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精神内耗后,30岁的我,人生终于启航了

我是阿一,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学习的人!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个人成长干货。

今年30岁的我,在过去的那些年,跟很多人一样,每天都被迷茫,焦虑困住,那种脑袋紧绷着的感觉,就像中了紧箍咒一样,疼得无法呼吸。

明明自己有理想,有抱负,可却总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交了很多智商税,却颗粒无收;整日忧心忡忡,埋怨过去,担忧未来,踌躇满志,却始终在原地徘徊。

直到,有一天,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从泥泞中,从内耗中摆脱出来,自我学习心理学跟练习冥想,我才开始看见了曙光。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决定,彻底地扭转了我对生活的态度,重新感恩“活着”这件事!

我二十多年的“精神内耗”, 也终于在那一刻画上了句号,停止精神内耗后,生活真的舒坦了很多......

01.停止与寄住家庭的内耗

我小时候家里穷,爸妈在我7岁时,就去深圳打工了。一开始跟奶奶一起住,奶奶离世后,我们三姐妹就寄住在二舅母,也就是外婆家。

那是我一切不快乐的开始,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三,我清楚地记得所有的嘲讽跟忽视。

长大后的我,每次情绪崩溃时,就流着泪问妈妈,“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痛苦,为什么别人可以活得那么理所当然。” 妈妈回答说,“是我太懂事了。”

我是很懂事,所以很会察言观色,懂得在饭桌上什么时候该夹菜,一次夹菜夹多少合适;

懂得她们嘲笑我:脸盘大,屁股大,骨架大,是个胖子,没有资格穿裙子时,闭上自己的嘴巴,因为那不是我的家;

懂得二舅母在公众场合贬低我,说我是脑子不灵光的人,读书只会死读书时,以微笑来掩饰自己,因为我还住在她家;

懂得自己中考前一周,肠胃出问题,自己去诊所打了一周的吊瓶,医生问我,这么小,没人来看时,我宽慰他说,我爸妈在外地;

我理解寄人篱下就是要受苦的,我理解她们的一些做法,就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女儿,但我始终无法原谅她们。

过去这寄人篱下的经历,让我过去的20多年,深陷自卑跟焦虑,严重地困扰着我的精神及情绪状态,无形之中扼杀了我的时间跟精力。

我相信,我不是个例。

我想对所有遭受不幸的童年的人说,不要强迫自己去原谅他们。切断过往的束缚,学会放下, 去努力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不回首过往,直面未来,才是摆脱梦魇的方法,才是阻止我们遭受“二次伤害”--- 精神内耗的关键。


02.停止自我批判的内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说: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我们,总喜欢紧咬自己做错的事,在心里将自己骂的狗血淋头,贬的一文不值。

那天在领导面前说错的话,那个自己没能抓住的机遇,那个在公共演讲时出的糗......

一件一件地叠加,一次又一次地自我谩骂,徒增自己对自己的厌恶感!

我们时常忘记,我们都只是个普通的人,一个有着优点,也有缺点的人。

“完美”从来不是个褒义词,如果你将不可求的“完美”视作终生追求,只会徒增伤悲!

荣格曾说: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要学会接受自己。”

学会全然地接纳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好,才能不去跟别人攀比,才能停止无谓的内耗。

请记住,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对自己恶语相对,就是在暴殄天物!

03.停止太在意他人看法的内耗

人性中最大的悲哀之一,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人穿上印着奇怪图像的T恤衫走进房间,心理学家问他们,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自己奇怪的衣服,他们都回答,一半以上。

但调查显示,注意到他们的人,不足四分之一!

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没有人在意,自己犯下的那点错误,也没有人,一直记得你的糗事,只有你自己知道。

总觉得别人都在背后议论自己,对自己指指点点,总在想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种“内耗性人格”,活得真的太累了。

请记住,别人都很忙,忙他们自己的事,没空理我们。

如果你是这样内耗的人,希望从此刻开始,不要内耗了,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写到最后

杨绛先生曾说: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式各样,内耗着自己的事情,比如跟朋友吵架了、跟恋人冷战、跟领导相处不好等等......

但不管是哪一样,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没必要的精神内耗,方法总比困难多,出现问题时,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不要让它任由时间发酵。

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内耗几天;一条信息就能破冰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耗费几个星期的时间;一场对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难受几个月......

时间贵过金银珠宝,停止一切内耗,去扬帆远航,痛痛快快地过人生吧。


这是我【近期写过】的个人文章,欢迎阅读:

寄人篱下的崩溃七年,我又用了七年疗愈自己

停止精神内耗后,30岁的我,人生终于启航了

孤独的成年人,最好的投资是照顾好自己

你读过的书,都成了你的眼睛。你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作者介绍:

温暖的阿一,一个摆脱躁郁症,重回健康的撰稿人。专注分享个人成长干货,兼文学,心理学知识。关注我,一起成长,活出自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