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中触摸“城市体温”

新华社合肥1月28日电 1月27日11时30分,安徽省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雪)Ⅲ级应急响应。

雨雪交加,气温下探,安徽多地进入“最冷一日”。穿过街头巷陌,探访城市角落,我们触摸到了几种特殊的“城市体温”。


4:00,0℃,“要保证万无一失”

1月28日清晨,张林所在班组的成员正在进行环卫作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凌晨四点,合肥市蜀山区新庄路。

环卫工人张林已经上岗。戴上口罩、推着作业车,检查路面是否结冰是她要迅速完成的任务。

此时,室外温度逼近零度。

27日20时,张林所在的合肥市蜀山区专为环卫工人设置的“幸福驿站”召开了专为应对雨雪天气的应急碰头会。“人员24小时在岗、手机24小时开机……”会上的一条条指令被张林详细记录在手机里,也迅速传递给了40多名班组成员。

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张林所在的合肥蜀山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一中心五班组,提前成立了十人的应急小队。从库房搬出融雪剂,备好人手一个除冰除雪的铁锹,所有人都严阵以待。

“我们班组负责的范围内有7个地铁出入口、22个公交站台,确保这些位置地面无积雪、无结冰,是我们应急保障的重点。”张林告诉记者。

“实在不好意思,我得回岗位上检查情况,要保证万无一失。”张林搓了搓手就匆匆道别。


8:00,-1℃,“再坚持一下”

铜陵长江大桥上密集的车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早上八点,铜陵长江大桥。

数百辆车拥挤在大桥上,车流缓慢。何赛赛拉响摩托车上的警笛,紧急开道。

“工作量是平时的几倍。”26岁的警员何赛赛拧了拧眉毛。他是铜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铁骑大队的一名队员,每天清晨,他和另外11名队员利用铁骑摩托机动灵活特长,快处快撤交通事故,引导车辆有序快速通过。

据介绍,今年春运以来,铜陵长江大桥车流量持续提升,27日全天就已达到6万多辆,是平时的三倍。

“今天又处置了6起交通事故。”何赛赛告诉记者,今天他和同事们共处置了三十多起交通事故,全力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

江风夹杂着雨雪,肆意地朝着警员们拍打。“雨水太大了,雨衣都挡不住,里面穿的秋衣都湿透了。”长时间奋战在桥面上,何赛赛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湿冷”。

“我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何赛赛说,保护群众安全通行是他和队员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1:30,40℃,“汤是热的”

1月28日,葛德珍在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养老服务中心内看电视。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上午十一点半,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养老服务中心。

炒乌菜、蒸咸鸭、紫菜蛋花汤……饭厅里,六张大圆桌上热气腾腾。

窗外天寒地冻,碗里的饭菜却保持在40度左右,对老年人来说,正合适。

“外面那么冷,我们碗里的汤还是热的。”92岁的葛德珍感叹道。她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养老院二号楼一层有她的单人房间。厚厚的床褥上,新换的三件套晴天时刚晾晒过,房间一尘不染,每天都有保洁人员打扫。

2010年建成的这家养老院,集中供养着37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五保老人。

记者了解到,雨雪来临时,养老服务中心将暂停户外活动。经过专门设计,包括办公、住宿、特护、餐饮等各种功能的三栋楼内部全部通联,在今天这样的特殊天气情况下,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需要。

“为了安稳度过这轮降雪,我们提前储存了大量物资,不仅有米、油、肉类、蔬菜,还有保暖的棉被、床褥,以及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负责人马常业说。(记者代群、马姝瑞、张端、戴威、胡锐)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