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崛起背后,真正的推手是谁?

作者:李俊鹏

大鹏视野战略策划中心 主任

回看中国四十年发展,有一种说法: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

同样,

回看郑州四十年发展,也可以概括为:

“90年代看高新、00年代看东区、10年代看港区”。

不夸张地说,郑州近10年最大的惊喜,就是港区的崛起,没有之一。

港区在河南和郑州近十年来实现逆袭中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

1997年8月28日,郑州新郑机场正式建成通航。

前十多年,几乎可以说默默无闻。

2010年之后,开始迅猛崛起,用一飞冲天来形容,一点不夸张。

为何能在一夜之间实现蝶变,原因何在?

——壹——

强势崛起

1、发展突飞猛进

用数据说话。

近十多年来,郑州航空港无论是旅客人次、货运吞吐量,还是增速、排名都突飞猛进。截至2018年12月,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有55家客运航空公司,208条客运航线,116个客运通航城市;21家货运航空公司,34条货运航线,40个货运通航城市;旅客吞吐量2733.47万人次,同比增长12.49%;货邮吞吐量51.49万吨,同比增长2.43%;起降架次20.89万架次,同比增长7.09%;分别位居中国第12位、第7位、第12位。

2、地位快速提升

从郑州新郑机场来看,跻身为4F级国际民用机场,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7×24小时”“全时段”通关国际机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中国中部地区第一大国际机场、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

从郑州航空港区来看,2012年,获批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全国首开新河。

郑汴新区空间结构(2009年)

郑州大都市区空间结构(2019版)

从郑州大都市区层面来看,由十年前作为郑汴新区中的众多组团之一上升为2017版郑州总规、郑州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中的双主城之一。尤其是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中明确提出,航空港区未来构建以航空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双向开放重要门户和现代航空都市,建成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综合)枢纽,与主城区“双城引领”郑州大都市区打造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区,其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贰——

港区的逻辑

取得成就固然值得庆贺,但理出背后发展逻辑无疑更具价值。剖析港区近20年崛起之路,无论对于深入理解港区自身,还是理顺河南和郑州发展逻辑都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回顾航空港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空港阶段(1.0时代)、临空经济区阶段(2.0时代)、航空城阶段(3.0时代)、航空都市阶段(4.0时代)。

1、1.0时代:航空港区阶段(1997—2000年)

该阶段,总体上仍是以普通民航机场的交通枢纽功能为主作为全国的干线机场之一;从级别上,仅是属于新郑市管;从运营上,以管理为主;交通运输功能和功能居于主导,运营方式相对单一,产业经济功能和区域功能尚未体现。

2、2.0时代:空港经济区阶段(2001—2009年)

与第一阶段相比,该阶段从机场自身来看,机场旅客吞吐量飞速增长,为航空港区未来的腾飞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区域性干线机场跻身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从功能来看,由单一的交通枢纽功能向空港和经济复合功能转变,围绕新郑国际机场积极招商引资,始终保持发展活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入驻企业与日俱增;从运营上,由单一向市场化运营转型;从级别上,由隶属于新郑市升级为正处级郑州市派出机构;从地位上,由普通的航空交通枢纽跻身促进中原崛起、建设大郑州的省级地位;从产业类型上开始呈现航空配套产业、食品加工业、物流业等逐步多元化业态;从空间上由单一的机场核心区向西部新郑薛店工业园区等空间外溢,新郑成为第一轮实际受益者,从而开启了其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期,顺利赶超巩义。

3、3.0时代:航空城阶段(2010—2016年)

该阶段无论对于港区,还是郑州,甚至河南,都是具有决定性的时期。河南先是由申报中原城市群屡次受挫到中原经济区顺利跻身整体序列,再到实现“三区一群”多重叠加,致力于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可以说航空港区在其中都扮演了极端重要角色、功不可没;自此港区、郑州和河南的经济结构逐步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对郑州来说,由区域性中心城市顺利跻身中心城市;从功能地位来看,由区域性枢纽上升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区域重大功能。

从级别来看,由正处级郑州市派出机构升级为河南省派出机构;从机场自身来看,成为中国体量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中部地区唯一拥有双航站楼双跑道的机场、最高等级4F机场;从产业类型上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跨境电商、航空物流等更加丰富多元转型升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时期地产业开始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空间形态来看,港区从局限于机场枢纽及外围狭小空港枢纽和产业区域逐步向北和向南拓展,并形成明确功能分工,同时,尤为明显的是发展理念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是以往单一的临空产业园区,更加突出生态宜居理念,通过双鹤湖、园博园等生态设施建设,提升环境品质,凸显产城融合理念,配套建设大量的社区楼盘,而今已成长为近百平方公里、数十万人的现代化城区,由郑州都市区的重要功能组团成为而今郑州大都市区“双核“之一。

4、4.0时代:航空都市阶段(2017年—未来)

该阶段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郑州开始致力于打造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中心城市,正如虹桥国际枢纽助力上海成为世界城市同理,郑州同样需要同等级别的国际性门户区域;随着郑州高铁南站开通运营,航空港区开启“双门户枢纽“功能,被提高到前所未有高度,受到空前重视,不再仅是作为人口和产业集聚区的城区,而是作为双城之一,作为国际门户型区域载体支撑,引领中原城市群、郑州大都市区参与世界分工、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和门户,向未来的航空都市迈进。产业类型进一步确定为电子信息、现代物流、高端商务、高端装备等现代化都市型产业类型。从空间来看,港区未来将是规模超40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都市区,范围涵盖新郑、中牟、尉氏多个县市。

——叁——

得失几何

1、成功启示

总结港区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其一,适应航空时代的到来。自公路时代、铁路时代和高铁时代之后,当今社会实际上已经逐步步入航空都市时代,河南及早捕捉时代先机。

其次,全球经济低迷,外向型经济不振,沿海经济受损,内地地位提升,沿海开放转向陆海双向开放,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

其三,富士康进驻,极大助力港区和郑州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跨境电商、航空物流等更加丰富多元转型升级,大力拉动河南外贸出口。

其四,河南顺势而为,率先打造“中国-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和“中欧班列”,开全国内陆开放和航空经济之先河,抢得重大先机。

其五,河南省提前谋划,“大交通带动大枢纽,大枢纽带动大产业”思路极富远见,同时规划近百平方公里用地布局,为港区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此外,河南地处中原、承东启西的优越区位,稳居全国人口第一、经济第五的雄厚实力以及广阔的腹地优势,都为空港的快速崛起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比于郑汴新区的屡屡受挫,航空港区近十多年的强势崛起则成为郑州发展历程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由一座普通的省会机场,逐步成为区域性枢纽机场,进而成为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再到成为国际性航空货运枢纽机场;成功助力郑州由普通农业省会,到区域性中心城市,再到中心城市;成功使得河南由内向型经济体系转向外向型经济体系;夯实了区域性门户枢纽功能地位;助力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获批;尤其是随着郑州高铁南站开通运营,将实现“双门户”枢纽,未来将释放更大价值潜力。

2、发展反思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指出,港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隐忧和问题,值得关注,具体包括:

(1)潜在影响

目前,富士康对于港区发展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其掌门人,尤其是最近的一系列言行,都给富士康未来的走向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富士康自身作为代加工企业,随着苹果在全球市场地位的波动,其产量受较大影响。

(2)红利空间缩小和同质化竞争加剧

趋于扁平化,原有的红利空间逐步缩小。受惠于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曾极大助力航空港区发展,但随着之后一系列临空经济区的获批,郑州航空港区原有的优势逐渐弱化。同时,伴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临空经济受到空前重视,各地临空经济区迎来建设热潮,彼此之间同质化趋于明显,竞争也随着更加激烈。

(3)本土龙头航空公司缺失

虽然2019年6月14日,河南首家本土基地货运航空公司——中原龙浩航空有限公司在郑州机场揭牌并实现首航,但本土龙头型、综合型航空公司缺失的最大短板依然未能得到解决。

(4)地产化倾向明显和产业相对空心化

产城融合是未来总体发展趋势,符合未来航空都市的打造,但反观目前港区遍地的各类住宅楼盘,而产业则相对较少,仍集中于以富士康为中心的周边较小范围,无论从企业规模、数量、体量,还是品牌、类型、层次,都相对单一、稀少、较低,与其地位和未来发展目标存在较大落差。

(5)生态环境品质有待提升

搞地产无可厚非,但放眼整个港区,几乎全部是高密度、低层次同质化的楼盘,真正高品质、高品位的住区极为少见,对于致力于吸引高端要素、优秀人才无疑是极大短板。虽然建设有双鹤湖公园、园博园,极大改善港区生态环境,但与同类地区相比,并无太大优势,甚至与郑东新区,尤其是北龙湖、白沙组团区域相比,环境品质也并不占优,同时,各类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滞后,整体上,与“双城”地位不匹配,更与致力于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和航空都市差距甚远,亟需在现有空间格局中找寻更优的空间平台。

(6)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港区建设和运营中市场参与力度不够;周边地区间区划掣肘、协调缺位、沟通渠道不畅,较大地制约了港区更快发展,最为典型地莫过于划入港区的尉氏部分乡镇。尉氏县岗李镇、大马乡两个乡镇近65平方公里土地纳入港区,从省级层面早已批复划归港区,但由于种种原因,港区一直迟迟未予接管。而今,面临极为尴尬的局面是,虽然成立港尉新区,但也由于诸多原因也一直未能正常运转,甚至居无定所;港区各级道路和管线早已敷设,但至尉氏一片空白;各类项目和投资急需落地,但只得悬置空中;最终使得区位优势极为优越、价值极为重要的近65平方公里土地白白闲置多年,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更造成诸多重大机遇错失。

最初发表于2019年7月16日

文中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会及时删除。


李俊鹏

大鹏视野战略策划中心 主任

国家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

聚焦城市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决策咨询和文旅项目策划,从业10余年,操盘各类实战案例100多项。


---- 往期推荐 ----

1.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四大明星城市崛起偶然OR必然?

2. 北龙湖之后,郑州下一个市场引爆点在何处?

3. 重大变局!郑州究竟该怎么办?

4. 未来10年,谁将成为“中原第一县”?

5. 郑州OR武汉:谁将成为第20个国家新区?

6. 郑东新区的逆袭:“鬼城”到“标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