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艺术振兴乡村 中国艺术出海共创

今天,“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24”中国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本届艺术节将于2024年7月13日-11月10日期间举行。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与进博会有着不解之缘。2018年,它作为世界范围内以文化艺术振兴乡村的成功典范和文化旅游经典案例,应国家文旅部邀请,参展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服务贸易板块亮相。

2019年,又以“艺术创生——释放地域魅力”为主题,集结日本五大地域型艺术节,在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组织的“服务贸易”展区文旅版块中参展。2021年,大地艺术节参与第四届进博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国际合作论坛。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实行委员会委员长关口芳史回顾了中国艺术项目在十日町市的发展历程故事,祈愿两地以艺术为桥梁的友好交往永续长存。他还发出邀请:“25年中,‘人类蕴藏于自然之中’这一基本理念从始至终不曾改变,我们或勇敢战胜或坦然接受了地震、暴雪、暴雨等来自大自然的诸多挑战,却依然感恩于大自然的恩惠,依然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在旅游者兴奋不已的背后,是当地人代代相传的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在这这里欢迎大家的到来。”

大地艺术节模式的创立者、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总监北川富朗介绍说:“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271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将在76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住宅、学校、建筑设施、户外和公园里进行展示,举办这样一场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约50万游客,用平均两天一夜的速度游览的艺术节,其规模之大、筹备工作量之多堪比世博会。正因为如此,每天都有约200人在参与艺术节的运作。”

他说,艺术不是摆在大都市的美术馆里用来评价的,艺术是在整个空间与生活场景交织而迸发出来的,犹如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是瞬间爆发力与持续力的产物。人们普遍认为“当代艺术属于城市”,而他认为,在资源匮乏的乡村,新的艺术呈现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它与一直存在的商品化的艺术截然不同。艺术是建立在大地上的纪念碑,记载那里的历史和生活,在充满独特生活气息的土地上,艺术更能展现其魅力。所以,他们关注的是如何灵活运用艺术自古以来所具有的与自然共生的特性,让艺术不仅仅只是一件作品,更是一个创作和呈现作品的过程。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越后妻有地区的声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截至2023年底,来自全世界的艺术节直接观众总计约500万人,累计综合经济拉动达数百亿日元。当地的旅馆、餐饮、交通、农业、手工制造等产业也因此获益。十日町地区每年的观光游客达到300万人次。“大地艺术节”不但成为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艺术旅游目的地,更成为国际社会竞相模仿学习的“地域创生”成功范例。

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发起人孙倩这样评价:“当你踏上这片土地,深处自然之中时,内心的一些潜意识会被激发出来,身心放松,不断有新的感受和体验,人们愿意一次次地到访。这可能就是大地艺术节的魅力所在。越后妻有能坚持25年,并汇集并保存下来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大家们的众多创作,这样的地方是令人羡慕的,也是非同一般的。”

2016年8月,大地艺术节中国艺术基地“CHINAHOUSE华园”正式成立,开始推荐中国艺术家参与华园展览与艺术驻留计划,通过举办综合文化活动、艺术考察与交流活动,专注大地艺术节在中国的推广与实践,建立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樑。

从华园起步,大地艺术节在中国广阔而丰富多样的地域场景,开始了属于本土的探索之路。中国项目发展至今,已成功落地的地域型艺术项目有江西景德镇浮梁县的“艺术在浮梁”和广东佛山南海区的“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它们两年举办一次,形成了浮梁模式和南海模式,得到文旅业界和游客的广泛认可。据悉,第二届“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将于今年秋冬时节开幕。

一起来欣赏中国艺术家的部分作品:

“野泡泡”是面向位于华园东侧的庭院中展示的装置作品,从华园的房间内部“吐出”半透明形状的一个大泡泡。通过在被自然包围的传统民居排列的风景中插入未来的形状,对环境产生新的关联。来访者可以体验从内部到外部以及艺术节之间出现的虚幻风景。

《町的漫步》以立板古的形式对十日町的日常空间和普通房子进行推衍、重构和想象。它试图在普通的景物中发现奇迹,以此证明在小镇的日常漫步才是一次真正的探险。它不仅是一张壁画,也是一张图纸,呼唤观众将它从二维的平面折叠成三维的模型。

作品“新神兽发出的声音”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将象征“不吉”的猫和象征“吉祥”的龙组合起来,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成见。作者想表达的是,社会上不存在绝对的想法和规则,可以有不同立场和观点下的多种思考方式共存。

看看新闻记者: 谢丹青

编辑: 谢丹青

责编: 顾怡玫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