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未育也会"母爱大发"?Nature报道新奇神经机制


Nature:抚育幼崽行为“感化”年轻雌鼠

Nature——[49.962]

① 将处女鼠与有经验的母亲鼠和幼崽进行同住,记录来自处女鼠下丘脑室旁核(PVN)的神经元活动,包括催产素神经元;② 处女鼠被母亲鼠召唤参与幼鼠护理,母亲鼠将处女鼠领入巢中并演示幼崽的取回,这激活了处女鼠PVN催产素神经元,促进了异亲行为;③ 在小鼠中,催产素可以使听觉皮层的神经可塑性得到提高,以便母鼠可以识别幼崽的危险;④ 本研究证实,啮齿动物可以通过社会传播获得母性行为,其中可能是通过内源性催产素调节的。

【主编评语】

发表在《Nature》上的这篇动物实验研究揭示了“母性行为”的社会传播内在机制,提示下丘脑室旁核的催产素神经元活动,或许是其中关键的因素。(@Epione)

【原文信息】

Oxytocin neurons enable social transmission of maternal behaviour

2021-08-11, doi: 10.1038/s41586-021-03814-7


婴儿受虐待,死亡风险高

Pediatrics——[7.124]

① 使用美国加州2010-2016年间出生的儿童的出生和死亡记录进行分析,共计345万名;② 与从未报告被虐待的婴儿相比,有一次报告受虐待的婴儿的死亡风险是其1.77倍;③ 而报告过2次及以上受虐待经历的儿童死亡风险增加3.27倍;④ 在报告受虐待的婴儿,通过寄养安置可以将死亡风险降低一半;⑤ 有必要对父母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完善医院的儿童虐待报告制度,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主编评语】

发表在《Pediatrics》上的研究提示,婴儿受到虐待后,死亡的风险增高。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医疗系统的报告。这提示我们在医疗系统发现婴儿受虐待的情况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我国也有一定的儿童虐待报告制度,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Epione)

【原文信息】

Infant Deaths From Medical Causes After a Maltreatment Report

2021-08-15, doi: 10.1542/peds.2020-048389


婴儿肠道菌群或可预测婴儿期生长发育情况

Gut Microbes——[10.245]

① 纳入132名拉美裔产后1个月的婴儿,测定肠道菌群结构,观察婴儿生长情况;② 有40%的婴儿在出生后12个月内“快速生长”(从出生到12个月之间的体重与年龄的z分数变化大于0.67);③ 肠道菌群中多种α多样性指标与快生长存在正相关,包括Shannon指数、Faith's系统发育多样性、丰富度等;④ 一些菌属,包括不动杆菌属、柯林氏杆菌属、肠球菌属、奈瑟氏菌属和副杆菌属等丰度与婴儿快速生长存在关联;⑤ 肠道菌型能够增加婴儿生长预测的准确性。

【主编评语】

婴儿的肠道菌群既可以作为干预靶点,影响营养吸收过程,进而影响生长发育,也可以作为健康的生物标志物,综合反映婴儿的健康状况,作为疾病和健康的预测因子。本研究通过队列数据分析,找了潜在可以作为婴儿生长发育生物标志物的肠道菌群结构和菌属。(@Epione)

【原文信息】

Early life 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rapid infant growth in Hispanics from Southern California

2021-08-23, doi: 10.1080/19490976.2021.1961203


孕期邻苯二甲酸盐暴露或影响后代雌鼠乳腺癌风险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6.023]

① 怀孕大鼠通过灌胃暴露于六种邻苯二甲酸盐(PTH)混合物中,观察雌鼠接受单剂量的N-甲基-N-亚硝基脲或赋形剂,记录肿瘤发生情况;② 母体暴露200μg/kg或200mg/kg的PTH混合物时,增加了后代雌鼠乳腺中Ki-67和孕酮受体阳性上皮细胞的数量;③ 对乳腺这一靶器官的形态无明显影响;④ 暴露200mg/kgPTH组小鼠肿瘤发生率和数量最高;⑤ 本研究说明围产期暴露PTH混合物增加了F1代雌性小鼠的乳腺癌易感性。

【主编评语】

发表在《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的一项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孕期暴露于邻苯二甲酸盐混合物,或增加后代雌性小鼠患乳腺癌的风险。这一研究为孕期环境污染物暴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Epione)

【原文信息】

Prenatal exposure to a mixture of different phthalates increases the risk of mammary carcinogenesis in F1 female offspring

2021-08-21, doi: 10.1016/j.fct.2021.112519


北京化工大学团队: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应注意糠醛化合物生成

Food Chemistry——[7.514]

① 在婴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当涉及热处理时,会产生糠醛化合物生成;②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QuEChERS技术与GC-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可靠的糠醛类化合物检测方法,并对两个批次的36个婴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的糠醛进行分析;③ 在喷雾干燥阶段和均质阶段,结合态5-羟甲基-2-糠醛和游离5-羟甲基-2-糠醛的含量增幅最大;④ 风险评估后发现,5-羟甲基-2-糠醛具有较高的危险商值,可能对生产链造成安全隐患。

【主编评语】

均质和喷雾干燥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糠醛产生安全风险的关键阶段。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基础上,将这两个环节设置为关键控制点,对提高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Epione)

【原文信息】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potential and free furfural compounds in the production chain of infant formula and risk assessment

2021-08-09, doi: 10.1016/j.foodchem.2021.130814


妊娠期脂蛋白变化或揭示不良妊娠结局关键因素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5.922]

① 收集24名未怀孕和19名孕中期女性的血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其中11种脂蛋白亚型;② 结果提示孕妇体内较大的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的数量增加;③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共鉴定了87种不同大小的脂质相关蛋白,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怀孕女性的多个蛋白质簇在不同的高密度脂蛋白大小比例上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对高密度脂蛋白功能有重大影响;④ 高密度脂蛋白在脂质运输和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

【主编评语】

妊娠期女性由于各项生理功能变化,可能体现在脂代谢水平上;而高密度脂蛋白等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炎症反应、不良妊娠结局等有关。基于此,本研究探索了妊娠期女性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改变,为这一潜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Epione)

【原文信息】

Pregnancy is accompanied by larger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s and compositionally distinct subspecies

2021-08-13, doi: 10.1016/j.jlr.2021.100107


子宫内膜疾病治疗的希望——ECM水凝胶

Acta Biomaterialia——[8.947]

① 从脱细胞组织中获得的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再生生物相容性材料;② 在子宫内膜损伤小鼠模型中研究了单独使用EndoECM或添加生长因子(GFS)修复子宫内膜的能力;③ 实验表明,用EndoECM+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治疗的小鼠出现了再生效应;④ 包括子宫内膜腺数量增加、面积增加、细胞增殖指数高、新血管发育、胶原沉积减少和妊娠率提高;⑤ 因此,上述方法有望临床治疗Asherman综合征和子宫内膜萎缩等子宫内膜疾病。

【主编评语】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其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其与生长因子共同作用具有修复子宫内膜的作用。(@Epione)

【原文信息】

Bioengineered Endometrial Hydrogels with Growth Factors Promote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Restore Fertility in Murine Models

2021-08-17, doi: 10.1016/j.actbio.2021.08.025


复旦大学团队:补充维生素D或许可减少PM2.5暴露对孕妇的影响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6.291]

① 纳入6374名妊娠期孕妇队列,应用模型估计每个人孕前和孕期PM2.5暴露水平;②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与孕前1个月、妊娠早期的PM2.5水平存在关联;③ 血清25(OH)D水平增加一个四分位时,HbA1c水平降低0.437;④ PM2.5暴露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呈现负相关;⑤ 中介分析提示,孕前和孕早期PM2.5暴露或可通过改变血清25(OH)D水平,从而影响HbA1c水平,这其中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0%和4.05%。

【主编评语】

本研究通过队列数据分析,发现孕早期PM2.5暴露或增加母亲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而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但是这种增加有2-4%的部分是通过改变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实现的。因此在无法短期内改变空气污染的前提下,或许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来减少PM2.5的损害。(@Epione)

【原文信息】

PM2.5 exposure and matern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early pregnancy: Associations and potential mediation of 25-hydroxyvitamin D

2021-08-17, doi: 10.1016/j.ecoenv.2021.112645


饮用水成分或影响小鼠大脑神经发育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6.291]

① 采集来自密集耕作地区(农业)水井的水,和附近原始森林的水,检测发现农业井水中含有丰富的硝酸盐、总溶解盐含量较高;② 使用这两种水饲养孕期和哺乳期的小鼠,在产后5和21天观察大脑发育情况;③ “农业水”暴露小鼠大脑明显较小,在21天时,运动皮质中的神经元显著退化,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白质星形胶质细胞减少,细胞死亡增加;④ 尤其在齿状回部分,上述变化特征更加明显;⑤ 大脑发育对饮用水的成分或许很敏感。

【主编评语】

密集农业耕种地区可能对当地的水质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长期饮用农耕地区的水质,可能对儿童的大脑发育有负面的影响。(@Epione)

【原文信息】

Agricultural groundwater with high nitrates and dissolved salts given to pregnant mice alters brain development in the offspring

2021-08-19, doi: 10.1016/j.ecoenv.2021.112635


南华大学团队:沙眼衣原体感染对阴道菌群的特殊影响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5.293]

① 纳入衣原体阴性健康人(7人)、衣原体阴性不孕女性(8人)、衣原体阳性不孕治疗前(6人)和衣原体阳性治疗后(4人),采集阴道菌群进行比较;② 衣原体阳性女性阴道菌群中更多以惰性乳杆菌为主,而不是以卷曲乳杆菌;③ 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奇异菌等丰度降低,且IFN-γ、IL-10等因子也降低;④ 在衣原体治疗后,上述变化不同程度地恢复;⑤ 暂未发现不孕与健康女性中阴道菌群在门、纲等水平上的差异。

【主编评语】

沙眼衣原体被认为是引起不孕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小样本的人群研究,初步揭示了阴道中沙眼衣原体感染对阴道菌群的潜在影响,为进一步不孕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Epione)

【原文信息】

Alterations of Vaginal Microbiota in Women With Infertility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2021-08-03, doi: 10.3389/fcimb.2021.698840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Epione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8-27 | 964万名中国孕妇数据警示:早产率6年增9%

08-20 | 43分综述详解:母亲免疫如何影响后代神经发育?

08-13 | 最强母爱始于子宫:妈妈输送细胞,铸就胎儿免疫力

08-06 | 《柳叶刀》警示:青少年增加体育活动,迫在眉睫!

07-30 | 阴道菌群,关乎女性健康的方方面面!

07-23 | JAMA:孕妇接种新冠疫苗,安全且有效

07-16 | 儿童青春期发育时间提前?或与饮食模式有关!

07-09 | 6893人数据:妈妈坚持母乳喂养,不易得脂肪肝

07-02 | 权威杂志特别关注:抗生素和耐药菌群如何从妈妈传给孩子?

06-25 | 70年来中国母婴成就几何?《柳叶刀》专稿聚焦!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