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论语易解》2.10“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原文】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译文】

孔子说:“判断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的所作所为,然后要观察他的行迹来历,最后还要考查他到底安心于什么。这样一来,他怎能隐藏得住呢?他怎样隐藏得住呢?”

【注释】

(1)《朱注》:“以,为也。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

(2)《集释》引《四书辨疑》云:“盖‘所以’者,言其现为之事也。‘所由’者,言其事迹来历从由也。‘所安’者,言其本心所主定止之处也。”

(3)《杨注》:“‘安’就是阳货篇第十七孔子对宰予说的‘女安,则为之’的‘安’。一个人未尝不错做一两件坏事,如果因此而心不安,仍不失为好人。”“廋,音sōu,隐藏。”

【解读】

盖儒者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故对“知人”非常上心,孔子屡言之。如12.22 樊迟“问知”,孔子明确回答“知人”;20.3即《论语》最后一章,其最后一句,孔子又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当然知人的过程,其实也是体会自己做人的过程,两者应该是一致的。本章虽未涉及“知人”字样,实际上谈的也是知人之道,它从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追溯到其行迹来历,再追溯到其内心深处的行为动机,知人论人亦深矣。尤其是这个“安”字,意味深长。杨伯峻说:“‘安’就是阳货篇第十七孔子对宰予说的‘女(汝)安,则为之’的‘安’。”也就是说,这个“安”应该是指某种包含着极强价值倾向的心理情感。《周易》节卦有“安节”之说,《系辞传》也提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安土敦乎仁”“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君子安其身而后动”等语,这些“安”,肯定不仅仅是指身体之安康,而更多的是指一种情感和德性上的自足或自信状态,即俗谓“安心”“心安”是也。窃以为,《孟子▪离娄上》所云“仁,人之安宅也”,应即此处之“安”的最佳注脚也。是的,如果我们能够观察到一个人是否已经安心于仁宅,这个人还能藏匿到哪里去呢?这个人还能藏匿到哪里去呢?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及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论语易解》学而 第一篇(索引)

「特稿」《论语易解》2.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特稿」《论语易解》2.2 “思无邪”

「特稿」《论语易解》2.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特稿」《论语易解》2.4“……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特稿」《论语易解》2.5 孟懿子问孝……

「特稿」《论语易解》2.6“父母唯其疾之忧”

「特稿」《论语易解》2.7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特稿」《论语易解》2.8 “色难!”

「特稿」《论语易解》2.9 “回也不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