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文艺皇帝”元顺帝的文化修养,到底怎么样?

囿于元朝皇室内部围绕皇位的纷争,年幼时期的妥欢贴睦尔(元顺帝),一度被“流放”至高丽和广西静江(今桂林市)等地。但回过头看,这为其能接受到较多汉文化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妥欢贴睦尔(1320—1370),元明宗和世㻋长子,元朝末代皇帝,在位时间长达36年。“母罕禄鲁氏,名迈来迪,郡王阿儿厮兰之裔孙也。初,太祖取西北诸国,阿儿厮兰率其众来降,乃封为郡王,俾领其部族。及明宗北狩,过其地,纳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于北方。”

妥欢贴睦尔(1320—1370)

不过,关于妥欢贴睦尔的出身,却因文宗图帖睦尔(顺帝妥欢贴睦尔的二叔)等人于至顺二年(1331年)精心炮制的诏书“播告中外”,一度被传为“疑案”。如《元史·虞集传》载:

初,文宗在上都,将立其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乃以妥欢贴睦尔太子乳母夫言,明宗在日,素谓太子非其子,黜之江南,驿召翰林学士承旨阿邻帖木儿、奎章阁大学士忽都鲁笃弥实书其事于《脱卜赤颜》,又召集使书诏,播告中外。⋯⋯元统二年(1334 年)⋯⋯有以旧诏为言者,帝不怿曰:“此我家事,岂由彼书生耶!”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1332)

倘若“参考”文宗“炮制”出的“论点”,妥欢贴睦尔究竟是谁的儿子呢?权衡著《庚申外史》载:

....国初,收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入都自愿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诏居甘州山寺。有赵王者嬉游至其寺,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祐七年, 女子有娠,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明宗适自北方来,早行, 其寺上有龙文五彩气,即物色得之,乃瀛国公所居室也。因问:“子之所居,得无有重宝乎?”瀛国公曰:“无有。”固问之,则曰:“今早五更后,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 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

很显然,这只是元末民间流行的“传奇故事”而已,一笑了之即可。对于生母早逝、生父被害且年幼的妥欢贴睦尔而言,所谓的“出身之谜”,完全是“黄金家族”内部纷争的产物。

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什么“黄金家族”这么喜欢“窝里斗”?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㻋(1300—1329):我大儿挺悲催....

从天历二年(1329年)到至顺四年(1333年),妥欢贴睦尔经历了一段颇为坎坷的徙居流放生活。

天历二年(1329 年),明宗“暴崩”,9岁的妥欢贴睦尔在二叔图帖睦尔等人的精心策划下,先被徙往高丽,“使居大青岛中,不与人接”;至顺二年(1331 年)又被 “移于广西之静江(桂林)”,并派刑部官员哈喇八失陪伴南行,“哈喇八失尝受密旨,有侵害帝意”。

寓居于大圆寺的妥欢贴睦尔,在寺中秋江长老的帮助下,接受到了良好的汉文化教育。除了通读《论语》等儒家经典外,还“每日写字两张”,滋养了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

桂林山水甲天下

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从未忘记寺中秋江长老和诸僧的恩情。他下令“舍与该寺常住租五千供之”,又“改广南西路宣慰司为广西行中书省”,以示恩宠。

在今天看来,这一段“歪打正着”的经历,对其执政早期颁布的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汉化”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便“寻诏奎章儒臣侍讲《六经》禁中”,“诏选儒臣欧阳玄、李好文、董缙、许有壬等四人,五日一进讲,读四书五经,写大字,操琴弹古调,常御宣文阁用心前言往行,欣欣然有向慕之志焉”。

妥欢贴睦尔不仅书法造诣颇深,还常手书大字,赐与左右文士儒臣

  • 以“庆寿”二字,赐予“于字画尤精”的著名书法家朵儿直班(木华黎七世孙);
  • 以“闲闲看云”四字,赠予玄教大宗师、书法家吴全节(1269—1346),其题字“模以文梓,饰以云龙”,“奉于龙虎山上清正一宫达观堂之阁”。

时人对妥欢贴睦尔的书法水平,有着比较高的评价。譬如元末文学家陶宗仪,就曾称其书写的大字“严正结密,非浅学可到”。

陶宗仪(1329—约1412),字九成,号南村,台州黄岩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

妥欢贴睦尔高超的书法水平,还体现在各种公书文件上面。他常亲自手书诏册和手札,被时人传为美谈。历史记载:

至正十三年,“朝廷议立东宫,奉特旨命近臣召欧阳玄,以老疾不至。天子特以御罗亲书墨敕召之,略云:‘即日朝廷有大事商议,卿可勉为一行。后不书名,但呼元功而已。圣眷之重,亘古莫有。玄即赴京,就以御札装潢成轴以荣之”。

1342年的元顺帝

除了书法,妥欢贴睦尔对绘画艺术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元史》载:

帝暇日欲观古名画,即取郭忠恕《比干图》以进,因言商王不听忠臣之谏,遂亡其国。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进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问何谓一事?”对曰:“独不能为君尔。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他非所尚也。”

另外,妥欢贴睦尔对汉文文学也颇有研习。他不仅能诗,且善作文,其汉诗亦多佳作。当明朝大军兵临大都城下之际,其所作的七律《答明主》,诗意不亢不卑,毫无仓惶之色,被视为一封别致的国书: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丁宁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元上都遗址

值得注意的是,妥欢贴睦尔的“理科成绩”也不差。在物理学、机械学、数学等方面,均有一定涉猎,被时人誉为“鲁班天子”。据《元氏掖庭记》载:

(其制五云车),车内五箱,以火树为槛式,乌棱为轮辕,顶悬明珠,左张翠羽,盖曳金铃,结青锦为重(一作层)云覆顶,旁建青龙旗,列磨玉雕银戟五,右张白鸠缉毳,盖曳玉铃,结素锦为层于覆顶,旁建白虎旗,列豹绒连珠枪五,前张红猴毛毡,盖曳木铃,结赤锦为重云覆顶,前建朱雀旗,列线锋火金戈五,后张黑兔团毫,盖曳竹铃,结墨锦为层云覆顶,后建玄武旗,列画干五,中张雕羽曲柄,盖曳石铃,结黄为层云覆顶,建勾陈旗。中厢为帝座,外四厢为妃嫔座,每晦夜游范中,御此以行,不用灯烛。

客观地说,妥欢贴睦尔不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并具备了比较包容的文化心态。对皇太子汉文化教育的重视、执政之初采取的“文治”政策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等,正是这种文化素养和心态的集中反映。

叶子奇《草木子》中,录有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所作《新月诗》一首: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1339—1378)

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妥欢贴睦尔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亲政以后后,“翦除权奸,思更治化”,在全盘否定前任右丞相伯颜关于“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主张的同时,重用以脱脱为代表的儒臣,颁布和推行了包括恢复科举、设宣文阁、修辽金宋三史、翻译经史书籍、修订《至正条格》与《六条政类》等典章在内的一系列新政。

在改革初期,元朝一度出现中兴的局面,后人对“更化”政策多有肯定。“向使庚申帝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则终保大位,何至于远遁而为之虏者!”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把元顺帝“忽悠瘸”的十六天魔舞,到底是什么来路?

一文概览:藏传佛教是如何“玩死”元朝的?

脱脱草书《题璇玑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另外,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妥欢贴睦尔一直持有比较积极的开放和吸纳态度。1328年,一支为元顺帝所遣、包括法兰克人安德鲁等16人的使团,携带着妥欢贴睦尔致教宗书,从大都出发,于1338年抵达亚维农(位于法国南部的隆河左岸),受到了教皇伯涅的克十二世的接见。妥欢贴睦尔致教皇书称:

长生天气力里,皇帝之皇帝圣旨。咨尔西方日没处,七海之外,法兰克基督教徒之主,罗马教皇。朕遣法兰克人安德鲁及随从十五人至尔教皇廷,设法修好,俾今后对得通聘。仰尔教皇赐福于朕,日祷时不忘朕名。朕之侍者阿兰人,皆基督之孝子顺孙。朕特介绍于尔教皇。朕使人归时,仰尔教皇, 为朕购求西方良马,及日没处之珍宝,以免飨壁。准此,鼠儿年(至元二年) 六月三日,书自汉八里城。

亚维农 教皇宫

很快,教皇向元朝派遣了一支规模不小的使团,并于1342年抵达上都,并向妥欢贴睦尔呈献了一匹骏马。《元史》记录道,“是月,拂朗国贡异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纯黑,后二蹄皆白”。

使团在元都逗留了近4年,受到了元朝官方的优待。当他们离去时,妥欢贴睦尔要求“我或其他人很快能和一个赋予全权的红衣主教返回来,担任那里的主教”。

拓展阅读:随笔:基督教在蒙古帝国的奇幻漂流

元朝的市集,可以看到各种面孔

坦诚说,元朝与欧洲国家以宗教为媒介而展开的交往活动,既促进了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也密切了双方的经济联系。

诚然,妥欢贴睦尔没有秦皇汉武一般的政治气度,更缺乏祖先成吉思汗一般的武功,但从他亲近和接受汉文化,并一度“思更治化”的行为上看,其“职业生涯”还是有一些亮点的。

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确,他和其他封建统治者一样,曾残酷剥削和压迫了广大劳动人民。尤其在其执政后期,“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国家大事被其抛之脑后,使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再加上水旱灾害连年不断,最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元末农民大起义。

气势汹汹的明朝骑兵

在蒙古语中,“妥欢贴睦尔”可被直译为“铁锅”。而元朝在中原统治终结的“大锅”,“机缘巧合”地背到了妥欢贴睦尔的身上。

1367年8月,大势已去的他,诏命皇太子领天下兵马;次年闰月,他携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逃到应昌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同年八月,明军攻陷大都。在蒙古语史书中,同样记录了一首“离别大都诗”:

1370年4月,妥欢贴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 ,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至此,中国进入了即“宋齐梁陈”和“魏齐周”、两宋与辽金之后的第三个“南北朝时期”。

顾颉刚版本明朝地图(1955)


拓展阅读:

被压制百年的“黄金家族”:北元大汗们的凄凉血泪史

一文概述:为什么明朝如此抗拒“和亲”?

读书笔记:明朝日常生活中的“蒙古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