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不分区是趋势吗?

新买的笔记本,带了一个固态,一块机械,都没分区,这是未来的趋势吗?
322回答·70万阅读
Vade

2021年06月18日

磁盘管理里面的卷,其实都是分区,资源管理器里面的仅仅只是分配了盘符可显示的分区而已,并不能代表所有分区。

你所说的不分区是厂家没有帮你把一块硬盘分区并分配盘符,这和未来趋势并没有任何关系!

拿Win10来说,要装系统仅仅只需要EFI和C盘两个分区就足够,而EFI又是不需要显示在资源管理器中的,厂家没有必要画蛇添足。相对的不分区对他们来说还省了一道工序。至于另外的一块机械盘,只需要一个分区并分配盘符即可,毕竟要让用户看到,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即可。

汇聚魔杖

2021年04月17日

硬盘不分区确实是趋势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都是把分区当成了文件夹,将C、D、E、F盘分别对应为系统、软件、文档、娱乐盘。如果仅仅分区仅仅只是起到这样的功能,那确实是没有存在的必要。

事实上在MacOS、Linux系统中,一直都弱化分区的概念,当然MacOS、Linux也可以分区。MacOS、Linux属于Unix衍生分支,最早可以追溯到Multics。

理所当然,MacOS、Linux、Unix、Multics都采用了层阶树状文件结构,任何目录或者文件,都能顺着根目录找到。用户只是工作在整个文件系统的一条分支上,其他的不用管,就算我们将本地文件迁移到一个网络硬盘上,对于一个运行着的软件来讲并没有任何区别,系统仅仅只需要通过mount和umount两个命令把对存储设备的操作暴露给用户。比如CPU会映射到/dev下的CPU这个目录,而硬盘会被映射到/dev下的disk这个目录。

如果有一个程序有很高的I/O需求,在MacOS、Linux中可以方便地把/usr目录加载为只读,然后把/opt加载到一块固态硬盘上,这样整个文件系统的结构对于操作系统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但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就变得讨厌了,特别是还带X:\Program Files\的时候,还得处处提防着注册表这个东西。

Windows一直把分区强化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导致了大家的误解

Windows的文件结构源于早期Intel微机上运行的CP/M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VAX微机上运行的VMS系统。VMS、CP/M是为内存和软盘而设计的,所以它一开始就没有目录这个概念,而是通过引用“驱动器位置”来访问,比如A:、B:,直到MS MOS 2.0才引入了目录的概念。

随着Windows系统的进化,文件管理系统也随之进化,但依旧保留着“盘符”的传统。

1981年IBM发布的第一台个人电脑运行的是MS-DOS 1.0系统,采用的就是能够管理最大分区大小为16MB的FAT12,这在当时是完全够用了,因为软盘很难超过16MB。1984年IBM发布的PC AT使用了20MB的硬盘,但能管理最大分区2G的FAT16直到1987年底才出现,多个分区的概念开始出现,但一块硬盘最多只能分4个区。

1986年MS-MOS 3.2引入了逻辑分区的概念来区分扩展主分区,随后的MS-DOS 3.3就可以分24个分区了。

FAT32的出现是因为FAT16不具备安全性以及长文件名。NTFS的出现是因为FAT32能支持分区的最大容量有限,NTFS最大支持2TB的分区,再大就需要使用GPT格式了。

这样回过头来看,分区对于一个操作系统以及用户来说,还真的不是必需品,反而是一个累赘。

电脑病毒和Ghost强化了分区的概念

在Windows 7之前,Windows系的操作系统中病毒是家常便饭的一件事,而分区可以有效的格力系统文件和用户文件。中毒之后只需要格式化系统盘,然后重装系统慢慢来杀毒。

1996年出现的Ghost更是将分区的概念推送到了极致,在没有PE装系统的年代,通过Ghost可以对分区进行操作快速的备份、还原整个磁盘或者某个分区。

通过微软的努力Windows越来越弱化分区

Windows7之后Administrator不再是系统的最高权限,普通用户和软件也不能再对系统文件进行操作了。UAC、Defender更是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防线,中毒的概率变得极小,重装系统的频率也降低了许多。

“库”的概念正是微软摒弃分区概念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可以将同一类的文件归纳在一起。“库”相当于收藏夹,也可以理解为MacOS、Linux中的mount、umount,删除库并不会删除文件。

Windows 10甚至学习了MacOS和安卓的在线更新系统、重装系统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对分区操作来进行重装,“重置此电脑”还可以保留个人文件和设置。

支撑这些改变的背后,是Windows底层采用UNC路径,普通用户可能很少用到也并了解。但Windows如今确实可以通过“Reparse Point”来挂载存储设备。那些不分区的windows系统照样活得好好的,分区反而成为了无限增大的系统盘的累赘。我们离不开的并不是分区,而是一种持久养成的习惯,是时候做一些新的尝试了。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智汇元

2020年03月06日

不分区(只保留一个分区)是对的。

过去为什么分区?有三个原因:

1、CIH病毒的影响

CIH病毒是上世纪90年代全球爆发的电脑病毒,可以删除硬盘里的文件。

可惜它有一个编程的bug:只删除C盘的文件。

有可能不是bug,因为国外的电脑就很少分区

所以,很多人就学会了把重要文件放在别的分区。

2、节省空间的影响

过去的硬盘容量很小,也就几十兆。但文件在硬盘上是按照2的整数倍分配空间的。这个整数倍是根据分区大小来的,分区越大,一个文件浪费的字节数越多。

3、条理整理的影响

早期的文件系统,非常简陋。文件、文件夹没有任何区分。于是强迫症患者就觉得这怎么可以?文件乱七八糟的不分类型放一起?

那就分个区,就好像把大平层间隔成不同功能的房间。

4、其它影响

比如有的人想藏个动作片,有的人共享文件不想共享整个分区,有的人想安装个隐藏分区可以藏点啥。等等。

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基本解决了。

硬盘大了,T级起步。比之前大了几千倍几万倍。单个文件浪费空间少了,从几十K到几K。

病毒也不那么傻了,现在都搞勒索了。分几个分区也不行。

文件系统也人性化了,现在还智能化了,有了逻辑文件夹的概念。条理化也不用分区了。

这么大硬盘,藏点啥不留神自己都找不着,也不怎么用藏了。

所以,只用一个分区是最有效的方法。

Geek视界

2020年03月07日

    首先,SSD固态硬盘是不建议分区的,而且机械硬盘也没必要分区。

    以前分区是因为硬盘小,一般电脑里也就一块硬盘,为了方便管理数据,于是就有了分区,C盘系统、D盘程序、E盘游戏、F盘下载等等。然而,现在硬盘便宜了,一块SSD硬盘做系统,机械硬盘放数据,一个硬盘一个分区,没有分区的必要。


    不赞成“硬盘必须分很多区”

    我个人是比较反对“硬盘必须分很多区”的,以及“软件不装C盘,C盘东西多了很拖慢系统”等等,这些结论的背后很多是停留在win XP时代的事情了,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有些用户可能会说“分区是为了方便重装系统”,这里解释一下。自从win 7开始,重装系统时,如果用官方安装盘,选择windows系统分区时,直接安装到原有分区系统就可以了。旧系统的文件和文件夹会放到一个windows。old的隐藏文件夹中,不会对新系统产生任何影响。当然,如果是ghost装系统,那还是分区吧,当然也可以将windows系统撞到单独的虚拟磁盘文件中,解决这个问题。


    不分区的好处

    ①系统运行效率提升,软件默认的安装目录是C盘,C盘的速度处于硬盘碟片的外道,速度更快,访问程序更有效,如果将软件安装路径改为其它盘符,其实是一种自作聪明的做法。

    ②文件更容易归档整理,不必让文件散落到不同的分区,文档一个目录,电影一个目录,图片一个目录,直接按照子分类目录即可。

    ③减轻硬盘负担,不用考虑C盘容量小了,E盘不够,从D盘挪一些东西进去等问题,而且在不同分区之间移动文件速度慢,同一分区下,可以实现秒传。

    分区建议

    对于windows系统,不要超过两个分区:

  • ①如果是两个分区,系统一个,100GB以上的空间,根据大软件的数目可以酌情增加,比如PR、AE、PS、3DMark等专业软件和行业软件;另外一个区域,存放数据;

  • ②如果是SSD+HDD,那么不用多想,每个盘一个分区,系统放SSD,数据放HDD;

  • ③如果是纯粹的SSD用户,容量大于256GB再考虑,我用的电脑是128GB SSD,没有挂HDD,数据直接放到NAS;

  • ④如果只是存放数据,那么更没有必要细分了,利用文件夹管理,而不要用分区。


    总之,如奥卡姆剃刀所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硬件配置、软件性能得到极大提升的今天,硬盘分区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不是win XP的时代了。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华氏451

2020年03月07日

一点没错,硬盘不分区或者少分区就是未来的趋势,是一种更加科学的方式。

给硬盘分区是远古流传下来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在远古的486 586 686时代,window分区是必须要进行的,怎么合理分区是当时使用电脑第一件要学的事情。

有趣的是,现在大多数的90后,00后压根没见过568电脑长啥样,分区的这个习惯却一直流传下来了。

为什么要分区?分区实际上就是利用分区表把一块硬盘模拟成好几块独立硬盘的工作?

为什么要把一块硬盘分成好几块?最根本的原因是早起的文件系统支持的磁盘大小非常小。

比如早起486 586时代,windows采用的是fat16文件系统,这个文件系统最大支持的磁盘大小只有2G,这个时代,如果你买一块10G容量的硬盘(当时比较常见的配置)你不给硬盘分区的话,你的硬盘空间都浪费掉了。

后来随着技术发展,硬盘容量越来越大,微软推出了FAT32文件系统,把理论分区做到了最大2T,但是Windows系统发展仍然比较慢,Windows95 windows2000系统所支持的最大分区容量仍然只有32GB

我还记得我小学时的第一台电脑,装配了一块120GB的硬盘,但是当时的系统时windows98,分区最大只能支持32GB,所以你要是不分区的话,120GB德硬盘纯粹浪费了。

到了Windows XP时代,软件终于发展的比硬件快乐,当时WindowsXP所支持的最大分区容量为2T,但是当时大多数电脑都没有这么大的硬盘。

但是,这个时期的人普遍还是喜欢分区,包括我在内,这是因为

一 WindowsXP系统没有权限系统(后来的补丁支持了简单的权限,但是很不完善),也就是说硬盘上的所有文件对于操作系统来说全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使得当时制作文件病毒及其容易,你可以轻易的篡改系统文件,随意的修改,感染硬盘上的任意文件。

所以,当时把C盘单独分一个驱动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能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安全。

二 传统的系统,需要在硬盘写入一个主引导记录MBR,开机BIOS自检通过后,就会开始执行MBR程序,而MBR则会去寻找一个叫做活动分区的分区去启动操作系统。

这个流程导致了,你的硬盘必须有一个分区标记为活动分区,即为主分区。而windows的启动程序必须保存在这个主分区上。

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分区的话,把引导程序启动程序和数据文件放在一个分区里是很不安全的。如果启动文件损坏,往往需要格式化后重写启动程序,这样你的其他文件也被损坏了。

所以,这个时期,分区还是有必要的,我的建议是,把硬盘分成C D两个区即可,多了实在是没有必要,文件整理因该用文件夹的方式。

那么到了今天,软件和硬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分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

一 从win7开始,windows已经全面使用了完善的权限系统,使得传统的文件病毒大大减少了,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再担心文件相互感染的问题。

二 更先进单位GPT分区表代替了传统的MBR分区。

GPT已经不在区分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了,所有分区均为主分区。并且理论最大分区支持18EB,这是非常恐怖的容量了,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把硬盘全部分在一个分区。

三 系统引导方式的变革

硬盘分区表的变革,同时带来了引导方式的我变革,现在90%电脑均支持UEFI启动。

UEFI是的电脑能以更新更安全的方法启动,和以前必须行主引导记录启动的方式不同,现在UEFI可以直接读取文件系统中的文件进行启动。

这就带来一个巨大好处,系统引导程序的维护非常方便了。

传统的引导必须将引导程序写入磁盘扇区,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重新。

而现在则可以把引导文件直接放到硬盘的分区内,这样就可以由程序开维护,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事实上,从windows8开始,新装的电脑会强制使用UEFI方式进行引导。

当你的硬盘是GPT分区,并且采用UFEI引导时,你安装Windows(win8以上),系统会自动划分出一个大约100MB的小分区作为windows的启动分区。

所以,即使你的硬盘只分了一个C区,也完全不用担心系统损坏,需要重装系统的时候需要格式C盘了。

综上所述,如果你的电脑是近10年内的产品,你又安装了windows8以上的操作系统的话,是完全不需要再进行分区的。

大人,时代变了,都2020年了,是时候放弃胡乱分区的陋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