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领导,学毛主席(4)

文/老余


本文是用毛主席思想治理公司的第四篇,主题是:

——公司内部“山头”林立,导致总体凝聚力极差,怎么办?

这个问题国共双方的领导人都遇到了,但蒋介石一直没有解决,而毛主席将这个问题完美地解决掉了。

可能有新来的朋友,为了更完整地了解本篇内容,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这个系列前三篇讲的四点:

1、如果你是初创公司,这个赛道上不仅红海一片还有巨无霸挡在前面,怎么弯道超车?

毛主席说,这事我遇到过,且已经解决了。

当时国民党、小日本、抗美援朝时的美国就是摆在我面前的“巨无霸”,唯一能战胜他们的方式,就是:

不按他们的套路逻辑玩,你要按自己的资源禀赋再造一套自己的逻辑——“你打你的,他打他的;你玩你的逻辑,他玩他的逻辑。”

(这是第一篇,感兴趣的朋友文末点击查看)

2、治理公司时,“一管就死,一放就散”,怎么办?

毛主席说,这事我遇到过,且已经解决了。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权力集中与分散的问题:一管就死,说明你的手太长管得太多了,把底下人的主观能动性也管没了;一放就散,说明你放得太宽了,把最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不管了,底下人没有方向了。

这中间的自由度在哪里?

毛主席给出的解决办法就八个字——“大权独揽,小权下放。”

3、公司员工不相信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怎么办?

毛主席说,这事我遇到过,且已经解决了。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你自己是否真正相信自己主张的问题,挂在墙上的是什么漂亮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危机时刻,是不是按照墙上说道理去做的。

如果你自己真信而不是拿出来忽悠人的话,那你就会——“事事率先垂范”。

员工们看到你是这么做的,他们就会相信你所说的。

(以上两点是第二篇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文末点击查看)

4、员工没有积极性,怎么办?

毛主席说,这事我遇到过,且已经解决了。

当时红军连军饷都没有,也就相当于上班不发工资,那怎么解决积极性问题呢?

让公司的短期、长期发展与员工受益紧紧联到一起,把员工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调整到同一个方向,且让员工也可以分享组织成长的实际成果。

毛主席给当时红军的解决办法是土地革命,按照这个逻辑,你的办法是什么?

相信你会找到的。

(这是第三篇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文末点击查看)

回到本篇的主题:

——公司内部“山头”林立,怎么办?

和所有公司、组织一样,国、共两党一开始都是从吸收、团结一切团结的力量开始壮大的。

这个问题,毛主席在33岁时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在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主席开宗明义地指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你看我党一开始,朱总司令和毛主席并不在一起,为何井冈山会师如此有名?就是因为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后的两路主要人马终于汇合了。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力量汇集,只要能团结的都要尽量团结起来,甚至是有“土匪”头衔的王佐都在团结之列。

但很快,毛主席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队伍壮大的同时,山头主义也开始抬头,如何整合内部各种力量?成了青年毛主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无独有偶,国民党蒋介石也有相同的问题:

蒋介石通过收买、兼并、大鱼吃小鱼的方式将奉系、皖系、直系等军阀裹挟在一起,内部凝聚力极差也是显而易见的。

山头问题,会最终演化成什么结果?

我们先看看这个问题。

(一)解决山头主义和没有解决之间的巨大区别

当南京解放,五星红旗插到总统府后,国民党背后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亲眼看见了第一批解放军进城。

他在给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感慨:

“同贪婪受贿、懒散无能、搞裙带关系和派系斗争的国民党相比,共产党却不牟私利,也不贪污,官兵生活在一起,勤俭节约,纪律严明。”

这就是毛主席解决了山头主义之后,大家的眼界更宽广了,我们不是为了哪个人、哪个老乡、哪个县、哪个省。

我们是为了同一个理想走到一起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让全国穷苦人过上好日子。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内战中,起初力量弱小的解放军能打败比自己兵力、火力、控制区域大得多的国民党,靠的是什么?

就是毛主席解决了山头的问题,内部军民团结为了一股绳。

只要是为了革命理想,我们都称为同志。

而国民党从一开始就是搞小集体起家的,看起来特别大特别多特别强,但你扒开一看,派别林立,总体凝聚力极差。

怪不得毛主席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了。

现在,我们对国军和解放军冲锋时的口号,是不是有更深的理解了:

他们喊的是——兄弟们,冲啊!

而我们解放军在冲锋号响起时,喊的是——同志们,冲啊!

兄弟与同志,格局大小一目了然。

山头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员工的认知高度:

没有山头的,头脑里充斥着的是组织的最高目标;

而有山头的,脑袋里全是小山头的小恩小利小得失。

这直接影响整个组织的整体凝聚力。

双方领导人都推演出这个结果了吗?


(二)毛主席很早之前就看清,并着手开始解决了。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了一起。”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段话,这正是解放军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原因,来自五湖四海,就是我们不搞山头,不搞小圈子,团结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身革命的人,真正做到了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奋斗。

这各路人马走到一起,到底是怎么将思想统一起来,而放弃了头脑里几千年的“山头主义”的?

毛主席的做法是:先承认山头,再反对山头,最后自身作则消灭山头。

  • 先承认山头

事实摆在眼前,你只有直面问题、承认问题的存在,你才有可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看我们现在很多公司领导层开会,明明山头主义严重,明明大领导心里清清楚楚谁是谁的人,但就是一味回避,不敢正视,以为维护住表面的一团和气后,问题就会自动消失。

不能直面,要消灭就无从谈起了。

  • 再反对山头

怎么反对呢?

开个会,痛批谁就是反对了吗?

不是,用行动。如人事安排,在队伍里考虑到了各个方面军的干部摆放,还有士兵补充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不同省份、地区的兵源按比例分到各方面军。

  • 作为最高领导,要以身作则

你被一边反对山头主义,自己却大搞特搞,这就不是反对而是鼓励了。

你看毛主席,自从成了全党领袖后,就不再与党内其他领导保持特殊的私人关系了。

从延安时期一直到六十年代跟随主席的侍卫长李银桥就说:

“毛主席遇事都是公事公办,对来访的下级甚至包括周总理这样的亲密战友,都一律‘来不迎,走不送’,只是对党外的民主人士和党内不担任要职的老朋友除外。”

这是什么?

这就是要告诉全体组织,我作为最高领导,不搞山头,每个干部都一视同仁,没有亲密关系。

说到毛主席警卫,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些警卫员各省的都有,这就是带头打破地方观念的山头主义,当然了,也能从不同省份的警卫员口中了解各地的情况。

由于毛主席带头打破山头、宗派主义,解放军就没有地域之分,五湖四海的只要在身边,都是同志,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

例如1945年进军东北时,抽调的都是分别隶属于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不同单位,战士们到了东北后就重新整编,战斗力一点不受影响。

你看后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也是同理,都是抽调不同单位的战士,战斗力也是相当了得。

这就是毛主席的一以贯之的方法:先承认问题,再找出办法,最后消灭山头、宗派主义。

当然了,从《三湾改编》中打破个人权威“坚持党的领导”到毛主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都是在解决山头主义的问题。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老蒋是怎么解决的呢?

(三)我们再看老蒋

1945年,毛主席在重庆谈判,双方领导人在屋里唇枪舌战,各自的警卫员都在门外。

蒋介石清一色浙江奉化籍的警卫就问陈龙:湖南人?您同毛先生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亲戚?

面对靠封建地域关系相互依附的这伙人,陈龙瞥了他们一眼说:

“我同毛主席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共产党的警卫人员都来自五湖四海。”

这让蒋介石的警卫们大吃一惊,无法理解。

回到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的问题,或者蒋介石一开始不但不觉得这是个问题,还很引以为豪。

为何这么说?

你看蒋介石是怎么起家的?就是以几千年传统的亲友、同乡为班底起家的,财政、行政长期由小舅子宋子文、连襟孔祥熙掌握着。

我们再看特务和嫡系,都是浙江同乡,戴笠、毛人凤、陈城、汤恩伯等等都是浙江人,自然最贴近的警卫、司机、厨子就更近了,不仅是浙江人,更是浙江奉化县的人,就是蒋介石本村的。

再看那些重用的嫡系,都是原来他在黄埔军校当校长时“恩重如山”的人。

用的都是老乡、连襟、恩惠之人,你说老蒋是不是就是“山头本身”。他是喜欢山头拥护山头的。

他这个各军阀的同盟到最后都是形同神散,直到败走台湾都没有解决或者不愿解决“山头主义”的问题。

这样好不好?

如果是作为一个山大王,可能无伤大雅,但这样的胸襟怎能做一个国家领袖?

(四)结语

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在引领组织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何合伙人、员工都愿意让你来领导?

是因为你能看得远,且能实事求是去看到问题并坚定不移地解决,比如山头的问题,你首先得承认它的存在,然后在制度上加以解决,最后用一以贯之的自我约束来告诉所有人你的态度。

再就是胸襟:

如果你只能考虑一个家庭大小的利益,那就只能做一个小科室的领导;

如果你能考虑一个村组大小的利益,那你能做一个部门领导;

如果你能考虑到一个乡级别的利益,那恭喜你:

你能做蒋介石。


(完)



相关原创:

1、做领导,学毛主席(1)

2、做领导,学毛主席(2)

3、 做领导,学毛主席(3)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