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还有重生之日吗?

作者:叶曙明

清初广州珠江岸边,并没有堤岸,只是一片淤积的河滩。清光绪十五年(1889),两广总督张之洞开始修筑堤岸,但只修了天字码头一段和官轮渡码头,离任之后,人亡政息,工程也停了下来,仅成堤坝,断续难行。宣统三年(1911),已是孤王江山岌岌拱的清政府,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花岗石筑起堤岸,称为长堤。1920年,政府在堤岸上开辟马路,命名为长堤大马路。


长堤大马路1920年建成,可以看见东亚大酒店


宋代羊城八景之一的“珠江秋月”,以及明代羊城八景之一的“珠江晴澜”,就是指长堤一带的珠江景色。江上原有一个小岛,是广州著名三石(海印、海珠、浮丘)之一,据屈大均说,岛上有“古榕十余株,四边蟠结,游人往往息舟其阴。端阳七夕作水嬉,多有龙郎昼女、鲙鱼酤酒,零贩荔支、蒲桃、芙蕖、素馨之属,随潮来往”。(屈大均《广东新语》)人气阗溢之处,商业自然会兴旺起来。1928年,岛上建了一座“海珠公园”,游人更多了,街市仔也如群蚁附膻而来。1931年,政府认为海珠石造成这个河段水流过急,对于航船有危险,决定炸毁海珠石,填江筑堤,开辟马路(今沿江西路)。


长堤的骑楼


1914年,澳洲华侨马应彪投资港币100万元,在长堤开办先施公司环球货品粤行,是当时广州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首创不二价的营销方式,并附设化妆品、汽水、服装、鞋帽等10个加工厂,大获成功。1917年,先施公司进军上海去了。

1931年,广东省政府公布广州的市区道路系统图,市区划分为三个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商业区包括永汉路、惠爱路、西关十八甫、上下九、南关、河南等处。长堤并不在内。


爱群大厦


1930年代,东南亚著名华侨企业家胡文虎家族在炸石填地处建筑永安堂大厦,作为虎标万金油的总批发处。这是广州第一幢欧洲风格的钟楼式建筑。由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爱群大厦,仿美国摩天大楼风格,楼高63米,共15层,是广州当时最高的建筑。

摩天大楼挡住了长堤的“无敌大江景”,但长堤不仅没有因此停滞不前,反而以一种近乎神话的速度崛起,仅仅几年时间,已经超越了许多传统的商业街,成为与永汉路、惠爱路等老牌商业街并驾齐驱的繁华街区了。

创于1914年的东亚大酒店,是先施公司的附属企业,广州最高级的豪华旅店,敢于号称“百粤之冠”,当然要有相当斤两才行;创于1919年的大三元酒家,曾为广州四大酒家之首,1930年代以60元大裙翅益食家为招牌,人们趋之若鹜;创于1938年的名园(后改为七妙斋),还有一景楼、金轮酒家、大东酒店,大中华西餐、瑞如茶楼等等……


东亚大酒店


长堤食府、戏院林立,又有豪华的百货公司,是广州最有名的吃喝玩乐购物一条街。广州人喜欢“食嘢食味道,睇戏睇全套”,在长堤,味可以遍尝百种,戏可以睇完一套又一套,既有大戏看,也有好莱坞电影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同庆戏院在长堤开业,是广州最早的粤剧戏院,有五六百个座位,后改名为海珠大戏院。1926年,海珠大戏院进行了大改造,扩建至三层观众席,2005个座位,一跃而成为广州戏院之冠。

广府人对粤剧情有独钟。早期的粤剧是没有女艺人演出的,无论是花旦或是小生,都由男艺人扮演,后来女艺人也登上了舞台。夜夜衣香鬓影,大锣大鼓。《关汉卿》、《顺治与董鄂妃》、《帝女花》、《胡不归》、《情僧偷到潇湘馆》、《搜书院》、《苦凤莺怜》、《刁蛮公主戆驸马》等经典剧目,好戏不厌百回看,成为海珠戏院的隽永记忆。


海珠大戏院


1920年开业的明珠电影院(即羊城电影院),初以放默片闻名,后来又成为放映彩色电影的先驱;爱群11楼的丽都舞厅,先施公司的天台游艺场,林林总总,一派花团锦簇,把这长710米的马路,装点成一个“花天酒地闹黄昏,抛掷金钱价莫论”的繁华金粉地。在先施公司天台演出的女班,以文武生黄侣侠、花旦西丽霞、丑生郑恢恢、武生沈小沛、小生铁英雄等最为著名。黄侣侠文武皆能,唱做念打,追得上马师曾,戏迷们都叫她“女马师曾”。那些纨绔子弟夸口:“各游戏场戏园,不可一日不光顾”,“每天午后晨兴,天明就寝”,“糖果公司绸缎铺大餐厅等,每结账款至少数百元,方算交易”。

1930年,金轮酒家曾发生一起轰动广州的爆炸案,以演丑角著称,独创“乞儿腔”的粤剧艺人马师曾,在金轮酒家唱戏时,遭人放置炸弹炸伤右脚。此案令治安当局大为震动,下令马师曾所在的国风剧团停演六个月,最后国风剧团被迫“执笠”(粤语倒闭之意)。但这并没有把长堤的食客、戏迷吓退。

即使夜幕低垂,长堤依然灯火通明,人潮川流不息,只听见这边茶楼吆喝“埋数!单收,福禄寿齐啦!”那边酒楼又高呼“某官人到,某酒家准备款接贵客光临!”虽然政府开征筵席捐,上茶楼吃饭,连一毫纸的饭菜都要收捐,但茶楼食肆依然座无虚席,唱码声此起彼伏,热气腾腾。人们都说“食在广州”,但坊间有句更直接的俗谚:“住在广泰来,食在大三元”。广泰来、大三元都是长堤上的名店。这是广州人对长堤的最高赞美。

抗战胜利后,四乡的酒楼、茶楼,纷纷涌入省城揾食;一些被日本人巧取豪夺去的酒家,作为敌产处理,被中国政府公开拍卖,又重回到广州人手中,正是楚人失之,楚人得之。许多在战争期间避难外地的饮食业经营者,也陆续返回,重操旧业。长堤的酒楼愈开愈多。

由一姓詹的台湾人开在长堤的东天红餐馆,因日本战败,护身符没了,由香港酒楼业老行尊冯佳和曾深铭接手经营,改名为大公餐厅,以精美的西餐、西点驰名省港澳;德兴饭店的老板何恩在长堤东端开了一家冠华酒家;著名茶商陈星海的侄儿陈勤昌把长堤的割烹别府改建为总统酒家;金龙酒家是省港澳饮食大王高棠所开,他经营的酒楼遍布香港、澳门、广州、上海、南京等地。

这种繁华速度,十分惊人,历史上也从未见过。饮食界都说,广州的酒楼百年不算短,十年成老号。长堤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广州轻出集团


1956年公私合营成立广州杂品出口分公司,几经变迁,就成了现在的广州轻出集团,历经60年发展,成为一家集进出口贸易、国内贸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国际贸易集团公司,是坐镇长堤时间最长、实力最雄厚的商家之一。

1958年,广州进行商业网点大调整时,长堤是全市性一级商业中心。这样的中心,当时仅有三处:中山五路-北京路、上下九路-第十甫、人民南路-海珠广场,足证其江湖地位之高。直到1980年代,长堤还是繁荣似锦。不仅有几十家门庭若市的茶楼饭店,而且也有老牌的电影院、美容厅、百货商店,是一个活跃的、多样化的街区,它有足够的魅力,把各式人等吸引过来。

1990年代以后,长堤的繁荣,开始江河日下。几乎所有老字号食府都相继陷入苟延残喘的困境。作为“食在广州”发祥地之一的长堤,饮食业似乎已风光不再。一些著名的连锁酒楼,在别的地方做得好好的,偏偏就是长堤分店做不下去;有些颇具规模的食府,竟然在短短几个月内,数易其主;有些刚刚开张,送给顾客的优惠券还没用完,就已经关门大吉了。

1984年在先施公司原址兴建的华夏百货公司,曾一度热火朝天。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就走向下坡路,终于在2002年10月停业,后来曾试图改营“干货海味一条街”,结果还是失败。大大小小的商店都在惨淡经营。2003年底,沿江路有29家酒吧,夜夜灯红酒绿,但才一年半时间,到2005年6月底,只剩下11家,倒闭了一半有多。

今天的长堤,虽然已不复当年红尘翻飞,但几十年商业中心打下的基础,底气依然很厚,虎老雄风在,老字号的效应还没有消失,人气也没有涣散。广州轻出集团、东亚酒店、爱群大厦这些大商家,依然是长堤的熠熠明星。2012年,随着市政府提出要将长堤大马路打造成“金融一条街”,110家金融机构陆续入驻。长堤大马路再次转型,渐渐重新兴旺起来。

假以时日,这条商业老街,定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禺山故地旧仓巷

曾经世外桃源的基立村

在广州寻找秦砖汉瓦

记忆深处的东风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