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解《老子》之五:抢先学会「心智系统转换」,获得竞争优势

上一篇,我们用甲骨文字义解读了《郭店楚竹书老子》的第一章,那章老子讲了学习「心智系统转换」之前要做的准备。

我们今天要解读的是《郭店楚竹书老子》的第二章(通行本《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请先看原文:

《郭店楚竹书老子》:江□(海)所以為百浴(谷)王,以亓(其)能為百浴下,是以能為百浴王。聖人之才(在)民前也,以身□(後)之;亓(其)才(在)民上也,以言下之。亓(其)才(在)民上也,民弗□(厚)也;亓(其)才(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推)而弗詀(厭)。以亓(其)不靜(爭)也,古(故)天下莫能□(與)之靜(爭)。

(以上内容录自《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

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始终处在「争」的关系中。对于所有的人来说,用第一套心智系统应对生存环境中的「争」,这不用教,天生就会,对于已经用这种方式争惯了的人来说,用第一套心智系统是自己抓得住的方式。对于学习「心智系统转换」总会有种担心,第二心智系统真的能让自己在充满「争」的社会中,争胜吗?

这一章,老子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一、「江海所以為百浴王,以亓能為百浴下,是以能為百浴王」的寓意

先说一下「江海」与「浴」的关系。

「浴」字被后世翻译成了「谷」,但是,这个「浴」字不用翻译,就是「浴」字,表示有流水的山谷。

老子用「有流水的山谷,浴」与「汇聚所有山谷之水的江海」,表示一种「争」的关系。「浴」在这里隐喻第一套心智系统,「江海」隐喻第二套心智系统。

「百浴」是指全部有流水的山谷。这些山谷里的流水,最终都会流入「江海」,而「江海」并没有直接与任何一个「浴」去争水,而水自己就流入了「江海」,所以,「江海」在与「百浴」的「争的关系」中处在王者的统治地位。这就是「江海為百浴王」的意思。

为什么「江海」能成为「百浴」的王者呢?原因在于「下」。

这个「下」字,从这个比喻来看,是地势的原因,「江海」所处的地势要比「百浴」低,「百浴」里的流水因为地势高自然就流到了地势低的「江海」里。

但是,这个「下」在这里被老子拿来隐喻为「道」,是「江海」与「百浴」之间争胜的「道」。「为……下」就是「为道」的意思。

也就是说,「第二套心智系统」与「第一套心智系统」之间的竞争中,「第二套心智系统」能发现其中争胜之道,不需要去面对面的直接竞争,就能非常轻松的争胜,这就是「以亓能為百浴下,是以能为百浴王」的意思。

二、甲骨文「静」的含义:为道争胜

这里要重点解读一下这章结尾的「静」字,其实,这章从头至尾都在讲这个「静」字。这个「静」字在这里用的是比甲骨文稍晚的金文「静」字的字义。

上图,是金文「静」字。

金文「静」字表示的是一种「争」关系,还是一种特殊的「争」关系,请看上图。

「静」字最上部分的字符,是甲骨文「生」字与最下部分的甲骨文「止」字形成了一种「争」的模式。也许是怕后世之人看不出其中「争」的含义,造字者特意在左边,从下往上加了一个很夸张的,弧形字符来表示「生」与「止」之间「争」的含义。

但是,这种「争」的模式,不是普通的面对面直接的「争」,而是中间隔着一个「方框+一点」字符,这个字符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字符表示「在道中」的含义。这个字符上面的「生」字,在这里表示偏离「道」的意思,而下面的「止」字则表示借助「道」的力量来与「生」争。

这章一开头所说的「江海」与「百浴」之间「争」的模式,就是「静:为道争胜」的模式。「江海」并没有直接与「百浴」争水,「江海」借助了「道」的力量,让「百浴」里的水,自己流了进来。

三、「聖人之才民前也,以身厚之;亓才民上也,以言下之。亓才民上也,民弗厚也;亓其才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的含义

1、「聖人之才民前,以身厚之」的含义,

这里说的「圣人」,字面意思是指用「第二套心智系统」的人,其实,在这里更多的是指学习「第二套心智系统」的人,因为这段内容主要是为了建立「心智系统转换」学习者的信心,打消学习「第二套心智系统」的顾虑。

「聖人之才民前,以身厚之」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圣人以身厚,才民前」。「之」字表示某种作为,这种作为在这句需中要被特别强调,于是就用了这种特殊的语序,借助「之」字把「以身厚」拿到后面特别强调了一下。

这里要专门解释一下,这个「厚」字。

上图是甲骨文「厚」字,甲骨文「厚」字的左外框结构,是一个反向(朝右边)的「人」字。朝右边的「人」字在甲骨文中一般都表示隐性人体。「厚」字的内在字符是个倒写的「享」字。

组成甲骨文「厚」字的所有字符,都是表示显性世界的字符的反向应用,都指向了隐性世界,那么,这个「厚」字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

「前、後」表示的是,显性世界中前、后之间的关系。而「前、厚」则表示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之间「相关」的关系,站在显性世界的视角,显性世界部分是「前」,隐性世界部分就是「厚」。

「以身厚之」的意思,就是心智系统转换以后的第二套心智系统,在甲骨文中「身」字表示隐性人体。

「才民前」的意思是,圣人与普通人处在「争」的关系中。任何人只要进入社会,谁都无法摆脱「争」的关系,这里的「才」字可以理解为「在」。

「聖人以身厚才民前」的意思就是,圣人(用第二套心智系统)与普通人(用第一套心智系统)共处在「争」的关系中。

2、「亓才民上也,以言下之。亓才民上也,民弗厚也;亓其才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的含义

老子这段话,直接就在打消准备学习「心智系统转换」者的顾虑。这里的「亓」与「民」,可以直接看成「亓:第二套心智系统」、「民:第一套心智系统」。

大家知道在甲骨文中「民」字是什么意思吗?

甲骨文「民」字是一只眼睛被利器戳瞎的象形,其实,并不是真的眼睛被戳瞎,而是表示「第一套心智系统」的认知能力非常低下,低下到像眼瞎了一样。

亓才民上也,以言下之」的意思是,「第二套心智系统」要比「第一套心智系统」层次高。「以言下之」的「下」是「为道」,就是「静:为道争胜」的意思。

亓才民上也,民弗厚也」的意思是,「第二套心智系统」要比「第一套心智系统」层次高,一旦学会了「心智系统转换」,就会有很明显的优势,因为只会「第一套心智系统」的普通人(民),如果也想学习心智系统转换,不是马上就能学会的,这就是「弗厚」的意思。

亓才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的意思是,运用「第二套心智系统」的人与运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普通人在一起,普通人想害TA也害不了。对于认知能力极其低下的普通人来说,遇到运用「第二套心智系统」的人,都会愿意追随TA,虽然有时也会动动小心思,想要改变、影响TA,为自己所用,也是改变不了、影响不了的。

四、「以亓不靜也,古天下莫能與之靜」的含义

我们在前面的文中解释过,甲骨文的「不」字表示的是,隐性世界与显性世界之间「相反」的关系,而不是「否定」的含义。

在这句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不」字表示隐性世界与显性世界之间「相反」的关系,「莫」字表示「否定」的含义。的含义。

所以,「不静」的意思,是站在隐性世界(道)的角度与普通人「静:为道争胜」。所以,「不静」不是「静」的不存在,而是「静」的存在,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天下所有运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普通人都无法与使用「第二套心智系统」的人「静」,面对面直接的争更是没法争,就如「百浴」没法与「江海」争水一样。这就是「天下莫能與之靜」的意思。

甲骨文解读《道德经》链接

1、《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

2、《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智……

3、《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4、《道德经》第十九章:绝智弃辩……

篇幅有限,更多关于「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的内容,请阅读心智玩家头条号的文章,也可点击——导读:学习「心智系统转换」

解读《道德经》连载中,请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