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解《老子》之七:「出世」,是对老子学问的最大误解!

按照对通行本《道德经》的解读,老子的学问被后世学者定义为「出世」。而我们在用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竹书老子》的过程中发现,「出世」是对老子学问的最大误解!

老子出现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一次突发事件,而是在中华原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之前讲过,从轩辕黄帝这里开启的中华原生文化,重要包括了两个核心内容「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轩辕黄帝这代中华先贤,一方面把这两个核心内容都进行了图示化,并刻入了龟壳、牛骨中,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另一方面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融入了中华先民的日常生活中,这就是被孔子发掘出来的《礼》。

而老子的作用是,在出函谷关之前,用甲骨文字义写下了《老子》,其核心内容是讲,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如何练习「心智系统转换」,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成功以后,如何到社会中去推广,让更多的人也学会「心智系统转换」,并且,要求学会「心智系统转换」的人参与社会实践。

这,哪里有什么「出世」的内涵?

《郭店楚竹书老子》第四章(通行本《道德經》第三十章)讲的就是,心智系统转换以后,要为国家服务。

《郭店楚竹书老子》:以□(道)差(佐)人宔(主)者,不谷(欲)以兵□(強)於天下。善者果而巳(已),不以取□(強)。果而弗癹(伐),果而弗喬(驕),果而弗□(矜),是胃(謂)果而不□(強),亓(其)事好長。

(以上内容录自《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

一、「差」、「事」的意思

心智系统转换了以后,要为国家服务,这其实是「很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古代文人在解读《道德经》的时候,也用了一个「很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字:佐,辅佐君王的意思。

但是,老子的表达却非常的直接、真实。

这一章的开头有个「差」字,结尾有个「事」字,就是差事:找份工作的意思,只是老子说的这份差事有点高端,在当时可能就是最高端的工作了,为诸侯国的君主打工。老子在这一整章中,讲的都是学会「心智系统转换」以后,如何在君主那里办好差事。

老子这个观点是很真实的,任何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都要谋生,即使是懂得转换自己「心智系统」的人也不例外,既然一个人掌握了「心智系统转换」这么高端的本事,就应该在社会中找一份最高层次的好工作。这是利人利己的事。

「差、事」的字义延续了甲骨文、金文的字义,这里就不做详解了。

二、「以道差人主者,不谷以兵強於天下」的内涵

1、「以道差人主者」

这句话的关键是「以道」的「道」,这个「道」的意思是,用「第二套心智系统」对诸侯国这个系统的内、外各种关系进行全面洞察,并相应处置。

「以道差人主者」的意思就是,用「第二套心智系统」到诸侯国的君主那里找一份好工作。

2、「不谷以兵强于天下」

这句话的句读是「不谷以兵,强于天下」、

「不谷」这两个字都是甲骨文的字义,「谷」字,我们在上一篇中已经解读过,表示隐性人体及其心智系统的状态,在这里表示「第二套心智系统」的意思。「不」字表示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之间的「反向」关系。这里的「不」字针对后面的「兵」字,「兵」属于显性世界的,这个「不」字就表示显性世界向隐性世界反向的关系。

所以,「不谷以兵」的意思就是,针对老板家的军事资源,用「第二套心智系统」进行洞察,并按其内在的特性与关系,进行调整、培养、安排、调动、布局。

「不谷以兵」就是办差的原则,如此办差的结果,就是让老板家「强于天下」。

三、「善者果而已,不以取果。果而弗癹,果而弗喬,果而弗矜」的内涵

1、「善者果而已」的意思

「善者」就是「差事办得好」的意思。

「果」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要重点讲一下这个「果」字,下图是甲骨文「果」字,就是树木结了果实的象形。

「果」字在这里,被老子拿来表示,在「不谷以兵」的原则指导下整体的「办差方式、方法」。这个「果」字与我们之前解读的「居」字,是同一个原理。

「居」、「育」

「居」字是一个人「为自己做事的方式」。请看上图,「居」字来源于「育」字(女人生孩子),甲骨文「居」字的意思是,要像「女人生孩子那样」的做事。

而为诸侯国君主办差,则要像树木结果实那样,按照树木的生长的规律进行栽培、养护,时候到了,树木自然就能结出好果子。

所以,「善者,果而已」的意思就是,办差办得好,要用「果」这种办差方式。

2、「不以取果」的意思

以往的校注中,把这句校注为「不以取强」,「强」字其实是一种误解。

前一句「善者果而已」讲的是要用「果」这种方式办好差,「不以取果」讲的是,如何才能做好「果」这种办差方式。

「不以取果」的这四个字都是甲骨文的字义,关键是「取」字,甲骨文「取」字与后世「取」字,在字义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看下图:

上图左边是甲骨文「取」字,右边是甲骨文「聖」字,是聖人的聖。

从这两个字一对比,大家看出什么了吗?

这两个字的字形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是,左边的「取」字是动态的「聖」字,好像一个聖人在探寻什么的象形,而「聖」字则是静态的,表示聖人。

聖人在《老子》中,并没有被神化,不像后世之人把聖人都神化了。在《老子》中,聖人就是心智系统转换到了高级阶段的人,「聖」字头上的「大耳朵」表示这个人的内在感知能力超强。

因此,「取」字的意思,就是用「第二套心智系统」去洞察事物的意思。

「果」是在显性世界中的办差方式,所以,「不」字在这里表示的是与显性世界相反方向的隐性世界,「不以取果」的意思是,用「第二套心智系统」(不以取)办差(果)。

3、「果而弗癹,果而弗喬,果而弗矜」的意思

这三句话,是对「不以取果」的「果」的描述。

这里的「弗」字也是甲骨文的字义,并不是否定的意思,而是一种刚、柔之间的弹性关系。

「弗癹」是该动用武力征伐的时候,就征伐;「弗喬」是该示强的时候,就是示强;「弗矜」是该对别国表示同情的时候,就表示同情。

四、「是胃果而不谷,亓事好長」的内涵

这句话,在以往的校注中,被校为「果而不强」,这个「强」字也是误解。

这个字在郭店楚竹书中残缺了,从前后的字义来看,这个字可以是「取」字,「果而不取、亓事好长」。但是,从上下文的结构来看,这个字也可以是「谷」,「果而不谷、亓事好长」。

根据最后一句「亓事好长」的「事」是与首句「差」字的对应,所以,我们认为「果而不谷、亓事好长」更吻合此章的总体文法。

「是胃果而不谷,亓事好長」的内涵就是,前文所说的一切,都源于用「第二套心智系统」办差,这样差事就能办得好,这份差事也能干得长久。

……

这样的《老子》,你还认为是「出世」的吗?

甲骨文字义还原《道德经》链接

1、《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

2、《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智……

3、《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4、《道德经》第十九章:绝智弃辩……

5、《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为百浴王……

6、《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辠莫重乎甚欲……

篇幅有限,更多关于「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的内容,请阅读心智玩家头条号的文章,也可点击——导读:学习「心智系统转换」

解读《道德经》连载中,请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