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丨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 何仁富教授

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嘉宾

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

何仁富 教授

编者按: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将于2018年9月15日至16日在中国武汉举办。届时将有上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实修人士以及各大媒体记者齐聚江城,就“传统文化与轴心时代”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即日起,论坛办公室将陆续介绍预出席第三届论坛的嘉宾,望热爱东方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和朋友积极关注。

一、个人履历:

何仁富,男,1966年生,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和清华大学,现为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教师,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主要从事道德哲学、生命哲学、生命教育、新儒家的研究工作,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哲学导论》《论语生命学》《生命哲学与生命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浙江省儒学会常务理事、中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何仁富教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信奉,是从学习和研究现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开始的。何教授对个人成长经历的笔述如下:

1998年自己从四川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毕业,获得哲学硕士学位,我的毕业论文是研究尼采的生命道德哲学。此时自己有些迷茫,一方面,继续做西方哲学研究,非我所长;另一方面,自己又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哲学缺乏了解,又十分遗憾。就在面向未来的学术十字路口,因为我在四川宜宾学院工作,宜宾是唐君毅先生的出生地,老师建议我做唐君毅研究,此时,我才知道唐君毅其人。此时,大陆还没有唐先生的著作出版。在读完四册1988年国际唐君毅思想学术会议论文集后,对唐先生的生命人格和思想学术充满了崇高的敬意!之后,我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了唐先生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刘国强教授,并于2000年初到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并到了唐先生住宅参访,见到了处于重病中的唐先生夫人。2000年6月,我在宜宾学院建立了“唐君毅研究室”,此后发展为“唐君毅研究所”,并以之为基础建立了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之后,我又建立了“唐学网(唐君毅研究网)”,建立了“君毅书院”。可以说,唐君毅先生是引领我走向传统文化的思想贵人、生命贵人。

2005年,我到浙江传媒学院工作,研究方向转为生命教育,根本上是基于中国传统生命学问特别是儒家生命学的现代生命教育。我开设了《论语生命学》《了凡四训的生命智慧》等课程,主持“华夏生命教育网”,组织学生“国学•生命读书会”。

2012年,到清华大学攻读伦理学博士学位,同时接受主编大陆简体字版新编《唐君毅全集》的任务,给了我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历经四年,主编的39卷新编《唐君毅全集》于2016年8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期间,并撰写了《唐君毅年谱》《唐君毅图传》(收入《唐君毅全集》),同时完成《唐君毅与宋明理学》《唐君毅说儒》两书,完成《唐君毅生死哲学研究》的博士论文。2016年,参与拍摄纪录片《唐君毅》。

目前,除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我着力于华人生命教育与“国学生命教育”的学习、研究和实践。

具体经历

1998年7月——2005年10月,宜宾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期间,1999年11月任政法系副主任,分管教学、科研、成教。2003年10月,成功创建并主持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评为宜宾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2005年10月——现在,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任教。2006年获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7年当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8年获浙江省教学名师称号。

2008年3—8月,在英国考文垂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8年创建大陆高校首家生命教育研究机构“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

二、研究方向

1.尼采道德哲学研究

2.唐君毅思想研究

3.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研究

4.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学术著作

(一)专著:

1.《善恶彼岸的道德哲学——尼采对道德价值的重估与重构》,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0月。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四川省社科优秀奖(2003年);四川哲学学会二等奖(2002年)。

2.《希腊启蒙运动——西方精神的觉醒》,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宜宾市社科二等奖(2002年)。

3.《唐君毅人文人生思想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0月。

4.《价值重估与哲学转向——尼采与西方哲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该书2009年获得浙江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三等奖。

5.《生命教育引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2月。

6.《贺麟与唐君毅的理想唯心论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7.《道德与生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

8.《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年5月。

(二)编著:

1.《唐学论衡——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上、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10月。

2.《唐君毅爱情书简》,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0月。

3.《大学生命教育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2月。

4.《大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6月。

何仁富教授部分著作

(三)教材

1.《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四)丛书:

1.主编“唐学丛书”

第一集5本已经出版(2006年),包括:

(1)《唐学论衡》

(2)《唐君毅人文人生思想研究》

(3)《唐君毅知识论思想研究》

(4)《唐君毅形上学思想研究》

(5)《唐君毅爱情书简》

2.主编“生命学与生命教育丛书”

计划出版全套11本,3年完成。2010年开始,已经出版3本。

(1)《生命教育引论》

(2)《大学生命教育论》

(3)《从心到灵的生命守护》

(4)《生命学与生命教育》

(5)《身心灵全人生命教育》

(6)《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

(7)《希腊启蒙时期的生命观》

(8)《斯多葛学派的修身理论》

(9)《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

(10)《大学生生命状态研究》

(11)《中国传统医学的生命观》

(五)主要论文:

1.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与生命教育的价值,《南昌大学学报》,2010年7月。

2.贺麟与唐君毅研究的比较视域,《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2月

3.马克思人的存在形态理论及其生命教育意义,《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2月。

4.唐君毅论儒者情怀与现代人格,《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3月。

5.唐君毅论儒家事业及其可能的现代承担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3月。

6.儒学的治疗学意义与生命教育,《南昌大学学报》,2009年2月。

7.生命教育与意义人生,《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2月。

8.唐君毅论儒家三祭的宗教价值,《四川大学学报》,2009年3月。

9.生命教育的学理基础、核心价值及实践模式,《福建论坛》,2009年9月。

10.从爱到仁爱,《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9月。

11.生命教育与意义建构,《生命的沉思》,2009年5月。

12.唐君毅论儒家三祭宗教精神的形上意义,《鹅湖》,2008年6月。

13.中西人文精神的会通与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1期。

14.为中国文化立皇极——唐君毅论中西人文精神之融通与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中国哲学史》,2007年5期。

何仁富教授发言

何仁富教授认为国学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全人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更确切的说,是让人精神成人、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教育。此全人教育是包括人生、人性、人伦、人格、人文、人道六位一体的教育。而国学生命教育的核心则是人生意义追寻,是要在对人生、人性、人伦、人格、人文、人道的认知、体验中安顿人生、赋予人生以人之为人的意义。

人的生命既是一种领受,也是一种创造。人的生命之别于一般生命者,就在于他自觉地实现着这种领受与创造的有机统一。

作为领受,人的生命是天、地、人三者共同创造的产物,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人伦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给我们以肉体存在的支撑,精神生命给我们以精神体验的超越,人伦生命则给我们以人伦情感的感通。

作为创造,人的生命是自我、社会、宇宙三个层次的统一,是人格生命、人文生命、人道生命的三位一体。人格生命实现人的生命的个体意义,人文生命实现人的生命的社会意义,人道生命则实现人的生命的宇宙意义。

因此,国学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包括人生教育、人伦教育、人性教育、人格教育、人文教育、人道教育在内的全人教育。

人生教育,在这里是实现人的自然生命的教育。

人伦教育,在这里是实现人的人伦生命的教育。

人性教育,在这里是实现人的精神生命的教育。

人格教育,在这里是实现人的个体生命的教育。

人文教育,在这里是实现人的社会生命的教育。

人道教育,在这里是实现人的宇宙生命的教育。

当我们能够从人生、人伦、人性、人格、人文、人道这样一种全人视野进行国学生命教育时,人的生命就会在自然生命、人伦生命、精神生命、人格生命、人文生命、人道生命中得到多重安顿,人的生命的意义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天、地、人的统一,自我、社会、宇宙的和谐这样一幅生命立体呈现的感悟中得以实现,“消费生命主义”和“意义虚无主义”的生命困顿就会得以解除。

何仁富教授除生命教育事业的探索外,一直致力于现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思想的研究,成果丰富,见解独到。何教授认为,作为一代“人文主义宗师”和20世纪中国最大也是最旗帜鲜明的人文主义者,唐君毅先生一生学术生涯关注的根本问题,是对遭遇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与创造提出一根本的解决方案,其最关怀的是关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何教授立足对唐君毅文本的解读,对唐君毅关于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化之冲击应有的态度以及中国文化未来建设的若干重要思想进行梳理和阐释,以期为中国文化的当代重建提供一已经存在而尚未被重视的理论参照。

何仁富教授

何仁富教授总结唐君毅先生关于这方面的观点时说:中国近代以来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基本态度是卑屈的、羡慕的和功利的,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则是鄙视的、自卑的。这严重阻碍了中西文化的融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要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必须超越这一文化心态。

要确立真正的学习西方文化精神的“应然”的态度,必须如唐君毅先生所强调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基础立定脚跟,全方位地从根本上学习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

当我们立足中国文化精神之本原时,我们就先站稳了脚跟。立定中国文化精神,为了我们文化的未来发展,我们也就可以全面融摄西方文化精神了。何仁富教授引用唐先生的观点说:即使对“现代世界”所彰显的西方文化精神的各个方面,诸如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社团意识、国家观念、产业发展、科学精神、宗教精神等等,我们也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从根上学习,而不能再只是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根本上,我们要建立一超越的涵盖西方文化思想之全局的气概,以此气概立定脚跟,我们便可以逐渐对英、德、美等各国思想与中古精神及近代精神,进行全面的理念上的综合,而将它们全部融摄于中国文化精神中,这才是真实的、真正的文化创造,也才是我们接受西方文化精神“应然”和“当是”的态度。

更多嘉宾: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张新民教授

日本福冈国际大学 海村惟一 教授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朝明 教授

湖北大学 姚才刚 教授

台湾东吴大学 谢政谕 教授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黄保罗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谢劲松 教授

印度德里大学佛教研究系主任 Karam Tej S. Sarao教授

关联阅读:

9月·武汉丨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期待您的亲临见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