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来源于“无”的大道磁场:把握“无”能拥有力量(连载244)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

今天,我们将进入《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动“的第五层次。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今天,我们进入第五层次,大成功生命的秘密在于四句话。

首先,世界来源于“无”的大道磁场。

本章四句话是道德经的中心章节,特别是现在讲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天无”这十一个字的宇宙观,更是对《道德经》核心思想的深度阐述。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世界来自于虚无的大道源头,虚无的大道源头产生“有”,“有”就是万物的原始,万物由“有”演化而来。

正如道德经第一章所说“无名天地之始”老子认为世界来源为“无”,爱因斯坦则认为“物质形成于场——场是具有能量强度的空间,其中并无一物,因此宇宙中根本没有物质,物质都是能量空间组合而成”,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等等科学推理,都与老子的观点高度吻合。

可以想象几千年前老子竟然已经领悟宇宙起源的本质,达到现代科学的最高境界,其智慧之高深,只能用不可思议来描述。

所以,老子的宇宙观,站在了现代科学的至高境界。


其次,把握“无”也许拥有更大的世界。

事物发展到极致之时,从它的对立面去观察,其实维持它胜而不衰的“道”隐藏于大势之下的弱势,处于“无为”的道之中,也就是“弱者,道之用”。

这样的思想发展也完全符合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原理。

老子关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方法论,涵盖了唯物辩证法、相对论等等哲学深层次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维方法。

生活中,许多人拼尽全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梦想、有爱情,成功也好、富裕也罢,一旦无法实现或者遭遇挫折便会感觉失意、沮丧甚至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老子给我们的智慧启发。

比如,万物本来都是“空”的,“有生于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让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对待这种不如意。

因此,追求到了固然实现了愿望,但实现愿望之后也许就会有更加困难的大坑在前方等着。

而失败了,就换个角度思考,你所追求的东西真的是最好的嘛?不见得吧!把手握紧你可能得到的就那么一点,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张开手,也许你拥有的就是整个世界。

所以,也许掌握一个好的宇宙观、方法论,要比我们陷入执着获得的更多,打开的世界更加宽广,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期待。

万物都是在柔弱的循环往复,天下万物都是从无中生有。

在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老子讲了道的大和小。道的“大”在于道生出万物,而万物也都会回归于道,道在推动万物如此循环往复。

道的“小”在于道以柔弱的方式在作用万物,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无为自然的。

所以,谁说一定是要拥有看得见的物质才是好呢?“无”表示没有,“无”更可以表示无穷无尽,有个“无”真好!


再次,大成功生命的绝秘在于四句话

综上所述,走向大成功大自在的绝密四句话就在本章的二十一个字。这四句话没有形容,没有比喻,这四句话放在一起集中展示,更有一种循序渐进,铿锵有力的节奏感。

本章大生命泛指宇宙、地球、国家、企业、家庭。本章的四句话,直接开门见山,点明天长地久的绝秘所在。

本章展开老子宇宙观的第一层面,也是本章第一句:“反者道之动”。

道的运动形式就是返复、循环往复。这句话从矛盾对立和相互转化的角度来看肯定是对的,只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可能不会太容易。

其实这一句跟第三十六章的“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意思一样,只不过是更抽象、更广泛,可以应用到更多的方面。

本章展开老子宇宙观的第二层面,也是本章第二句:“弱者道之用”。

柔弱是道的作用方式,这句话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放在天之道上运用,会更显其春风化雨般的作用。

如果要应用在人世间,则需要结合道德经第七章、第八章、第66章、第78章的方法论加持,人间效果也会得春风化雨般滋润。

本章展开老子宇宙观的第三层面,也是本章第三句:“天下万物生于有”。

天下万物都从最原始的“实有”中产生,按照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来解读,“有”是“最开始最原始的实有之物,是天地万物形成时的初始状态,也应该是茫茫天地万物所共有的规律性”。

关于“有”,我们可以把这个“有”当做你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然后由这个核心能力生发,乘势而为建立家庭、企业、团队等组织。

本章展开老子宇宙观的第四层面,也是本章第四句:“有生于无”。

“实有”则产生于大道品质,不同的神性品质连接不同的空间能量。

回归到人世间,从无中开创出一片天地,从无中打造出一份事业,所以把这个层次归结为最高的一个层次。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继续《道德经》第40章“反着道动”第六层面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


更多《道德经》连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