣高薪有压力还得费脑筋必须有成就,而进编制扫大街,压力小,不用费脑筋,旱涝保收,饿不死冻不死就行,消极萎糜、不求上进,主要是理想信念问题。

小李滔滔

2018年04月13日·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生去扫大街,这奇葩的现象就是个笑话。

我没有瞧不起扫大街的意思。职业无贵贱,但职业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

苦读十几年寒窗的研究生,去做文盲都可做的工作,究竟打了谁的脸?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认为这个怪相的根本原因很简单:就是编制。

如果说,研究生放弃高薪报名竞争扫大街,是为了为人民服务。

这个理由打死我也不信。

毫无疑问,唯一的解释就是冲着编制去的。

那么,编制有什么吸引力?

实话说,扫大街工资不高,工作不轻松,也不算很高尚体面的职业。

想来想去,编制的魅力两个字:稳定。

很多高薪工作,确实很舒服,但是饭碗说翻就翻了。

很多行业看似风光,但压力巨大,人活得太累。

对于很多平凡人来说,能过安稳日子,平平凡凡也挺好的。

扫大街至少可以旱涝保收,不用勾心斗角,不用奔波劳碌。

这不能怪研究生没有大志,生存是第一位,有人渴望过安稳日子也无可非议。

同时,这个现象也反映了当今诸多问题,需要反思:

1、培养大学生是干嘛的?

大学,国之重器。国家花了钱培养大学生,是为了充实各行各业。

科技的发展,需要高端人才。

实际上,社会也需要种地的,送货的,扫大街的。

当今,大学教育去精英化,迈向普及化。

大学生应该人尽其才,国家应该有积极的就业导向。

2、大学生的就业难在哪里?

这和大学专业设置有很大关系。

很多大学专业跟不上时代进步,学会屠龙之术,又有何用?

另外,今年将有82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竞争何等的激烈。

看那满大街的大学生找工作,看那乌泱泱的招聘场面,可见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国家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大学生的信仰缺失了什么?

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混日子,不学无术。

有的大学生高分低能,缺乏生存能力和拼搏精神。

在金钱至上和娱乐至死的时代,迷失了的人生的方向。

大学生缺失价值信仰,真是教育的悲哀。

因此,大学生选择安逸,畏首畏尾,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本科生研究生,去争抢扫大街,是人才的错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这个现象给教育体制和就业布局,敲响了警钟。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