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连载385:人一生,都在为错误的认知买单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

今天,我们将继续第71章《认识心态》第二段第一层面的分享。

第二段的原文,即:“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本段主要讲圣人,每个人生命内部都可以找到圣人的伟大根基——内圣外王的博大和谦卑。如果没有成为圣人,那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本段分三个层面来阐述,今天,我们先进入第一层面——圣人的特征之一:他会把别人的缺点不足,作为镜子来照自己。


首先,

圣人拿别人的过失来对比自己、检讨自己有没有什么缺点不足,或不尽人意、执着不放的东西,如果有会尽快去掉或放弃。

因为,自己的缺点不足是修炼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放弃人的私,就得不到天道无私的感悟,也得不到更高法理的启迪。


其次,人的修炼过程就是不断地去执着心的过程。

如果能在修炼中达到无私、无欲、无求、动静自如,其实就提升到另一层面了。所以,圣人不会像人一样执着于人世中的任何事物、得失与苦乐。

每一次磨砺,都是最好的资粮。不断把自己的过去粉碎,滋养未来,生命才能再创新高。


再次,老子说的“病”是指意识上的病。

病,原指身体上的问题,它会让人有难受的感觉,如发烧、头痛、咳嗽等;有的还会让人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卧床不起,甚至夺走人的生命。

生理上的问题,人们很容易感知到,但意识上的疾病却让人难以察觉。

生理上的这种“觉知”能力,是自然赋予人的本能;而意识上的“觉知”能力,是要靠人自己去看到的。

《道德经》是人类的生命使用手册。

人需要一本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命手册,更要用实践去检验理论本身的正确性与真实性。如果理论偏离实际,或自身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那么以它为指导的实践活动就会产生错误。

现在的计算机软件,需要经常修补漏洞,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软件存在致命的漏洞,计算机在运行时就会出现运行效率低或出错现象,严重时还会死机,有时候在上网时还会遭到别人的攻击。

对于人的知识来说,它需要建立一个有序的体系,并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来修补知识中的漏洞,这样个人的修养才能真正地日臻完善。而对自己的无知处于麻木状态,就是意识上的病态

所以,生理上的病,会让人难受,甚至丧失行动能力,而认知上的疾病,却会让人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错误,甚至是举步维艰,人一生都在为错误的认知买单。

  • 小而言之,它可能会影响到个人与他人的交往,进而影响自己的家庭生活,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 大而言之,它可能会影响地区周围环境的稳定,引起邦国之间的纷争,甚至是更大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给天下带来灾难!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种现象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所以在《道德经》中,用清净无为、清心寡欲作为镜子,日日勉励自己,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健康都会有整体的益处。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继续第71章《认识心态》第二段第二层面《道德经-连载386:人有三命:天命、使命、生命》(可直接点击浏览)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连载》,我们明天再见哦。

更多有趣内容(可直接点击浏览):

举报
评论 0