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评冯小刚:欺下必媚上!唯成功论的投机主义者,殿堂里的小丑

文丨曹镜明

题丨王朔评冯小刚:欺下必媚上!穿上叶京给的裤子,也堵不上喷人的嘴

王朔评冯小刚:欺下必媚上!唯成功论的投机主义者,殿堂里的小丑

王朔不光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编剧,代表作品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阳光灿烂的日子》、《编辑部的故事》、《一声叹息》等等,都是口碑与票房(收视)齐飞的经典影视剧。同样在娱乐圈里,和王朔捆绑最深的两个导演便是姜文和冯小刚,同样也都是国内著名的大导。

关于王朔对于姜文的评价已经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分析过了,而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探讨王朔和冯小刚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冯小刚为什么和他的患难之交,恩人伯乐都闹掰。难道冯小刚真的是“冯裤子”吗?

发誓要成功的野路子

冯小刚是野路子出身,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从小,冯小刚的父母就离异,和姐姐一起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故而,日子过得很是紧张。直到现在,冯小刚仍然说自己最得意“开水泡饭”这口,就是源自小时候的那段经历。这话不一定可信,毕竟也只是生活习惯而已,也没必要深究。但是,童年对于冯小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以后有出息,成了冯小刚唯一的盼头,不光是为了母亲,更是为了自己。甚至,也有网友调侃道:“幸亏冯小刚有出息了,不然长成这样,连找对象都困难”!是啊,如今的冯小刚确实是不缺女人和花边新闻,尤其还是混迹在娱乐圈里的大导。就像之前,喝多了要求女演员当众跳舞被陈道明回怼一样,都狂成什么样子了。由此,不难看出类似于“一夜暴富”“小人得志”的丑态!

一遇风云便化龙(大导)

冯小刚在高中毕业后,便参军,到队伍上进行锻炼,后来经过发展成为部队文工团舞美设计,可是没过多久,就因为队伍精简编制,被迫退伍,到北京发展。没过多久,冯小刚便结识了自己生命中第一个贵人——郑晓龙。郑晓龙在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工作,一个冯小刚做梦都想去的地方。由此,冯小刚便对郑晓龙展开花样拍马屁,抱大腿。

郑晓龙也因为冯小刚的大献殷勤而倍感高兴,没过多久便通过自己的关系,将冯小刚也调进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工作,实现了冯小刚阶段性的梦想。至于为什么要说是阶段性的梦想呢?因为单单在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工作,还不够有出息,还满足不了冯小刚内心对于“成功”的定义。

有一天,在片场,冯小刚看见郑晓龙在阅读王朔的一篇文章。当时,王朔已经是文坛、演艺圈的风云人物。便问道:“您认识王朔吗?我太喜欢他了!”郑晓龙想也没想,说道:“认识啊!”紧接着冯小刚打蛇随棍上,通过郑晓龙认识了王朔。而王朔并不喜欢冯小刚,认为他:“欺上媚下,油嘴滑舌的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冯小刚的姿态放得足够低,左一口王老师,右一口王老师,把王朔的逼得没办法,倒也继续处了下来。

当时,王朔他们在策划《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的本子。然而,在开拍前夕,本子却莫名其妙的丢了。就在这时,冯小刚跳出来说道:“自己都会背!”果不其然,王朔就通过和冯小刚的合作,又重新把这部经典喜剧的本子给复制了出来。也正是由此,让冯小刚走进了王朔的视野,今后做些什么事都带着他。然而,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事,就是当王朔和冯小刚重新把本子写出来后,之前的那个本子,又莫名其妙的找到了。

由此,也有人说,这本子是冯小刚的套路,自导自演,只为增进和王朔的感情。当然,是真是假,估计也只有冯小刚自己知道。不过倒是让江湖流传起,另一个传说:“冯小刚为了拍王朔的马屁,将他的小说都背了下来。”甭管事实的真相是如何吧!冯小刚能够在如此低的起点,创出如此大的事业来,足够说明这个人绝不是吃素的。

投机主义者的春天

冯小刚通过王朔,先后认识了叶京、刘震云等人,正式打响了自己的名头。没过多久,国内整顿风气,痞子文学的代表人物王朔,也未能幸免如此,被迫去美国发展。在临走前,王朔对冯小刚说:“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王朔的骨子里,还是义气的、仗义的。而冯小刚在王朔离开后,居然擅自将他的作品《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甲方乙方》电影。这还不是最过分的,为了确保能够过审,直接将王朔的原作者名字抹去,在获得票房的成功之后,扔给王朔5万块钱,当做酬劳。

可见,当时的冯小刚已经飘了,尤其是在攀上华谊的大腿后。如若,冯小刚只是和王朔这一个恩人伯乐闹掰,也许这里面的过错占比能够五五开。可是,就连郑晓龙、叶京等人,也都和冯小刚闹掰了,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就以叶京为例,当初冯小刚和王朔闹掰之后,冯小刚想要筹拍王朔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而王朔根本不搭理他。最后,还是叶京出面组局,王朔看在他的面子上,勉强同意的。即便是该影片获得一个埃及的奖项,当记者在采访王朔的时候,王朔还讽刺道:“在我的印象中,埃及电影节就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企业奖。

那么,叶京为什么和冯小刚闹掰呢?原来是,当初叶京在筹拍《梦开始的地方》时,冯小刚暗地里联合投资方,开黑价。结果导致直接谈崩,对方连一个招呼都不打。甚至为此,叶京在拍摄《梦开始的地方》时,专门为冯小刚设计一个冯裤子的角色,找一个特别像冯小刚的人物,进行表演。由此,冯小刚落下一个“冯裤子”的绰号。

最后,简单的总结冯小刚的“嘴炮”生涯:妻子徐帆落马金马奖,炮轰不公正,结果自己得奖后,又花样跪舔;《一九四二》的时候,由于票房扑街,就在现场炮轰观众都是些垃圾;《私人订制》的时候,由于口碑扑街,和影评人势不两立……在冯小刚各种看似直率的行为后背,都是为自己谋求私利,属于无利不起早的主。

如今的冯小刚,肯定是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有钱的人,也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打球了。可是,现在的冯小刚依旧是骨子里的冯裤子,甭管怎样的洗白折腾,或是骄傲自大,那股子“欺上媚下”的劲头,永远也不会消失。


作者自荐:

1)李敖、王朔都看不起金庸,就连德国人都说:金庸在写作上是种倒退

2)王朔评姜文:有他在,我们才好说本大国电影也不都是行活儿

3)白岩松讽王朔:原以为他也就评价老舍、鲁迅,没想到把枪口指向我

4)王朔评白岩松:自以为的真诚,不过是骨子里的做作,没有过人见解

5)王朔评鲁迅:不是世界级文豪,光靠一堆杂文短篇是立不住的

本文系【曹镜明】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