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李纨的唯一诗作,有婉约的味道!

《红楼梦》李纨的唯一诗作,有婉约的味道!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有个海棠诗社,是文采风流的贾探春倡议建立的,探春下了几个帖子,众姐妹无不拥护,令人想不到的是反映最强烈的却是一向默默无闻的李纨。

李纨直呼“雅得紧”,“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而且还自荐掌坛。可是身为诗社社长的李纨却没有独立的作品,看起来这个社长并不是很称职啊!当然李纨不能诗也有她的缘故:

李氏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李纨有书香世家的出身,也有玲珑聪敏的内心,只是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没有释放出来;婚后夫君早逝,李纨又青年守节,就更不能抛头露面、随心所欲了。如今探春起社,李纨的诗心萌动,如雀跃欢呼。

那么,李纨的诗才究竟如何呢?在元妃省亲一节可见端倪,这也是《红楼梦》全书里李纨唯一完整的一首诗作,“题文采风流匾额”: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因为是颂圣的主题,整首诗中规中矩,歌颂大观园秀水明山、风流文采胜过蓬莱仙境,将元春比作神仙下凡,将省亲视为盛举,当今视作盛世,言辞之间充满了“颂圣”的味道。值得品味的则是颔联“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文字很美,令读者如临其境。

绿色绸绢裁成的歌扇,与萋萋芳草融为一体,迷离不分;缃绮织就的裙裾舞动随风,如同红色的梅花落瓣 。想着美丽的歌女舞姬,纨扇半遮,舞姿飘逸,歌喉婉转,回眸一笑,顾盼生辉。这是多么令人迷醉的画面,多么令人留连的场景!但是,我们知道元妃省亲在正月十五,时值冬令,哪里有绿草、哪里有红花啊?当时的大观园只有各式各色水晶玻璃风灯,各种树木没有花叶,皆用绸绫纸绢依势作成花瓣粘于枝上。这句诗的意境纯粹是李纨的想象,或许在李纨的内心深处,始终有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图,有这样一段难忘的风景。

每当读到李纨的这句诗,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其中有一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舞姿曼妙,直舞到明月低沉;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风儿消歇。意境与李纨的这句诗何其相似乃尔!

晏几道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与晏殊并称“大晏"和"小晏”。这首《鹧鸪天》是诗人对往昔恋人的怀念,“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共同欢聚。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唯恐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有至性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回想李纨的这句诗,脂砚斋评曰“凑成”,但未尝不是李纨内心的真实表露,明为描摹省亲盛景,但实际上蕴藏着她对往昔的怀念,对逝去夫君的想念,对青春的追忆和无限的留恋。曾经的相知相惜,曾经的琴瑟和谐已经如同梦境一去不回,或许曾经的李纨就是这样明艳靓丽。

在宝玉挨打的时候,王夫人想起了听话的贾珠泪如泉涌,而李纨更是痛彻心扉,痛哭失声,是什么让一向沉稳的李纨如此动情亦如此失态?自然是她和贾珠深厚的情感,如果没有真情存在,就不会在时隔这么久之后,只要提起故人就伤心欲绝。

贾珠是王夫人的长子,而元妃是王夫人的长女,元妃省亲为贾氏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之盛,然而热闹都是别人的,李纨回首往昔已如锦绣堆灰,她看着元春很自然会联想到已经夭逝的贾珠,因此才有了这样的诗句。

整首诗是端稳的,可这一句却是妍媚的。李纨,如槁木死灰的李纨,向往着青春的色彩,她的活泼泼的一颗心被禁锢在膏粱锦绣之中,拘囿在规矩操守之间,只有在不经意的时候才会如昙花一现,真情流露,就如同这一首诗中略显突兀的这一句。

往期回顾:

红楼诗社的唯一一次填词游戏,不要小看了这个细节!

如果贾珠没有夭亡,李纨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王熙凤?

《清平乐》:晏殊范仲淹欧阳修,你学过的古文作者都在这里!

《西游记》里有一块石头和《红楼梦》很像,为什么!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