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香异彩——宗其香百年诞辰纪念展》研讨会纪要

编者按:

宗其香1917年生于江苏南京,在他百年诞辰之际,作品重回故里,江苏省美术馆特举办“其香异彩——宗其香百年诞辰纪念展”,呈现这位生长于南京的艺术家的异彩人生。开幕式当天上午,宗其香生前好友及学生、学者举办了一场小型座谈会,大家对宗其香其人、其艺术进行热烈研讨,共同追思这位对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本文摘录于开幕式及研讨会。


周京新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国画院院长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拜读过宗先生的作品,有很深的印象。但是这次看完这个展览以后,真的令我非常震撼!我很难用很短的时间,把我的感受完全地表达出来。

但是,我还是想说两点:

第一点,宗其香先生在他长期丰富的探索当中,积累了扎实的艺术功底。这种艺术功底不光是在技术上,而且是在视野上、在理解上、在品位上。他这方面的造诣,我认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中算是凤毛麟角的佼佼者。

  • 除非自力向谁诉 ,黑白木刻,1942年

  • 纵地变天荒心不屈,黑白木刻 ,1942年

在他的作品当中居然有这么丰富的画种之间的跨越、题材上的交错,和中外艺术间的交互。他做的这么游刃有余、自由酣畅。刚才徐馆长说到他的素描速写和版画非常扎实。他那一批小版画,我戴着眼镜仔细地拜读,真的非常扎实,即便是拿到我们现在的版画专业看也是非常突出的。他在水彩的创作和写生当中,体现出了这样的扎实和自信。一种语言在自己的手上表现扎实和自信的同时,能够自由地运用,实际上是很难的。

我年轻的时候也尝试过画一些水彩,总是焦头烂额。我们当时的老师跟我们讲,水彩的颜色不是在调色盘里调出来的,是在画面上自由流淌、自由生成。但是我总是觉得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没有办法控制画面上色彩的平衡。

宗其香先生的作品,他的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尤其是水彩的人物写生,非常精彩。除此之外,他居然还把这些积累运用到中国画中来。他的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全能。20世纪 50、60 年代的人物肖像写生,画幅不大,我看了以后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我想到在我刚开始学中国画的时候,居然就已经有了这么经典的作品呈现出来。我由衷地想说:在我学中国画的时候,我接触到的人物写生,包括经典的作品当中,像这样既有丰富的色彩表现,又有面部的刻画,超过宗其香先生的还不多。虽然有一些是非常有名的,和宗其香先生齐名的,甚至名气比他还要大的画家,我觉得都不如他。这几件作品我以前都没有看过,所以这次看过以后,我非常受触动。这里有一些以前我们在印刷品上看到的以为是尺幅挺大的作品,实际上是很小的作品;有一些他还经过多次从正稿到大幅作品的反复探索的过程,可以看出他的作品是扎扎实实地积累出来的。

  • 小女孩头像 ,纸本水彩 ,30×23.5cm ,1955年

  • 带皮帽的老人头像,纸本水彩,28×20.5cm,1955年

另一点,我觉得宗其香先生作品中体现出他视野的开阔和包容的胸襟。他把西画的、中国画的、基础的、创作的东西融为一体。他没有在版画、水彩、中国画——特别是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之间,形成一个隔阂,而是很自由、很畅通。

我看到他有一件人物写生,画的应该是一位外国的贵夫人,令我想到了马蒂斯。他画了一些丛林当中的妇女,有的是半裸体,令我想到了高更。他对野兽派、印象派等西方绘画流派的借鉴从来都没有停止,从来都没有刻意地拒绝,而是敞开胸襟去包容。我认为一个画家有了这样宽厚的、包容的、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他才能够在他的艺术创作当中,体现出一种厚度。因为只有开阔的胸襟、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情怀,才能形成语言的厚度。

  • M夫人像,纸本彩墨 ,59×45.5cm ,1947年

  • 临高更,纸本彩墨,68×48cm,1960年

所以,宗其香先生的展览我认为它不光是一个纪念展,同时也能够呈现出它的文献性和研究性。甚至,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在高校工作学习的老师、同学们去学习。

我觉得,看宗其香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当中的作品,没有过时的感觉,依然觉得新鲜,依然觉得非常有新意,依然觉得是扑面而来。所以,这个展览对于我们搞专业绘画的同行来说,是一个可以触动我们心灵的展览,祝展览圆满成功,谢谢!


马鸿增

生前为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艺术顾问

宗其香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我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中央美院老师和学生就那么多,几乎大家都相互认识。我到南京工作以后,1985年我担任副馆长期间,曾经邀请宗其香先生到我们江苏省美术馆老馆来办过一次展览,对宗老师有更多一点的了解。而且前几年也在北京参观过宗老师的展览,我觉得他是20世纪中国画融西润中的大家,20 世纪中国画发展存在着两条路子:一条在传统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去,像齐白石等等;还有一条类型是中西融合,把西方一些因素吸收进来,这也是一条道路,像徐悲鸿。


云山图,纸本彩墨,106.5×34.5cm ,1935年

宗其香先生是徐悲鸿的学生,宗其香少年时期在南京长大,南京是文化非常深厚的地方,看到宗先生在30 年代和年轻的时候,做学徒时候画的山水画非常有传统功夫,是研究过中国传统文人画传统的,而且他学徒时的一张山水画,参加了 1937 年 4 月份举办的第二次全国美展,当时一个学徒画了一张山水画可以参加全国美展,是什么样的水准?传统功夫非常深厚。

然后到重庆时期,进入到中央大学,在徐悲鸿先生思想影响下,又创造了一种意境山水,把西方光影这些因素融合到中国传统山水画里,1943年在重庆专门举办了一个夜景山水画展,而且徐悲鸿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注:1943年宗其香在重庆举办「重庆夜景」水墨画展后,徐悲鸿曾著文称赞是中国山水画一大创举:“宗其香用云贵土纸,用中国画传统笔墨作重庆夜景,灯光明灭,楼阁参差,山势崎岖与街头杂景,皆出以极简单之笔墨。昔之言笔墨者,多言之无物,今宗君之笔墨管含无数物象光景,突破古人的表现方法,此为中国山水画的一大创举,应大书特书者也!”。)

但是宗先生一贯是低调的,人品属于文人风度的,从来不随意张扬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然后到中央美院当教授,1961年中央美院分为人物画科、山水画科、花鸟画科,宗先生是山水画科的主任。在彩墨写生方面做了进一步研究探索,特别是到了晚年,充分地发挥个性,格调清雅而雄厚,他人物和花鸟也是很擅长的。


中华门上,纸本彩墨,28×40cm,1985年


南京中山陵,纸本水彩,31×48.5cm,1955年

根据我的记忆,宗先生在1985 年的时候,9 月 1 号到 9 月 15 号在这里展览 15 天,当时他 68 岁,我们江苏省美术馆当时收藏他 4 幅作品,这次又进一步捐献,我感觉宗先生人品高尚、画品高级,是不应该忘记的20 世纪的一位中国画融西润中的大家,我永远怀念宗其香先生,谢谢。


萧平

江苏省美学学会书画研究会会长

文化部文化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

宗其香善画梅。梅花山开花的时候,宗先生都会到南京来,他画梅花是最像中国画的画种,他老师徐悲鸿先生也喜画梅。他画梅花,除了对梅花的欣赏和喜爱以外,另外有两种精神:一个是思乡,他一直到去世,一直说南京话,到哪里,别人都知道他是南京人;第二彰显他自己的个性,包括在这样的艺术浪潮中,他把自己的作品捐给北京又捐给南京,是很难能可贵的。


  • 万花敢向雪中出,纸本彩墨,122×180cm,1994年


  • 平生为梅到断肠,44.5×68.5cm,纸本彩墨,1979年

讲一下他的艺术风格,看到他两张1935 年的绘画,18 岁的时候可以画成这样的绘画,很少有人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他的笔墨始终贯穿始终,即使在他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一批作品中,他西洋画成分比较多,水彩和中国画融合一起,或者是用水墨画类似水彩西洋画,但是始终用笔在里面,非常不容易。

在他60 年代以后,他所画的这一类绘画中,趋于成熟,他的笔墨东西越来越多。有一张画到云南大树,下面有几个孩子打乒乓球,画得太好了,用笔方法完全是中国画,相对来说西洋画比例已经少了。还有一张画西双版纳,画的丛林,没有人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还有1990 年画的夜景,中间的用笔用墨全是中国画的,但是感觉是西洋画感觉,有远处光影倒影,应该说这个时期,他这条路真正地成熟了。

所以可以看出宗其香先生,一生为绘画而生,从十几岁一直到最后,他这条是非常清晰的,一直在探索,不停地在探索,早期的纯中国画,时间很短30 年代,到 40 年代就偏重西洋画,到 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中国画日渐成熟。看宗先生的历史,中国绘画界在这几十年中的探索和变化,包括思维的变化,我觉得宗先生值得认真研究,今天只是粗浅谈谈大家的看法,向宗其香先生致敬,谢谢。

  • 花间激战,纸本彩墨,136.5×69.5cm,1961年

  • 高山族舞,纸本彩墨 , 23.5×53cm,1947年

宋玉麟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参加今天的活动非常高兴,首先向宗先生亲属表示感谢。

为什么?

因为去年常州市委老书记给我打电话,说宗其香先生亲属有一个愿望,想到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展览,因为是南京人,有这样的愿望,向省美术馆捐赠一些作品,我听了这件事之后,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知道宗先生是我们国家在那个年代中非常重要的一位画家,尤其是南京人,在南京美术史上是不能缺少的。后来我就给周京新打了电话,通报这件事,这件事必须认真对待。后来周京新把任务布置给新馆长,今天最后看到这样的成果,非常高兴。尤其是今天看到这么多宗先生这么好的作品,非常难得。

20世纪 90 年代,宗先生到南京来,在金陵饭店和我父亲(宋文治)住在一起朝夕相处,我去看我父亲的时候,看宗先生画梅花非常好,虽然接触不多,但是印象很深。宗先生有很强的个性,平时不太跟人搭讪,尤其是去世以后,特别是今天艺术品市场这么繁荣、这么热闹,但是宗先生作品几乎跟这个市场绝缘,宗老对名利看得很淡,去世以后,家属仍然继承宗老的作风。

我们对那个年代很多的作家都有很多的研究,但是对宗先生的研究是很不够的,看到这些画,水平不在蒋兆和先生之下,基本都在一个水准上。因为我们都是画画的,有些画感觉到我们很难企及,知道什么东西难,这次展览给我们很大的震撼。

  • 南京门西新桥,纸本彩墨 ,67×135.5cm,1984年

总的来讲,我理解宗先生也好包括亲属也好,把这些东西捐给国家放在美术馆,里面最大的意图可能就是要大家对宗先生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能美术馆将来就要担负起这样的任务,对宗先生大师级人物进行专题研究,对他的宣传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江苏省美术馆对宗老学术研究方面不要停止,不要这次搞完就结束。


黄戈

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副馆长

今天看到宗先生的作品,确实感觉到震撼,这种带来的感受不是能用语言所能表达的。同样在中西融通,但不像当今拿着毛笔画素描的感觉,我个人感觉宗先生在当时传统山水面貌有一种创新。表面上大家都说借鉴吸收西画来求新求变的风尚,但是其实我个人感觉宗先生与时俱新,对生活的深入理解,是带有很强烈的一种人文关怀,这是跟现代很多画家,我认为是很大的一个不同。

宗先生把传统山水注入了一种儒家精神,对生活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不能简单说山水花鸟是简单的题材区隔,在他的笔下,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是一种贯通式的,只要他有感觉有感受的东西,他都可以表现。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画,在他手里是一种工具,最终表达他的一种情感,我觉得这是我们当今画家所缺乏的东西或者缺失的方面。

以宗先生的水准,我们衡量一个大家的标准,各方面如此全面又有如此的人文情怀修养在他的笔下可以反映出来,但是跟他的声名反差太多,我作为年轻后辈,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继续把宗先生的学术搞好,继续发扬他的东西,为他尽一点绵薄之力,谢谢大家。

  • 水上娘家,纸本彩墨,69.5×135.5cm,1984年

延伸阅读

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变革者——宗其香

吴大羽:致毕业同学书

师生之间是道义关系——吴大羽与吴冠中

线条之美:看美猴王之父张光宇笔下的日本歌舞伎

光华之路|庞均:父亲庞薰琹在痛苦中自圆其梦

吴冠中的江南——画不尽江南人家

势象空间是中国领先的独立艺术经纪机构和资深画廊,由李大钧创办,以中国现代主义和新绘画为主线和基石,设有二十世纪现代艺术部、当代艺术部,代理推广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如吴大羽、张光宇等,并与中国当代的重要艺术家进行良好合作,呈现各时期先锋艺术家的状态和作品,奉行"以艺传道,以藏立业",是当代艺术生态系统的重要机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