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发微信,每次句尾都会加上标点符号,是怎样的一个人?

3669回答·470万阅读
幸福来敲门76133054

2021年06月09日

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

有这种习惯的人,一般都是思想比较正统,严谨,办事有始有终的人[呲牙][呲牙][呲牙]

但我觉得,汉语博大精深,该省时省,该用时也可叠起来用!表情达意,蕴味无穷![加油][加油][加油]

我的农村日常

2020年05月05日

说实话,我平时也有这样的习惯,不管给别人发什么,总喜欢加上标点符号,句尾当然也不会放过,而且还会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我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想让别人看到我发过去的文字,更容易正确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不至于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我认为,有这种习惯的人,基本上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做事情特别注重细节,且又认真负责,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一般人发信息,短的信息几乎都不加标点符号,感觉没那个必要,还浪费时间。长点的信息,会象征性地随便加几个,主要也是为了让对方好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多数人句尾很少加标点的,可能觉得句尾没必要加,就算不加别人也不会产生误会,索性就不加了。

而对那些平时做事爱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句尾不加标点那是绝对无法忍受的,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还浑身不自在,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强迫症。

2、大多习惯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个爱为他人着想的人。

一般人发信息,大都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我怎么方便怎么发,收信息的人,你看信息是否方便,那是你的事儿,我就管不着了。有的人发信息,一发一大溜,愣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加,看的人还得现看现断句,发的人是方便了,但麻烦的是看的人!

而那些平时就爱为别人着想的人,就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宁可自己打字的时候,费点事儿,多打几个标点符号,也绝不让收信息的人,看起来麻烦,甚至误解自己的意思。

3、平时说话比较少,但想的比较多,是一个性格偏内向,沉默寡言,感情却极为细腻的人。

这些偏内向的人,在句尾加上标点符号,我认为,主要是想通过这些标点符号向别人传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情绪,或是平淡无奇,或是疑惑不解,或是愤怒不已,亦或是欲言又止。

用的最多的就是四种标点,用句号来表达平淡无奇,用问号来表达疑惑不解,用感叹号来表达愤怒不已或惊叹不止,用省略号来表达欲言又止……

我的观点:

所以,如果你的朋友当中有这样的一个人,那他/她绝对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请你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段友谊吧!因为他/她是一个做事注重细节,认真负责,追求完美,但偶尔有点小强迫症,爱为他人着想,虽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感情绝对是丰富且又细腻的人!

感谢阅读,如果你认为我分析的有道理,请点个赞支持一下吧!谢谢~^^~,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正好也是这样的人,欢迎下方留言,留下你的足迹~

毕生客

2022年07月19日

其实啊,从一个人发信息的时候有没有加标点,是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加标点的人性格严谨。据我对身边几个朋友的观察,发信息加不加标点跟他们的严谨程度息息相关。喜欢加标点的人,大多数做事都比较注重细节,属于认真严谨性的人,自律性也比较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发信息的时候加不加标点,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这些小事儿啊,恰恰反映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像标点符号这种东西,如果是短句,当然是可有可无的,但如果字数超过20个字以上,再不加标点,对于看信息的人来说,确实需要时间去琢磨半天。而且啊,有些时候每个人断句的方式不同,同样的一句话表达出来的意思可能会完全不同,从而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啊,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误解,我们还是尽量把标点加上比较好。

大多数不喜欢加标点的人,属于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不太在意细节,做事儿的时候呢比较粗心,自律性也相对来说比较差。

第二种加标点的人性格沉稳。我们给别人发信息的目的是想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不用再费时间去解释。既然是这样,标点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啊,也不会浪费别人的时间,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属于一种换位思考。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杂志社在计算稿酬的时候,他认为标点符号不是字儿,所以啊,就没有把标点符号算在内。鲁迅先生听到这个事情以后非常恼火,特意写了一篇没有任何标点的文章寄给杂志社。当编辑们收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差点晕过去,因为没有人能够看得懂,只好去求鲁迅先生把标点都给加上。从那以后啊,这家杂志社在计算稿酬的时候,就把标点符号都算进去了。

所以说啊,发信息加标点的人,大多数性格都比较沉稳,懂得为别人考虑,不会因为自己的习惯去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不加标点的那些人呢,只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儿,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相对来说比较自我。

第三种,加标点的人礼貌友善,我也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说给别人回信息的时候,在打完字以后一定要检查两遍,一个是补充标点,另一个是为了检查有没有错别字。目的也很简单,一是为了方便别人理解,二是为了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其实像标点符号这种小事儿啊,很多人就容易忽略,从而给别人留下一种很随意的感觉。

就比如说你收到两条内容完全相同的信息,一个有标点,一个没标点,你会是什么感觉呢?大多数人呢,一定会对加标点的人感觉良好,而对于那个没有标点的就比较反感。所以说啊,文字中的标点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对他人的重视程度,也能够让对方充分地感受到你的礼貌和友善。而不加标点呢,只会让别人觉得烦躁,可能连看下去的欲望都没有,也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总的来说,啊,标点虽然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对于文字沟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存在,就跟我们说话的时候停顿是一个道理,而且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出来的意思也会完全不同。

因此啊,我们在给别人发信息的时候,尽量还是加上标点比较好,如果说我们实在是懒得加,那最起码空一个也是可以的,你觉得呢?

简衣素食行江湖

2022年11月10日

雇主张先生和我算是同龄人了。第一次见面,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彪形大汉,壮实高大的北方人,有着浓眉大眼和标准的国字脸,一双如熊掌般厚实的手。

家政公司洽谈桌前小巧的椅子,满荷承载着身形魁梧的张先生。他坐在那里,人和椅子之间不留缝隙,那张椅子显得如此局促和狭小。

一开口说话,粗犷磁性的嗓音带出来的却是低低的温声细语。

这种反差萌很是让我意外。简单交谈之后,他主动和我互留了微信。

去上户那一天早上,他发给我的第一条信息就是:XX:是我去接你,还是你自己过来?

是的,你们没有看错,名字后面用的正儿八经的冒号。

整条信息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但该有的断句、逗号和最后的问号都没有省。标点符号使用的很准确,很规范。

我主要是负责照顾他和他前妻生育的两个孩子。他和现任妻子单独住在另外一个小区,另一套房子里。所以这些年,他向我下达工作指令,几乎都是使用微信,而且多以文字的方式呈现。

他发信息从来都是全须全尾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缺。


随着相处时间变长,我发现了他粗犷外表下,其实有一颗细致、敏感、和善、完美主义的内心。

看似不拘小节,仔细观察才发现处处用心。

他家里有一个原石的水池。放在大门口,是一个长方形的。长大概有一米五左右,宽三十公分左右。里面的水规定一天换一次,而且水位线每次都要保持相同。

里面没有养鱼,也没有养什么水草之类的,我也不知道每天换水的意义是什么?

我第一天上户,还没进大门,在门外他就和我说了要这样做,所以我就一直照做。

(后来有人和我说这叫风水池?我本人不相信这些,也没有研究过,对我来说就是个普通水池吧。类似于我们家很早以前养猪时用的猪槽,就是给猪喂食。)

后来我无意中发现,张先生偶尔回去后,会给那个水池加水,或减水。

有一次,他过去看过孩子们走后,我随后出门扔垃圾,就发现石壁上有湿湿的痕迹,这是水被舀出去了一些,只有水被舀出去或用力搅动后才会有这种痕迹的。

我观察了一下,池里的水位大概下降了有半厘米左右。

我以为是偶然。

后面有几次他走了以后,我发现舀水的那个不锈钢碗里面有水。这应该是往里面加水了。

简单来说,应该是我的水位没有找准。

但他每次加了或减了,都没有告诉过我。

这事是我上户后大概两个月之内,发生过四到三次吧。

于是,我用了一根小棍插到水里面,做了一个水位标记。

再后来,张先生回去后,我就没有发现过水池里的水有增减痕迹了。

这说明他对于水准线的要求需要很精确,我也不知道他是以什么为参照标准的,至今为止,这是一个谜。

广东夏天气温高。因为蒸发的原因,上午和下午的水位线也会有不同。

有一段时间,我上午拿那根小棍测一次,下午测一次。好在那个时候白天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时间多。

后来张先生的父母去了深圳和孙子孙女一起住,这件事就是张先生的父亲负责了。


接触时间长了,才听他公司的人说他就 个完美主义者。

他就是公司免费的纠错师。

所有到他手上去的文件,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一个个用红色记号笔标出来。

用他的话来说:“最起码的错误都没有修改,我很难相信你们真的有用心。”

有一次我去公司送东西,看到他的助理桌上放着一叠文件,最上面的有很多红色叉叉圈圈,简直触目惊心。

助理坐在那里皱着眉头,嘴角朝下撇着,一脸无奈。

我悄悄问:“今天给你改错?”

助理抬起头,生无可恋的小声说:“如果我错这么多字,早都被开除了。客户提供的资料,被他改成这样。”

旁边工位上的女孩笑而不语。看来她们都没少被纠错。

连我也不能幸免。发给张先生信息里面如果有错别字,他一定会改正的。

比如他发了一条信息:今天给张思龙(他儿子)吃的什么菜?

我回了一条:清蒸鱼,三鲜波菜豆腐汤,红烧肉。

他会马上发一条过来问:清蒸鱼、三鲜菠菜豆腐汤、红烧肉吗?

我觉得除了严谨,还因为他时间多吧。

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经常会有错别字的。弄得很尴尬。

再后来,发给他的信息,我会一再的检查。

不知是记忆力下降了,还是现在看纸质书少了的原因。

反正我有时候盯着信息检查错字,我越看那个字越不对。总感觉是错的。要核对好久。

当然啦和张思龙比起来,我这都不算什么。

张先生夫妇偶尔回去了,如果张先生正好有空闲,便会检查儿子的作业。

那满页的作业本上,过不上多大一会儿,就满是圈圈点点了。

另外附赠一堂深入浅出的思想课。

这样的好处是:慢慢的,张思龙也开始注重卷面整洁和书写规范了,经常被老师表扬。


张先生讲究对称美。思雨(他女儿)有一次剪了一个头发,叫斜刘海。就是左右两边长度不同,一边长些,一边短些。

那天张先生打电话给思雨,说要回来吃饭了。

思雨跑到厨房告诉我之后,急得像猴子跳圈一样问:“阿姨,你说我该怎么办?我这头发。”

我看着挺好的呀,有层次,还飘逸。

思雨说:“你太不了解我爸啦,他病得不轻。专门喜欢古板的东西。有一次我妈给他买了一件燕尾服,好几千块钱,他一次也没穿过。说形状不规则。”

我说:“孩子,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只能尽量把菜形状切得规则一点。”

也是思雨聪明,找了个发夹把刘海夹了起来。

一直到吃完饭,张先生都没有发现。

饭后,父女俩坐着聊天的时候,张先生有些苦口婆心地说:“思雨啊,我觉得你的脸型,还是留一些刘海好看。”

思雨说:“现在天太热了,我夹起来了。”

张先生说:“你把夹子放下来我看看,到底是有刘海好看,还是没有好看?对比一下。”

思雨不肯拿开发夹呀,父女俩在那边你一言,他一语的,嘻嘻哈哈了好半天。

思雨顶不住了,还是把发夹取下来了。

张先生看了,倒也没着急。仍是一脸笑咪咪的看着女儿说:“这种也好看,不过我认为还是平刘海比较好看。”

思雨一下卧倒在沙发上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张先生笑哈哈地问:“剪了几天了?”

思雨说:“我昨天刚剪呢。”

张先生说:“那先留几天吧。过几天让阿姨带你出去重新修一下。学生还是要讲规矩。”

我给他们房间铺床单,两边床沿留出来宽度必须肉眼看上去一模一样。

他内心有强烈的秩序感,不能破坏。

我现在写文章这么多错别字,假设他看到了,估计得气得当场吐血。

几百集,不眠不休连夜修改。

还有很多事情,今天就不写了,以后有机会慢慢写吧。

罗sir职话

2021年05月07日

我以前发微信也经常这样,每次都会在句尾加上标点符号。但后来我慢慢发现,发微信但凡加标点符号的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有一些“小瑕疵”的人。

尽管看起来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情,却可以反映出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先来说说我自己吧,我是怎么改过来发微信不带标点符号的呢?

那是在我进入公司后,有一次跟领导微信汇报工作,当时我认为的是,发微信在后面加上标点符号,这看起来很美观,能够给对方一种仪式感,说明我是一个仔细的人。

但领导不这样想。当时领导就直接发微信问我,你每句话后面都要加个句号,你自己不累吗?你不累,我自己看得都累了,以后你有事说事,直接告诉我你要说的事情,别加什么标点符号。

自那以后,我就慢慢改过来了发微信加标点符号的习惯。

再后来,我发现不仅仅是我自己,身边的朋友也几乎没有发微信要加标点符号的习惯。这一点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认识了一个学弟,他给我发消息每句话都要加标点符号,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人什么情况?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好像有上千只蚂蚁在你身上爬来爬去,极为不适。

现在我再看到那种发微信要在后面加一个句号的人,我心里就膈应,觉得这人很矫情。

再后来,我看了一本行为心理学的书籍,我才发现,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在句尾后面加一个标点符号。

一、这是一个追求仪式感的人

追求仪式感是不是好事情?从某些角度来讲,这是好事情,能够令我们感到自在,感到有边界,也有安全感。

但过分地追求仪式感会带来什么问题?时间的耗散。

想象一下,你每天会聊多久的微信?如果你每条句子后面都要加一个标点符号,尽管这一行为看起来丝毫不耗费时间,但从潜意识层面讲,这本身就是对我们精力的一种耗散。

信息的传达本身就是追求效率和直接的,这种标点符号很多时候往往会给人带来文字之外的东西。

例如,我在晚安这两个字的后面加一个句号,你会怎么想?如果我加一个感叹号,你又会怎么想?如果我加一个逗号呢?

有时候,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感情的链接。但有的时候,标点符号会给人带来一些额外的错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想多了。

追求仪式感固然好,但标点符号,用在一个短句中,又真的有必要吗?

从信息的传达来讲,不符合传播要素。

二、这是一个选择困难,不够决断的人

在生活中,遇到发微信加上标点符号的人还能够理解。但如果是在工作中、微信群里,遇到那种发标点符号的人,我心里是非常不适应的。

为什么?

注重细节固然很好,但我们应该注重哪些细节呢?有必要把细节放在发微信的句子上吗?这是否有过分细节的嫌疑呢?

而在日常工作中,发微信加标点符号看起来要么是给人过分地疏离感(例如我),要么是给人过分地亲近感(你们都喜欢发标点符号)。但不管是疏离感也好,还是亲近感也好,对于工作沟通来讲,这是不必要的情绪,而不是事实。

换句话说,这可能会影响工作中的处理、事实决策判断等等。

站在我的角度,我就会想,发个微信消息都要加个标点符号,还能再闲一点吗?

这人如果不是矫情过度,那肯定就是有一些强迫症等等。

仪式感的确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边界,但如果没有直接、果断的性格,是不太可能会在句子后面加一个可有可无的标点符号的。

三、不够成熟稳重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喜欢发微信加标点符号的人,几乎都是一些年龄较小的人群。

文字的沟通越短,我们理解得越方便,也更利于思考和回复对方。因此,我们在发微信的时候,通常都会几个字几个字的发,如果你几个字发给对方,都要加标点符号,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够成熟稳重的体现。

什么是成熟稳重呢?那些不重要的东西,看起来可有可无的东西,都可以尽可能地抛掉,这就是成熟。

仪式感追求的不是发微信加标点符号,几个字的短句对方也能够理解。那为什么发微信还需要加标点符号呢?

归根结底,这恐怕就是一种年少时养成的习惯。以前的我认为,发消息在后面加标点符号,会给对方一种细心、有秩序的好感。

那什么样的人才会渴望得到对方的好感呢?谈恋爱、找友情等等。

而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会慢慢发现,通过发消息加标点符号,已经不足以得到对方的好感了,或者说没有必要了,因此也就会慢慢舍弃这一习惯。

转过头去,你会追求更高效、更直接的聊天方式。

但直接高效也不等同于无趣,而是追求更快更高的反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